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五上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1/10 16:23:31  阅读:25 发布者:

解读/孙静 设计/王文娟

单元整体教学解读

本单元的导语“四时景物皆成趣”,“四时景物”可以理解为一年四季的景物,也包含着景物的四季变化。“皆成趣”,需要观察者观察景物或者读书者读书的时候去感受、去思考,感知到大自然景物的变化,感知到大自然景物变化的新奇特点,产生美好的情感反应,并由此产生无限的美好遐想。所以这一单元的课文围绕“四季之美”这一主题来编排。

本单元的选文由《古诗三首》(王维的《山居秋暝》、张继的《枫桥夜泊》、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这四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体现不同景物的美。选编这四篇文章不仅仅是了解景物之美。更重要的是落实具体的阅读训练要素: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以及表达训练要素: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关于学习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一阅读训练要素,在一到四年级的统编教材中并没有明确地提出,但也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作出了相关循序渐进的安排。

册序

单元

阅读训练要素

四上

第一单元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五上

第七单元

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五下

第七单元

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出,在一至四年级,学生主要通过语言感受自然之美,“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五年级上册初次明确表述,阅读训练要素确定为“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初步”是在开始的阶段,是一个程度要求,与“深入”相对,可以理解为基本准确地体验和领会景物在动态、静态或动静结合状态下的美。“初步体会”就是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景物的变化,并从中感受不同景物的美即可。

静态美顾名思义指物体静止时所呈现的美,景物的宁静和恬静带给人的美感。丁来先在《自然美的审美人类学研究》一书中写道:“自然之美中渗透着一种恬静的力量,它可以带给现代人精神与情感的安宁与歇息。”动态美指物体在动态过程时所呈现的美。对静态的事物作静态的描写,固然给人一种静态美,但是一味地作静态的描写就会产生平板呆滞的感觉,美的感染力就会受到影响。从文学艺术的源泉—社会生活本身来说,社会生活每时每刻都处在这样那样的运动之中,“动是一切物的灵魂”。正如德国美学家永莱辛所说:“我们回忆一种动态,比起回忆一种单纯的形式或颜色,一般要容易得多,也生动得多。”所以动态美是描写变化时不可缺少的一种状态存在。另外,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是重要的目标之一。本单元的选文通过细腻优美、生动活泼的语言详细描写了不同景物的变化,体现了景物的美,学生需要细细地品味其语言,理解其中的“趣”,丰富语言积累,慢慢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鉴赏品味。

在实现本单元的阅读学习目标时,还应注意两点:

1、静中有动,动静交融

在本单元的选文中,关于景物的静态、动态描写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两者相互融合,静态的事物动态化,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交融。如:《鸟的天堂》“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从这句话中我们感到这棵榕树的生命力,作者不仅写出了榕树的静态,而且“照耀”、“颤动”这些词又让人感到静中有动。

2、景中生情,情景交融

本单元的课文虽然主要是描写景物的文章,但并非纯粹写景,而是景中生情,情景交融。学生在阅读时绝不是简单地认知到“哪些描写写的是静态,哪些描写写的是动态”,而是要体会这些描写表达出了怎样的“情趣”,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思考。如:三首古诗,诗人都是寄情于景;《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写榕树,“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内心饱含着榕树美一南国美—祖国山河美的激烈感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有了对阅读训练要素的细致分析,再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和选文内容的共性特点,就可以尝试将方向性的、笼统的“要素”,细化为可操作、可表现、可评价的具体单元阅读学习目标。单元阅读学习目标细化如下:

1、阅读描写不同景物的文章,体会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3、体会并学习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它是与单元阅读训练要素紧密相关的,很好地体现了读与写的结合。首先,写的内容与阅读要素内容相关。四篇文章都描写了不同景物的动静变化;其次,写法上也有关联。课文基本上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的,《四季之美》按照时间顺序,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鸟的天堂》中,详细描写了早晨和傍晚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月迹》则描写了不同地点的月亮。这些都可以从课文中习得方法。

统编版教材中,与本单元在纵向上有直接关联的表达训练要素梳理如下:

册序

单元

表达训练要素

三下

第一单元

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引导学生借助记录卡写一种植物。

三下

第四单元

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四下

第五单元

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五上

第五单元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上面的表格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细化本次习作的具体学习目标:

1、细心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并有将其记录和表达出来的愿望。

2、认真选择自己观察的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

3、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

4、积极主动地欣赏同伴之间的习作,尝试从描写顺序、景物的变化等不同角度欣赏评价同学的习作,并根据意见进行修改。

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从课程内容来看,本单元从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对第三学段的学习要求表述为:“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诗歌、散文等优秀作品,感受大自然人的奇妙,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用头或者书面的方式表达出对自然的观察与体验,抒发自己的情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P24)在尊重学生学习规律,关注学生差异性的前提下,整体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结合语文课标中第三学段“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领域的目标要求,以及该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要求,本单元重点学习读写目标可以表述如下:

学生将知道(K

1.景物有动态之美和静态之美;景物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变化。

2.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表现出了景物不同之美。

3.景物描写中会蕴含观察和欣赏者的情感。

学生将理解(U

景物特点的把握离不开用心观察和感受。

学生将能够(D

1.区分文章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2.通过文章中具体的描写,感受景物的特点,体会景物之美。

3.运用一定的写作方法,按顺序描写自己观察的景物,并重点突出景物的变化。

4.借助多媒体技术,与同伴合作,为自己喜欢的景物制作电视散文。

基于上述读写目标的梳理,本单元最根本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读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观察并感受到自然之美,并运用一定的表达方法将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表达出来。本单元学习内容的组织和学习任务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达成这样的概念性理解(大概念):

一切景语皆情语——留心观察和用心感受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景物的特点和意蕴,助力我们写好景物之美。

结合本单元课文文本特点,什么样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期待,促成大概念理解的理解呢?一篇优美的散文,配上画面和音乐,美美地朗读,将观众带进美景之中,带来美的体验和感受。如果让你把自己欣赏到的美景,用一篇文章写下来,再配上画面和音乐朗读出来,录成视频,这就是一个具有艺术美的“电视散文”作品,就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自己的作品。制作自己的电视散文,赶快行动起来吧。基于这样的学习情境,核心任务可以设计为:

举办一场“发现自然之美——电视散文欣赏会”,每位学生为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制作电视散文,评选最佳电视散文。

活动内容与形式: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观察自己喜欢的景物,撰写散文,搜集配图,并运用一定的信息技术媒介,小组合作完成电视散文的制作,为自己的电视散文进行朗读配音,参与电视散文欣赏会,评选最佳电视散文。

要完成这一核心任务并达成概念性理解,就需要将核心任务分解成几个子任务:

子任务一:收集制作电视散文的素材

任务说明:首先结合单元导语页的人文主题,共同交流自己眼中的自然之美,例如最喜欢的季节,最喜欢的景色等等,并交流自己是在何时、何地欣赏到了喜欢的自然景色。共同欣赏展现自然之美的电视散文,顺势发布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观察对象,并及时记录,填写观察记录卡,观察从本单元学习之初就开始进行,并及时进行记录,以便于准备制作电视散文的相关素材。

子任务二:撰写散文作品

任务说明:结合习作任务要求,撰写散文作品初稿。通读几篇课文,向课文中的写作大师学习,感悟大师笔下的自然之美和真情实感,发现写好景物之美的秘密。在阅读后进行写法的总结,对照散文作品的成功标准进行自我监控和调节,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散文作品,形成散文作品定稿。

子任务三:制作电视散文

任务说明:首先在小组内进行散文作品的朗读分享,推选出小组最佳散文,再进行小组合作,结合散文作品的文字内容,绘制或搜集相应图片,选择好背景音乐,在信息技术和美术老师的协助下完成电视散文的制作。

子任务四:举办电视散文欣赏会

任务说明:子任务四既是本单元学习的任务,同时也是本单元学习成果的展示。首先需要为欣赏会做好充分准备,教师要和学生再一次明确最佳电视散文的评选标准,学生在欣赏的同时选择班级最佳电视散文,欣赏结束后进行欣赏感受的交流分享,最后进行颁奖复盘。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