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中小学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提炼

2023/9/20 15:11:40  阅读:28 发布者:

中小学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提炼

赵连顺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

   要:中小学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个难题,在实践中也表现出一定的具体问题。可以从整体建构、内容排布,关注过程、确定策略等方面总结和提炼成果,进而提高教师研究素养,增强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中小学课题;研究成果;总结提炼

中小学课题研究已经成为一线教师解决日常教学问题,提升自身研究素养的有效路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结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既要把几年来的研究进行总结,更要呈现有效的研究成果,而这又恰恰是教师的难点和困惑之处。本文将对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提炼进行案例式说明。

一、中小学课题研究成果的理解

(一)课题研究成果的内涵

课题研究成果是指经历了教育科研过程,运用了教育科研的方法与手段,产出的与旧不同、与众不同的且有教育学术价值或教育应用价值的思想智力产品或思想智力物化产品。“课题研究成果是研究目标达成的反映,是成功的课题研究结果的表现,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反映,是研究者探索的教育理论认识,是解决教育问题的原理、原则、方法、内容、技术、途径,是解决教育问题的实践措施与操作程序等。”因此,课题研究成果包括解决问题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技术。

简言之,对于一线教师来说,研究成果就是对自己要解决问题解决的程度如何、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这些方法具体是什么等问题的说明和解释。基于这样的理解,课题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种基本的样态:一是通过研究,对教育规律、教育现象新的认识和理解,称之为理论成果,如果理解深刻,也可以提炼为一些概念或标志性短语,如主题教育、生本教育等。二是运用教育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操作程序,即实践性成果,具体表现为一些实践模型,或者总结出的可复制经验。三是研究过程中开发设计的相关方案、软件、资源等技术性成果,或称之为工具。中小学课题研究成果也不例外。

(二)中小学课题研究成果的特点

一线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成果,更多体现出实践性、自洽性、研究性的特点。

所谓实践性,就是强调一线教师的研究成果要立足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以及解决问题中的具体办法,乃至于解决问题过程中注意的问题,也就是说,阅读者通过学习之后能够直接或间接应用于自己的教学。脱离了实践性,中小学的研究成果必然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所谓自洽性,就是课题研究成果要符合基本逻辑,提出的问题、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等相互之间是一致的,能够前后对应、自圆其说。缺失了自洽性,这样的成果必然支离破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所谓研究性,指的是虽然是一线教师的研究,但是还应该呈现出“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的科学研究特征,不是想当然,要呈现出调查、数据、实证等相关特点。掩盖了研究性,这样的成果必然回归一般总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欢迎老师们搜索并关注小课题研究公众号免费查阅海量课题论文资源]

二、中小学研究成果中呈现的问题

(一)错把形式做成果

很多的研究报告中的成果部分,都会出现类似“成果有***论文发表、***论文获奖”的陈述,把论文这种成果展现形式当作课题研究的核心成果,而忽视了成果本身,出现了买椟还珠的问题。成果提炼的关注点应该在于论文主要内容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论文里的内容才是成果本身。

(二)与其他项目混淆

主要表现在研究成果与研究成效、研究结论混淆,有的还会出现与研究过程材料的混淆。研究成效是课题研究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如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老师专业发展、学校影响力提高等,不能替代为研究成果。过程性资料是带有研究工作性质的材料,如会议纪要、照片、教学设计、活动信息等,不能替代为研究成果。研究结论是对研究过程和成果的高度概括,给出的结论性的观点往往言简意赅,但不能充分展现成果内容,也不能替代为研究成果。

(三)缺乏过程的积累和必要的说明

研究成果在表达过程中容易出现陈述了研究成果但缺乏必要的解释说明的现象,也就是明确了“成果是什么”但未说明“成果是怎么得来的”。笔者通常把这种情况称之为“黑箱”,就好比我们观看魔术表演,只给观众看到“变戏法”之后的结果,而没有把内部的情况、怎么得到这种结果的加以呈现。

如课题“基于合作学习的初中自主课堂实践研究”成果部分对“逐步完善三目标五环节自主课堂教学流程”的表述是:“自主课堂”要实现三个目标,一是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它是自主学习的动力;二是养成自信和开放的学习品质,它是自主学习的基石;三是提高三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即独立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评价反思能力,这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保障。“自主课堂”有五个主要教学环节,即激趣立标———个体学习———小组合作———全班展示———总结评价……上文中对“三目标五环节”做了描述性的说明,但既没有全面立体地对这个模式进行说明,也未说明这个模式形成的过程,就是说怎么研究、形成的这个模式没有充分阐述,如果回溯其报告中的“过程部分”也未给出过程性说明,这就是缺乏过程积累与说明的问题。欢迎老师们点击加入视频课程零基础学习做课题写论文。

三、中小学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提炼

提炼是指从零散的、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创造性地推出一类事物一般性的结论的研究过程与思维方式。就像我们要把一个个大小不同的珍珠用线穿起来,形成不同样态项链的过程,不是简单的1+1+1……而是依据模型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一)构建成果整体架构,排布具体内容

用关系建构整体逻辑。回答研究课题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关系进行说明,表明建立了怎样的关系,是因果关系还是相关关系,是直接还是间接关系。从研究中看是否真正产生了变化和影响,如果能够用图示来表达整体关系更好。

如课题“指向学生问题解决素养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成果之四“问题解决素养与学习活动设计之间的关系”,根据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和逻辑,结合学习活动设计中的几个要素的功能,形成如下基本框架:

(1)问题解决素养包括态度、品质以及问题解决的方式。从问题解决方式看,主要由“信息获取、制定方案、过程调整、形成解释、反思迁移”等几个基本过程组成,在这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能会出现若干个反复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习活动设计就有存在和实施的必要了。

(2)学习活动元素部分。经研究,学习活动设计元素包括目标、任务、过程、资源和评价,当然,这几个要素间不是线性的,构成了学习活动时间和空间上的存在。这些元素的设计是与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难点相对应的。总体来看,目标和任务是在问题解决之前、之上,而评价贯穿于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之中,资源在问题解决的“过程调整”部分出现并起到“支架”作用。

(3)相互关系的理解。

如图1所示,“1234”四个部分是结合点。如信息获取是建立在一定的任务之上,而制定方案的过程包括调整的过程都和学习活动的过程息息相关,形成解释和反思都需要相关的评价。虚线圆圈表示的是过程中的显性或隐性评价。问题解决与学习活动实施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为了解决一个具体问题(通常是任务形式出现)———信息获取并形成方案———解决的过程(是否调整、如何获得资源支持)———初步解决加以解释———迁移到新问题(目标)。指向学生问题解决素养的学习活动设计,其逻辑关系是:二者相辅相成、螺旋反复的捆绑式结构指向目标的完成,学习活动是隐性支持、调整的过程,问题解决是主线,进而形成素养。

1

用内容搭建成果框架。很多老师不清楚自己总结成果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可寻找当时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过程中对于这些内容完成得如何,得到了哪些成果,可依次加以呈现。

如课题“依托学习活动,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内容设计为:深度学习的小学课堂突出特征、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的学习活动设计策略的研究、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的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操作策略研究、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的案例研究等四个方面。那么研究报告的成果部分就要以这四个方面为核心框架,展开相应成果的描述和解释。

(二)关注研究过程,确定具体策略

集体共识,不断反问。研究成果的形成和总结,是一个群体智慧碰撞和融合的过程,绝不是一个人拍脑门的工作,所以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一次重要有痕的会议,以达成集体共识。结题阶段的共识会,有助于从整体上审视、看待已有的成果材料,具体分工和明晰任务的完成,要不断反问,这样的成果表述是否说出了我们的心声,是否完整表达了我们的研究,是否能让读者看明白,都需要给予回应。

庖丁解牛,由厚变薄。庖丁解牛就是要整体把握、分工统筹、提高效率,其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了解整个结构,研究成果的提炼首先要从整体上了解这个研究问题、内容、方法及其之间的关系;二是掌握一定的方法,即使是反复实践,也要运用一定的方法,而不是盲目重复;三是总结一定的规律,分成一个个合理的部分,分解起来,就不会茫然一片。由厚变薄指简练地表达一个成果,总是会从厚厚的素材而来,不断地梳理、分类、整合,最后形成适切的方式。

顺逆结合,推理追问。顺向思考,由因及果,即从研究内容本身出发,看所谓的成果是否与题目一致,是否与目标一致,是否体现了自己的研究实践。逆向思考,由果及因,指从自己设计的目标回看或追问,看实际教学发生了变化吗,这样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我们的哪些做法促成了这样的变化,这些做法对其他老师而言他们能有相似的效果吗,等等。

本文来源: 教育科学论坛 2023,(22),39-41

转自:“小课题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