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饼果子
在 2025/9/22 19:41:34 对 Structures《结构》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查看本刊所有点评
- 审稿时间:3个月
- 我的职称:正高工程师
- 我的学历:在读博士
- 是否录用:修改后录用
- 查重要求:10%以下
- 有无课题:国家级
- 有无回复:有自动回复
- 投稿难度:中等
- 见刊周期:1个月
- 该刊可发:在读博士独作
投稿主题:土木建筑
点评配图:
我的点评:人生第一篇SCI中了二区的《structures》。可能是年龄大的原因,得知录用后心里非常平静,没有太大的喜悦。我曾经在建筑设计单位工作过十几年,之前发表过不少中文核心期刊。我现在把SCI和中文核心期刊的发表感受做一下对比(仅限土木建筑类):(1)都不好发,中文核心期刊看中学历、职称、单位、基金等,门槛比较高。并且以后国家规定自然科学基金结题要发20%中文期刊,可以预测的是,中文核心期刊的发表会越来越难。SCI难点在于语言,很多工程技术人员尽管中文论文的写作水平很高,但是就是不敢用英语进行写作。所以,迈出第一步很重要。(2)抛开语言的因素,只要具备发表中文核心期刊的能力,就具备了发表SCI的能力,大不了发三区、四区。反过来说,如果发表不了中文核心期刊,发SCI也很困难。我个人感觉,很多三区、尤其是四区,比如:buildings、sustainability,等等OA期刊,论文质量和中文核心期刊差不多,甚至还不如中文核心期刊。(3)目前处在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期,众多的AI翻译软件,比如DEEPSEED、豆包、chat-gpt给作者进行英文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的这篇文章就得益于这些主流的人工智能软件。(4)毫无疑问,SCI的含金量远远高于中文核心期刊。所以建议大家把质量够得上中文核心期刊的论文翻译成英文投SCI。大胆尝试一下,只要中过一次,后面就会越来越顺利。(5)SCI也有江湖,也有圈子,导师的资源、课题组的平台同样重要,目前很多亚太地区的审稿人就是中国人。(6)对于企业评职称来说,可能中文核心期刊更占优势,比如我当年评职称时,《建筑结构》这本在结构设计领域享有盛名的期刊或许比一些SCI更有用,因为评审专家可能没发表过SCI,但是一定知道《建筑结构》。(写得比较乱,总的意思是大家可以大胆尝试发表SCI,或许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北核是最低标准,绝不投普刊
在 2025/8/27 14:46:24 对 Neural Networks《神经网络》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查看本刊所有点评
- 审稿时间:11个月
- 我的职称:尚无
- 我的学历:在读博士
- 是否录用:修改后录用
- 查重要求:30%以下
- 有无课题:省部级
- 投稿难度:中等
- 见刊周期:1个月
投稿主题:医学图像识别
我的点评:硕士期间指导的本科生一作发表。总体来说审稿流程较快,一审花了3个月后退修重考虑,二审2个月小后小修接受,但由于本科生孩子的疏忽导致有一个点出现错误,审稿人又提出了新的意见,导致三审后大修,最后四审半个月接受。
jeninie
于 2025/8/27 16:25:11 回应:
本科生...孩子??这奇怪的口吻
啊泽到此一游
在 2025/8/9 4:19:06 对 FASEB JOURNAL《美国实验生物学会联合会会志》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查看本刊所有点评
我的点评:期刊还行,速度还挺快的,审稿意见1个月内就给了,就是做出最终决定的时间特别慢,虽然被拒稿了,但是意见给的很好,修改之后换了个期刊投,投的更高分了。初审和拒稿意见时间特别长,初审时间大概20-30天,在系统看到被拒稿后,你还要等将近10-20天,他才会发邮箱跟你说被拒稿了,意见是XXXXX。等等。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