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这几个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很重要

2024/1/10 16:52:43  阅读:27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依依写字 ,作者深圳 陈婕

周四,我们录完了“龙教杯”的参赛视频。我上了一节课,然后同年级的老师一起评课议课。

这应该是我最后一次参加教学类比赛了,因为,到了明年,我就要超龄了。

真是不服老不行啊!

评课议课过程中,老师们提出了几个问题,我们讨论得很开心,很有收获。

喜欢这样扎实的教研,特别有意义。

1.课文中的生字,如果讲完学生还是掌握不了,怎么办?比如说“称”和“秤”,虽然花了比较长的时间学习,但是我发现效果还是不太好。

答:识字与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首先,明确易错点,重点讲解。比如说“称”和“秤”,学生很容易写成木字旁,可以想办法让学生记住:称的是粮食,所以是禾字旁。

其次,多方法学习,层层递进。生字教学不宜拆分强记,而是要在不同的语境中多次见面。比如,学习“称”字时,可以有以下步骤:

拼读,强调后鼻音——与“你”字对比,强化右边是“尔”——回溯字源,拓展词语——口诀记忆“谁来称?你来称”——学习“秤”,对比辨析——选词填空,尝试运用。

通过这一系列扎实有效又层层递进的方法,不停地强化,不断地复现,大多数同学都能掌握。

最后,语文不像数学,不是每个知识点都清清楚楚,有时候甚至可以说是模模糊糊一大片。在我看来,是无法做到日日清的,也就是说,要允许学生“跟着混”。

这节课上没学会,当天作业及时巩固,日后阅读再次见面,慢慢地,总会认识的。

2.我发现您的评价语特别丰富,而我面对学生的回答,只能用“说得真好”“你真棒”这样简单的语言回应。关于评价语,我可以从哪些方面提升自己呢?

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对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升课堂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我觉得可以试着从多角度回应。

回应学生表现。比如说:“你的声音真响亮!”“你的回答特别完整。”

回应问题本身。比如说:“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听到大象咚咚咚走来的脚步声,真大啊!”“你刚才把’到底’读得稍微重一点,让我感觉到你真的很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你不仅把“到底’读得重一些,还皱着眉头,你真是太想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与学生共情。比如说,在回答“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头大象,你会说什么”这个问题时,可以顺着学生的话回应:“哎呀,好害怕呀!”“大象这么高,我都要仰着脖子才能看到它的背。”

不管怎样的回应,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其他学生的期待。

3.课堂上,孩子们全程都非常投入,课堂参与度特别高,几乎每个孩子的状态都特别好,这是怎样做到的呢?

答:其实,这是一个与习惯培养、课堂调控和教学智慧都息息相关的问题。

课堂要有序、高效,与平时点点滴滴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首先,明确规则。从走上讲台的第一节课开始,要求就是固定而明确的。课前准备拿几本书,笔袋和书怎么摆放,课前是静息还是读书……都要明确下来,并且坚决执行。

其次,培养默契。师生之间的默契是培养起来的,与规则稍微不同,默契也可以说是程序,或者“条件反射”。

比如说,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就在手心书空;老师一讲话,学生就安静并看着老师;老师在黑板上一写拼音,学生就主动拿出“田字拼音本”书写……

第三,眼中有人。意思是,所有的教学行为,都要从学生出发,并根据其反应随时调整。

课堂上,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任务,听说读写轮流进行,让大家“有事可做”,并做得开心,做得有成就感。如果学生表现出不理解,或者课堂氛围没有想象中好,就要马上调整做法。

比如说,在进行“称”和“秤”的区分时,到了最后一步选词填空时,如果仍然出现错误,就可以再回忆一下口诀,或者想别的办法再次巩固。不要走课件或者背教案。

同时,也要时刻关注每个孩子,发现发呆、讲话等情况,及时调控课堂。

第四,真诚夸赞。接受学生的不懂,看到他们的努力,真诚地夸赞他们。具体可以看第三个问题的答复,表扬和鼓励把教室的场引向积极和温暖的方向。

比如说在黑板上板书时,如果必须背对学生,可以说:“虽然老师没有回头,但是我知道,大家都在跟我书空。”

虽然你明知道有人没书空,也不能说:“我没有回头,但是我知道某某某等同学肯定没跟着我写!”

这样一来,不是对学生不信任么?

最后,精神密码。班级的精神密码,就是班里的精神内核,能增强班级凝聚力。

比如我们班有:“一班的娃——就要有一班的样!”“老师撒最好的米——我们就要做最好的鸡!”“同学们精神抖擞——陈老师神采奕奕!”

这就是我当时的回答,没有提前准备,现场回应,我觉得我答得还可以。

你有更好的做法吗?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呀~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