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学前教育研究采集数据的方法和流程

2022/3/3 14:25:56  阅读:406 发布者:chichi77

研究设计好比编织一件毛衣,需要大家明确制作的意图、采取的毛线颜色和材质,从而在后期的编织过程得以实现。当然,数据采集的过程也正如编织过程,研究者需要时时刻刻考虑方法的选取是否恰当,并作出适时的调整,从而保证采集到的数据可以较好地回应研究问题。

——前言

当自己的研究设计通过伦理审查,就可以付诸实施了。很多人可能会问,怎么设计?其实研究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你计划如何采集数据决定的。怎么做决定了怎么写——用倒推的方法来写自己的研究计划,会帮助自己理清思路,同时保证自己研究计划的可行性。

在开始采集数据之前,我们应该是明确研究问题,确定研究对象,从而有针对性地选取合适的方法。

学前教育研究中比较经典的数据采集方法有“三板斧”——访谈法、问卷法和观察法。这些是最常用的方法,却也是最常被误用的方法。

Merry Christmas

01 访谈法

访谈法是访谈者和受访者双方之间围绕特定研究议题或目的开展的对话,从而获取有用的信息以理解特定现象。访谈法中常用的包括个别化半结构访谈法(individual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和焦点访谈法(focus group discussion)。在学前教育研究中,一般受访者可以是幼儿教师、家长、幼儿园领导、行政人员、政策制定者等成人;随着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发展以及对儿童权利的重视,现在访谈法也开始通过年龄适宜的方法,在幼儿群体中开展,比如说围绕照片与幼儿交谈,以获取儿童视角用于学术研究。

半结构访谈法是最常用的,也是研究者在访谈过程中比较好把控的一种访谈方法。半结构化访谈法具有特定的主题领域和一系列提前准备好的开放性问题,整个访谈过程就像对话一样,研究者所感兴趣的研究主题都会在访谈的问题中有所体现,便于受访者回应,从而获取研究者所需的数据。

在访谈前,研究者应提前打电话或发送电子邮件以安排访谈时间和地点(可线上进行)。为了给受访者一个良好的专业形象,访谈者要提前做好准备,在访谈前准备好访谈提纲,并准时到达访谈地点,着装上也要注意必要的社交礼仪,表示对受访者的尊重,以及对访谈的重视。

访谈需要选择在一个安静且让受访者感到安全的场所进行。在访谈时,研究者首先要通过自我介绍,或者请受访者自我介绍的方式,与其建立融洽的交流气氛。其次,在提问和倾听时,研究者尽可能给予眼神交流。受访者在表达观点时,研究者可以通过点头、微笑等方式表示自己对受访者的分享内容很感兴趣,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进行记录。访谈时尽可能使用礼貌的称呼来提问。

访谈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还包括:

1)从问简单的问题开始,然后再循序渐进问比较难的问题。将有争议的问题留到最后,但不要忘记提问。

2)提问时尽量问开放性的问题,给予受访者回应的空间。允许受访者在回应时偏离主题,但是研究者需要适时引导回关键主题,从而采集到研究者所需要的数据。

3)有的时候,受访者可能会提供研究者意料之外的信息,研究者要保持高度的研究意识,在必要时进行追问,获取更多相关的信息,丰富研究发现。

4)尽可能问完所准备的全部问题,从而获取所需的信息。但是不宜进行过长时间的访谈(如超过一个半小时),否则可能会造成受访者的不适。

5)在结束访谈之前,仔细检查受访者的姓名、单位或其他基本信息的准确性。

6)研究者不要说太多,留给受访者更多时间以完整地回答问题。

7)不要忽视受访者的肢体语言,尤其是在了解一些敏感的信息时(诸如工资待遇、对领导的看法等)。

8)不要让你个人对受访者的看法(偏见)或他/她的个人问题影响你要提问的问题。

在访谈之后,检查您的问题列表,以确保您问了所想了解的所有问题。然后看看自己还有没有什么想问的,以及对受访者表达感谢。访谈后应立即重新阅读并整理你的笔记。可以在每次访谈结束时,在笔记本上写下三到五句话的总结。

与个别化访谈法不同,焦点访谈法(也称“焦点团体访谈”)是对一群研究对象进行访谈,通过多人互动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陈向明,2000)。焦点访谈的好处是让受访者多人集体进行建构对某一研究问题或现象的理解,获取深入的质性数据。比如,笔者在一项关于新加坡托儿机构中教师教学领导力的研究,就采用个别化访谈和焦点访谈法相结合的数据收集策略,从而让教师对机构中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质量提升预期等议题进行充分的挖掘(Yang & Lim, 2020),深化研究数据的层次,从而更好地反映研究现象的实质。在进行焦点访谈时,同样需要注意上面提到的访谈前、访谈过程中,以及访谈后的事项,保证访谈的有效性。

当然,访谈法存在一些天然的局限性,所以我们需要其他方法(问卷法、观察法、资料分析法等)的补充。比如说,很多时候,受访者并不知道自己行为的原因,或者受访者的记忆是不准确的,无法给出具体或准确的解释。另外,受访者可能因为缺乏深度反思,并不善于预测自身未来的行为,从而无法帮助研究者有效回答关于预测性的研究问题,这也需要问卷法后期统计数据分析的帮助,从统计学的角度对事件和行为进行预测分析。最后,有的时候,受访者不会告诉你他们所知道的,因为还存在社会期望偏差,自身需求偏差等问题,受访者可能会倾向于用社会比较期许的方式去回应研究者的提问,或者从自身需求出发去回应,而不是从社会整体利益去回应,故此,访谈数据的分析需要进行深度的理论分析,并且将研究发现不能过分推广。

02 问卷法

问卷调查一般是为了从较大规模的被试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从而解答研究问题。比如说,笔者曾经开展过的一项研究,主要是开发一个幼儿教师STEM教学自我效能感的量表。为了检验这个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我们需要一个较大规模的幼儿教师样本。在这个研究中(Yang et al., 2021),我们开发了《STEM 教学自我效能感量表》(STEM Teaching Self-efficacy Scale, STSS),并在中国浙江 225 名职前教师和 193 名在职幼儿教师的样本中对其进行了验证。

在开始问卷调查之前,要先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你有明确的假设吗?——你觉得会有哪些具体的研究发现可以回答问题?为什么是这些?

2)你的问题集中在那个假设上吗?——假设是否和研究问题对应?

3)被试的回答能否准确回答您的问题?——你选择的被试对象准确吗?

4)你的结果将适用于谁?——调查发现将对什么群体产生影响?

在明确问卷调查目的之后,我们可以开始问卷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选择问卷的形式——纸质问卷还是在线问卷(线上问卷内地常用的有“问卷星”等,国际上常用的有Qualtrics等)。

2)编辑问卷里的问题——问卷草稿中的问题和施测流程需要进行标准化,包括表述的客观性,施测的标准化,同时避免可能会带来的回应误解或偏差。

以下举例说明常犯的一些问卷题项编写错误:

①     

请指出您对以下关于托儿机构的每一项陈述的同意或不同意程度。

我感到受到机构中教师和行政人员的欢迎

这个题项需要更正为以下两个题项:

我感到受到机构中教师的欢迎

我感到受到机构中行政人员的欢迎

②    

教学很难。在职工作坊是否有助于您为教学做好准备?

准备得更多

准备得比较充分

准备的稍微多一点

没有更多的准备

这是一个带有偏见或误导的题项,可以改成下面的表述:

在职工作坊让我为教学做好准备。

非常同意

同意

不同意

强烈反对

③     

在您看来,将残疾儿童纳入常规托儿机构是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

很有可能

可能

不可能

非常不可能

这是一个双重否定的题项,会造成被试的不解,可以改成下面的表述:

残疾儿童能否成功纳入常规托儿机构?

非常同意

同意

不同意

强烈反对

在开始正式调查之前,还需要留意以下方面:

1)对问卷要纳入的问题进行排序,保证问卷的呈现清晰、准确。

2)完善最后的调查工具,线上调查需要尤其关注线上问卷设计的技术细节,如单选和多选的设计。

3)研究者需要有意识地为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寻找证据,这些证据可以从以往的学术文献中获取,也可以从小规模预研究中有所了解,并在正式的调查数据中进行统计分析。

4)选择抽样策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用于抽取样本。作为研究人员,你必须选择最适合你想要开展的研究的抽样方法。在进行概率抽样时,重要的是使用适合研究目的的样本量。作为一般规则,总样本量越小,样本比率就需要越大。抽样中一个常见的错误是认为样本应该占总体的某个百分比,例如 10%,实际上没有这样的关系,重要的是样本的大小。一般而言,100以上的样本量被认为可以提供足够的样本来进行统计分析。

在开始发放和回收问卷的时候,要记住获取被试的知情同意,在问卷中最开始有清晰的说明,并且明确所有问卷信息都会得到保密处理,让被试能够放心填答。

问卷法虽然是获取大量信息的简便方法,但是,这些信息由于自我报告问题,可能不具有有效性,由于抽样不当或无控制偏差,可能没有外部效度;另外,假如调查问卷中的问题和研究假设不一致,会影响研究的内容有效性。

问卷法除了常见的自填式问卷(纸质版问卷或在线问卷),也包括测验法,用于对儿童某些能力或发展水平的直接测评(direct assessment)。幼儿因为无法直接填答问卷,因此往往通过直接测评来获取其相关数据,或者通过家长问卷和教师问卷来间接获取关于幼儿的数据。一般通过一对一形式开展的儿童测评在数据采集上需要更多的人手,因此,数据获取的难度比自填式问卷更大,但是数据的录入和分析和常规问卷类似。

自填式问卷也分类型,一般常见的有量表和其他非量表类问卷。量表的问卷往往有多个题项组成,常见的是采用李克特五点或七点计分法(Likert scales)进行量化每个指标的表现。这种工具因为其天然的量化方式和易用性,对于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都非常便捷,在学前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03 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选择用于研究的特定社会环境中对事件、行为和环境的系统捕捉(Marshall & Rossman, 2014)。与问卷法和访谈法不同,观察法可以获取最丰富的信息,尤其是针对教育现象,以观察的方式最直接地捕捉自然状态下的教育行为、教育过程、教育环境等信息。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通过观察法采集的视频数据可以量化,从而支持客观的分析与解释(葉重新,2001)。

在开展观察之前,需要做的准备事项包括:

1)明确观察对象——何人?何事?

2)明确观察目标——观察哪些方面?哪些特征?哪些行为?(研究者可以准备好观察表,明确相应的观察目标。)

3)明确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何时?何地?(一般来说,研究者要提前和被观察者做好沟通。)

4)基于明确的观察内容,结合已有的观察工具,制定适合自己研究需要的观察表或观察手册。

5)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前选取一些样本,对观察表进行试用,从而提前进行有必要的调整。

6)如果除了研究者自己进行观察,还需要请其他人充当观察者,那么需要研究者提前对其他观察者进行培训,并进行必要的练习,保证观察的准确性。

随后,研究者及其团队成员可以进行正式的观察,基于观察表采集到的数据,可供后续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当然,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实地录像的方式,建立一定规模的视频数据库,在后期使用不同的视频分析工具和方法,进行视频数据的分析。视频录像的方式也是通过捕捉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信息,从而了解特定现象,其本质也隶属于观察法。

除了视频录像,常见的观察记录方法还包括使用记录纸(尤其是儿童观察的轶事记录或者全程记录)、检核表(针对儿童发展或教育教学的不同指标等)、现场观察笔记(记录现场发生的特定事件和研究者的灵感等)、拍照(记录儿童的学习环境等)等。这些记录方法也可以配合使用,更详实地反映教育现象。

儿童测评也可以视作一种对个别儿童的量化观测,是量表和观察法的一种结合,通过观察儿童在特定任务情境下的行为表现进行量化和计分。在进行儿童观察时,研究者要留意记录儿童的一些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或月龄等),然后描述活动发生的场景(例如娃娃家区)、发生的时间、空间特点,然后围绕儿童观察的目的进行简要的记录。

可以说,观察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行为的深层意义(葉重新,2001)。除了在质性研究中,观察法可以获取丰富的信息从而帮助研究者了解田野现象中的深层次意义,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帮助将观察所得的数据进行量化,从而进行更为大规模和客观的统计分析。观察法既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又可以在实验室等人为操控的环境中进行。但是观察法可能会因为观察者的主观偏见而带来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偏见,造成对研究现象的误解,影响研究的可靠性。另外,观察类数据在分析起来,相比问卷法,也具有更大的难度。

小结

对于初学者,通过数据采集的“三板斧”,我们已经可以应对常规的学前教育研究需要,与不同种类的研究设计(诸如个案研究、实验研究、混合研究、马赛克方法等)结合起来,产生丰富多变的效果,帮助解答很多与学前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随着对这些基本方法的熟练掌握,大家可以不断学习前沿的数据采集技术,如多模态数据的采集,结合先进的技术设备(眼动、脑电等)和分析方法(大数据、人工智能),帮助自己进阶到更基础研究的领域。

研究设计好比编织一件毛衣,需要大家明确制作的意图、采取的毛线颜色和材质,从而在后期的编织过程得以实现。当然,数据采集的过程也正如编织过程,研究者需要时时刻刻考虑方法的选取是否恰当,并作出适时的调整,从而保证采集到的数据可以较好地回应研究问题。

当研究者在决定使用何种数据采集的方法时,请考虑每个不同的数据来源将如何帮助你回答研究问题。另外,也需要研究者考虑到数据收集方法的可行性。有的时候,可能研究设计看起来很“美好”,可以收集到大规模的数据从而回答问题,但是在真正操作的时候,会因为实际情况,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限制。研究设计的可行性对于初学者而言至关重要,很多时候,由于初学者研究经验欠缺,所拥有的研究基地受限,得到的研究支持不够完善,数据分析能力较弱等诸多因素,需要采用更为稳妥的数据收集方法,聚焦研究问题,巧妙地开展一些有意义、可行性较高的研究。

最后,大家在选取适合自己研究题目的方法进行采集数据时,需要考虑到每种方法的局限性,除了上面提及的一些局限性,访谈法和观察法还因为数据采集、转录和分析繁琐,难以获得大样本的数据量,得到的研究结论可能不具有太高的普遍性;问卷法尤其是量表虽然易用,却容易流于表面,信息因为过度量化而失去其丰富性,包括数据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人的特异性等……这些都值得研究者留意,尽可能采用多种不同方法,取长补短,提升研究结论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Marshall, C., & Rossman, G. B. (2014). Desig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Sage publications.

Yang, W., Wu, R., & Li, J. (2021).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STEM Teaching Self-efficacy Scale (STSS) for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Current Psychology, 1-9.

Yang, W., & Lim, S. (2020). Toward distributed pedagogical leadership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Evidence from a childcare centre in Singapor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 Leadership, 1741143220975768.

陈向明. (2000).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葉重新. (2001). 教育研究法. 台北: 心理出版社.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