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三上第四单元大单元整体设计|新版

2024/1/10 17:05:55  阅读:29 发布者:

/孙静

关于预测与单元内容

预测就是读者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根据文本的内容、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对阅读内容的情节发展、人物命运、故事结局等内容进行推测和猜想,并且能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文本的描述不断地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并在推测和猜想中不断地推动阅读实践。

预测是一种自然存在的阅读心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无意识地运用这一策略。对于学生来说,预测策略并不陌生,在学习中经常用到这样的阅读策略。当故事内容与自己的预测不相符合,阅读者会马上去修正自己的预测,再接着读,再接着预测。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而不是木讷地接受文本的过程,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互相补充,让阅读更加丰富多彩。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作为第一篇课文,旨在让学生学习预测策略,让学生了解预测的基本方法。《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在学生学习了预测策略后的再次巩固,练习预测。《小狗学叫》一文让学生通过前两篇文章的学习,自主运用预测策略。

本次口语交际引导学生了解名字背后的意义,习作重在引导学生根据插图和泡泡提示的线索,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故事的发展作出合理、多元的预测推想。习作和口语交际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将课文中学到的预测策略内化为自身的经验,在想象故事和现实生活中发现事物发展的线索,在实践运用中让预测策略得到有效提升。

大单元整体设计思路

板块一:听读有趣的课外故事,感受预测的乐趣(子任务一:体验与探究——预测带来了什么)

本单元的学习建立在不预习的基础上,但有的学生一定已经读过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等文章,因此,以这篇文章作为学习的开篇就缺少了一些新鲜感,教师可选择一篇学生没有读过,有吸引力的故事作为开启课的内容,以听读的方式设置悬念,适当停顿,学生预测后面的故事内容,初步感受预测的乐趣。

本单元的开启选择了慈琪的《决斗》,在不断的预测中,学生初步知道,可以根据题目,已有信息,读者自己的愿望,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等对故事的发展进行预测。

在进入文本前,也可以进行学生比较熟悉的活动,比如《猜猜他是谁》或夸夸行动,根据学生的行为进行猜测,唤醒学生的预测意识。

板块二:熟悉预测策略,自主运用策略(子任务二:实践与运用——预测可以怎么做)

一、自主研读《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熟悉基本的预测策略。

1.根据题目进行预测。抓住“老屋”与“总也倒不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预测:这到底是怎样的老屋呢?

2.根据文中的插图进行预测。这一课的旁批写道: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它应该会答应吧。当学生关注题目进行预测这到底是怎样的老屋时,脑海中的图像也许是不清晰的,但文中的插图给了读者更直观的感受和预测方向。

3.根据故事内容进行预测。在阅读时学生会预测到会有其他小动物进住老屋,在学生预测后可引入故事原文,这个故事在选做课文时有所删减,删除了熊为躲避猎人住进老屋的部分,将原文与选文进行对比阅读,讨论喜欢原文还是喜欢选文,有理有据地说一说,让学生再次关注故事内容。

4.根据生活经验、阅读经验进行预测。“当读到小蜘蛛来请求老屋,我猜到了老屋会同意。”学生借助阅读经验,能感受到老屋的乐于助人,联系生活中的这样的人,预测就变得有依据了。

5.阅读者自身的愿望也会成为预测的线索。“估计老屋不会倒了”这是阅读者根据故事的内容和发展所做出的预测,同时也是阅读者自身的愿望,老屋到底会不会倒,谁也不知道,在童话的世界里,老屋永远不倒是没有问题的,也许有的学生结合现实,认为老屋总会有倒的一天,这是不同阅读者的愿望,作为故事发展的线索都是合情合理的。

在预测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线索进行预测,其实也是在告诉学生预测不是凭空想象而是要有依据的,通过不断学习、验证和总结改变学生无意识的预测的状态,实现有意识、有依据的预测。

二、学习《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练习预测。

本课主要的学习活动--续写故事: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中飘动着......

故事还没有结束,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一开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帮助一个放风筝的小男孩,按照故事的发展,第二次我们就应该围绕“帮助”这个词,让他的胡子也能帮到鸟太太。继续续写,到第三次的时候,根据前面学习的童话反复的写作特点,当然还可能是帮助别人,就可以启发学生猜猜看他帮助了谁?前面两次可以说是胡萝卜先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帮助了他人,第三次可不可以让他主动帮助?一开始,他为自己的胡子发愁,有点讨厌自己的胡子。通过帮助别人以后,胡萝卜先生会不会发现自己胡子的优点?他会不会开始喜欢自己的胡子?这些都是在创编前后可以引导学生有依据进行预测的方式。

学生续写故事后进行分享,分享者可以把续写故事的关键词说一说,让大家预测故事的续写内容,进一步巩固练习预测。另外,在分享故事的续写后,最重要的环节是其他同学要说一说这一续写依据了故事的哪一部分,训练学生有依据地进行预测,如果续写的故事与前面的内容没有任何的关系,就不符合预测的基本特点了。

完成续写故事后,教师读一读故事原文,可以让学生来对照、比较一下作者原来的结尾,修正自己的想法,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讨论是喜欢作者的结尾还是自己编出来的结尾。鼓励学生也许他们有依据的故事结尾比作者的更加有趣,更有价值。

根据故事内容进行预测,也就是联系上下文进行预测最能够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整个故事前后实现逻辑自洽。在阅读的时候,进行这样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慢慢地,到写作的时候,学生也会关注到逻辑自洽的问题。

这一课还明确了学生需掌握通过题目预测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学生阅读《躲猫猫大王》、《夏洛的网》等 6 本书的书名,选择一本自己没有读过的书来说说自己的预测,书中可能讲了什么故事。

三、《小狗学叫》自主运用预测策略。

这篇文章的三种结局,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去想象和运用预测策略,在前一篇文章里,学生学习并尝试了有意识、有依据的预测,在这里再次根据题目、故事内容、生活经验、阅读经验或自己的愿望,进行故事创编。

因此,学习活动就是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结局,有理有据地说一说写一写结局是怎样的。在创编时教师要预测部分学生的困难,小狗遇到母牛、遇到农民、遇到同类,是继续学叫?在学叫的过程中怎么做?后面还会不会遇到其他的危险?这些问题在阅读故事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

最后,读罗大里的书《有三个结尾的故事》,再次练习预测,续写故事。

四、开展借书读书活动,在生活中运用预测策略

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去图书馆,他们可以根据书籍的题目封面目录等进行预测,从而确定这是不是他想要读的书,将所学应用到生活和学习当中。将学生的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实现阅读的迁移和运用,不断使学生能够调整自己的阅读方向。

学生也可以自己带一些书来学校,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根据书的题目,书中的插图等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来交换阅读。

板块三:迁移运用预测,进行现实生活的创作(子任务三:迁移与创造——预测怎么帮助创作)

这个单元前三篇文章都是童话故事,而在习作部分要求续写的是一个生活故事,从想象的世界迁移到现实世界中,以有想象力的童话为载体,培养学生有依据地想象和预测,感受预测的好处和乐趣所在,这个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水平,还训练了学生有依据进行思考的思维模式,并将这种思维模式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让有依据地思考、预测慢慢形成学生真正的思维习惯。

预测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手段,更是一种基本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预测的方法,才能借助思维活动更好地阅读。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明白预测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预测不是天马行空,而是有线索、有依据地去预测,继而用于指导以后的阅读和创作。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