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变学法研究“数的发展史” 借活动提升数学素养

2022/10/21 11:34:52  阅读:164 发布者:

变学法促能力

借活动提素养

——富春七小四年级数学教研活动

初秋的天,却伴着盛夏的火热!在这9月的最后一周,我们富春七小开展了主题为“设计关联学习任务 促进知识主动建构”的数学教研活动。929日,袁红儿老师和三(1)班的学生共同研究了“数的发展史”,展示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

指导思想

2022版新课标要求感悟数的概念本质的一致性,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而“数与运算”的核心概念计数单位、位值、十进制计数法。新课标又提出了综合实践的主题式活动,在第二学段设计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

课前准备

组内教师深度卷入磨课,在对照新课标的要求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前测摸底,让学生自主进行了内容的整理,还组织了面积单元的思维导图竞赛,还让学生进行了数的发展史小品的创编。

课堂展示

袁红儿老师以“我来说——我来做——我来学”三大板块来进行课堂教学。第一板块设计了三个学生的展示环节:从一位学生介绍自己思维导图的整理内容,整体介绍了数的发展史,再到三位同学小组介绍从古至今的技术工具,再由小组以快板的形式介绍我们小学阶段学过的数,及读书写数的方法,并在生生的问答中,解除困惑;第二板块也设计了三个环节,依次由学生介绍算筹计数法,古埃及的计数法,以及阿拉伯数字,并通过猜数、写数,了解不同的数的表示方法的共同之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视频介绍了十进制计数法,体现了数的本质是计数单位,构建数的框架。

观点报告

周荣霞老师代表四年级组进行了观点报告。她从“上课缘由”和“践行之路”“课后疑惑”三大板块阐述了设计缘起,教材解读,学情分析,课堂历程,教学效果以及教学后的疑惑。

评课交流

薛群老师:《大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最后一次认识自然数,袁老师通过前测调查小报制作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对“位值制计数法”有一个简单的了解。通过探秘罗马计数法并与阿拉伯计数法进行比较,从而让孩子们能更充分地体会到阿拉伯计数法的特点和优势。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数,了解它是如何产生并被记录下来的,了解各种计数法的历史文化发展。

钱海群老师:这是一节很好的“立德树人”的数学综合实践课,整节课基于教材,带领数学文化进入课堂,激发了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喜欢数学喜欢数学老师,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俞小琴老师:在这节课中,袁老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贯穿在数的发展史中。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从具体到概括,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类推、试做,既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使学生自主完成了知识体系的建构。

1.课前做足了功夫,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汇报形式多样化。

2.我们平时在上这块内容时可能是以教师讲为主,而袁老师改变教学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何波萍老师:好的课堂是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而学生“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人,彼此互相了解知识的过程。这节课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袁老师的课,也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里三会。如介绍学生的思维导图时体现了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还有最后一个环节,体现了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俞丽莉老师:张奠宙教授指出,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在实际教学中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文化的感染,产生文化的共鸣,体会文化的品位。本节课利用课前调查数的发展史,让学生深刻体会了数学文化。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这次教研活动我们收获满满。一次次的磨课,一点一滴的积累,一步一步地成长,只有老师们自己先读懂、读透新课标,领会新课改精神,探索指向课程标准的素养课堂,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爱上数学,培养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转自:杭州富春七小”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