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四上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2024/1/10 16:52:01  阅读:23 发布者:

解读/李竹平   大单元设计思路/贺润黎

单元整体教学解读

1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这一单元课程内容上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这个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提出:“可以根据学段要求学习,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比如……第二学段‘饮水思源’‘珍爱自然’‘童年趣事’……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本单元导语页上说:“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就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阅读和表达的心理情境,鼓励学生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最真实、真切的感受。

动笔写作,应该是一件快乐而幸福的事情。所以,单元导语页上说:“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如果真能自如地用文字表达自己最真实、真切的心情、心思、心语、心愿,能用文字描绘出生活的多姿多彩,的确是一件让人觉得欢欣的事情。不是吗?当我们读着别人用文字描绘的精彩故事、多彩画面时,不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吗?不是也会梦想自己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吗?

统编版特别编排的习作单元,从教材编写的角度来看,是为了努力建构相对独立的作文教学体系。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如何运用好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将阅读中习得的经验、知识转化为表达的动力、能力。从学生角度来看呢?如果没有对学习目标的自我理解,学生是不会有什么看法的。学生只有经历了教师精心设计组织的教室课程生活,才会依据经历、经验来建构自己对学习内容、任务、资源的认知和观点。

这个习作单元,是学习写事的,目标定位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单元的精读课文学习目标定位,是通过课文阅读,领会怎样算是将事情写清楚了,作者是如何做到将事情写清楚的。所有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都是为写提供方法、建构经验、开阔思路的。以读促写,是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关键价值所在。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定位为“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正是以读促写的需要。

“把事情写清楚”,看上去是一个清楚不过的目标要求,细细思量,会发现这是一个很难厘清的目标要求——到底怎样算作“把事情写清楚”呢?“写清楚”与“写具体”的区别在哪里?答案是从单元课后思考题、交流平台等内容中找,还是本来就有一个前置性的“写清楚”的标准?这些问题,是教师在进行单元课程规划、设计和组织教学之前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教师都弄不明白,仅仅是亦步亦趋地按照教材有关任务提示展开单元学习活动,会不会师生经历的都是一段糊里糊涂的课程活动呢?

2

事情有没有写清楚,判断评价的标准通常应该掌握在读者手中。从读者角度来看的话,读写事的文章,往往会关注这样几点:写了怎么回事(事情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在那样的情况下,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吗(背景环境交代是否充分)?事情的发展和结果符合逻辑吗(事情的发展是否符合某种大家认可的逻辑,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内容信息有没有有条有理地写明白、写充分)?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有没有能够体现写作意图的内容信息,这样的内容信息是不是写充分了)?如果这几个问题都能从文章中获得满意的答案,就可以断定作者“把事情写清楚”了。

上面的四个问题分别对应的要求是什么呢?

第一个问题对应的要求是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刚刚学习的第四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就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表达训练要素是“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故事,就是事情,了解故事的起因、结果、结果,对写事情时如何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正好是对应的启发;“写一个故事”,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写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但是应该自然地隐含着这一表达目标。有前一单元的铺垫,在加上本单元精读课文阅读理解明确提出的目标,学生应该可以学会任何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二个问题对应的要求是要写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必要的环境。例如,《麻雀》发生的时间是“我打猎回来”,地点是“林荫路上”,当时正好有大风;《爬天都峰》的时间是“假日”,地点是黄山“天都峰”。

第三个问题对应的要求是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自然关联。这种表达中的逻辑关注,在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续写故事中就有渗透,续写故事要根据已有的内容信息推测事情会怎样往后发展,推测要有依据。学生平时阅读写事的文章,也会很自然地关心事情为什么会这样或那样发展,这就是在进行前因后果的逻辑思考。事情的发展缺乏逻辑,就是没有将事情“写清楚”。正如老麻雀突然从树上飞下来,不顾生命危险掩护小麻雀,支撑情节发展的是母爱的逻辑;猎狗会不由自主地后退,就要将老麻雀当时无畏的举动写具体。

第四个问题对应的要求,就是要将关键的、重要的内容信息写具体、写充分,而无关紧要的内容信息简单写或者不写。例如,写一个人怎么炒菜、擦玻璃,除了准确生动地写出动作,还要将过程具体细致地写明白,让读者看到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后做什么。因为,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为了告诉读者这个人会不会炒菜、擦玻璃,做这些事情是不是很用心,很熟练。这一写法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就有过实践练习,包括写自己当时的心情、想法。再如,要通过事情表现人物、动物的特点、精神面貌、行为品质等,往往就要将其在关键时刻的各种表现写具体,这些表现可能是看到的(动作、表情等),可能是听到的(语言等),还包括作者自己想到的。这样的表达实践经验学生也有过,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看图画,写一写”,就要求写人物的动作和可能说的话,还要写自己想到的。《麻雀》一文,主要是表现老麻雀母爱的无私无畏,所以将老麻雀的一举一动写得非常细致充分。这些,也可以理解为写好细节。

3

理解是行动的基础。有了上面的理解,接下来就要思考,如何用好教材,引导学生把事情写清楚。

其一,要梳理清楚教材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发挥各项学习内容和任务的适切价值。精读课文,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把事情写清楚”,一是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按一定顺序写;二是弄明白两篇文章中,是怎样写表现人物(主角)以及写作意图十分重要的内容的——具体、细致地描写动作、语言(声音)等,还可以写一写作者的想法。“交流平台”是对精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的总结回顾,可以再次借助表格梳理体会。“初试身手”是引导学生关注事情中最能表现写作意图的情节内容,将重点内容讲具体,写清楚。习作例文,根据学生习作中呈现出的具体情况针对性选择运用,或者在学生习作过程中,有具体需求时选择运用。不仅仅是习作例文在学生习作过程中或初次写完后可以针对性运用,两篇精读课文这时候也可以用来引导学生进一步将自己的故事“写清楚”。

其二,要唤醒和联结学生已有的经验。梳理《麻雀》一文中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联系上一单元对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梳理;“初试身手”中的看

说内容,看什么,说什么,三年级就有过经验,要看动作、表情,要想象语言、心情等;写家人炒菜、擦玻璃等的过程,除了要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将动作写准确写生动,还可以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写得条理清晰。除了相关的学习经验,还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平时在阅读中积累的更多间接经验。这些经验,有的可以帮助学生丰富习作的素材,有的可以帮助学生细致具体地写好重点内容。

其三,要扎扎实实落实每一项内容任务的学习活动。扎实首先表现为以学为中心,设计好具体的学习活动,避免教师喋喋不休。扎实还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操作性强的学习支架,如表格、思维导图等来梳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让方法、技法显性化。扎实必须让学生多动笔,习作完成后,认真进行一次、二次甚至三次修改。

其四,要让学生感受到写的快乐和成就感。读课文,欣赏作者的构思、表达,感受给自己阅读时带来的美好体验;写故事,要有对表达效果的期待——读者意识的萌芽和生长;反复修改,精益求精,要让学生看到自己一次比一次的提升,一次比一次更精彩,有自我实现的真实体验。还要给学生提供“发表”的机会,真切地感受到写的多元价值和意义。

有了这样的解读,大单元学习任务设计也就有了基本的思路。

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综合考虑单元人文主题和读写训练意图,单元学习KUD目标梳理如下:

学生将知道(K):

1.作者把事情写清楚需要做到:清楚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写清起因、经过、结果,并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叙,把重点内容写具体。

2.能够体现作者表达意图的部分是重点部分。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是: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学生将理解(U):

写作意图不同,行文思路就会不同。根据写作意图从多角度构思,可以帮助我们把事情写清楚。

学生将能够(D):

1.写作前,运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按照一定顺序写事,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写清起因、经过、结果。

3.把关键的、重要的内容写具体、写充分,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KUD目标中,需要学生持久理解的大概念是:

根据表达需要从多角度构思,可以帮助我们把事情写清楚。

这个大概念指向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一件事写清楚?

结合教材单元内容,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班级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每天都有新鲜的事情发生。把这些故事写下来,编辑一期班级故事班刊,让更多的人读到我们笔下精彩的班级生活,一定是一件特别令人期待的事情。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基于这样的学习情境,能够呼应大概念理解和核心问题的核心任务,可以设计为:

创办“班级那些事”班刊

本单元导语页写着“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希望学生能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心情、心思、心语、心愿。文字所绘生活,原本既可以是校内,也可以是校外,但是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开心快乐多数源自班级,烦恼忧愁也多和同学有关。将“班级故事”作为本次习作的主题,可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同学是自己故事里的人物,自己也可能成为同学故事里的主角。分享习作环节会格外让人期待。另外,班级里的事情,大家都熟悉,能就同学的文章更好地提出修改建议。

创办“班级那些事”班刊,有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可以让本次写作更具仪式感,作为专辑的文章,同学们会更认真对待;另一方面,通过持续的“班级故事”书写引导学生之后留意班级生活,关注班级同学,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写班级故事,既可以写自己和同学、老师之间的故事,也可以写自己看到的同学之间的故事。

要完成这一核心任务并达成概念性理解,就需要将核心任务分解成几个子任务:

子任务一:发布任务,一写故事

任务说明:单元开启前,班级共读《君伟上小学——四年级烦恼多》。单元由共读讨论开启,一起讨论交流君伟的生活,再聊一聊同学们的小学生活,激发学生书写班级故事的愿望。然后发布本单元的核心任务——创办“班级那些事”班刊,本次习作进行专号内容的书写。学生回顾第四单元学习内容,选择对自己来说印象深刻的班级故事,借助表格列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成习作。

子任务二:单元学习,修改故事

任务说明:学习第五单元的内容,边学习边修改文章。首先,梳理《麻雀》一文的起因、经过、结果,对照课文看看自己的故事有没有联系紧密的起因和关键情节内容,进行修改。其次,重点学习描写老麻雀的内容,看一看自己是否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出来了,继续修改。学习《爬天都峰》后,针对是否有选择地将对表现写作意图的内容写具体了,其他内容写的简单一些或者不写,进行修改。第四次是在自主阅读习作例文后,看看对自己的故事有哪些启发和参考,然后进行修改。

子任务三:编辑班刊,筹备发布

任务说明:全班讨论班刊的封面封底设计、内容板块、刊物周期等具体事宜,成立班刊编辑部,统筹负责编辑工作。讨论后,分组准备:封面封底设计、内容编辑、发布会海报设计、插图绘制等,合作完成班刊的编辑并进行印刷。最后,举行班刊发布会,班级互动,每班派代表分享自己班刊物的特色以及其中动人的班级故事。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