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依托学习任务安排进阶型语文实践活动的原则和思路

2024/1/10 16:22:11  阅读:37 发布者:

注:原文发表于《新教师》杂志。

1学习目标梳理的层次性里要隐含语文实践活动的进阶性

单元或课时教学设计,都必须遵循目标统领原则。学习目标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高点,也不是一个灯塔,而是包含了从起点开始之历程的目的地,是过程与结果的融合。隐含着行动方向和路径的科学的学习目标,其实现的过程中,学生必经历一系列具有层次性和关联性的语文实践活动。这就提醒教师,在进行单元或课时学习目标的梳理和定位时,要清晰地呈现出学习目标的层次性。

先以单篇课文为例。《曹冲称象》是二年级上册“儿童生活”主题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重点阅读学习目标有两点,一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二是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曹冲称象》一文的学习目标,如何梳理定位,才能既呼应单元重点阅读学习目标,又能够体现出目标落实路径的层次性呢?笔者制定了下面四条学习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学词,读通课文。

2.确定并利用关键词句信息说清楚曹冲称象的方法和过程。

3.对比故事中两种不同的称象办法,说出为什么说曹冲更有智慧。

4.能将整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别人听,并分享曹冲的智慧表现在哪里。

这四条学习目标的层次性很明显,只有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才能理解课文内容,目标1是基础;说清曹冲称象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对比两种方法的优劣,才有助于绘声绘色地讲好故事,并分享故事中曹冲的智慧。总体来说,前面三个目标,是目标4能够得到落实的必由之路,目标对应的语文实践活动的进阶性也就顺理成章了。

再以一个单元为例。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夏天”主题编排,重点学习目标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单元学习要促进学生深度理解“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获得确定的意义,要运用合乎语境的方法准确理解其意思”。这一目标包含了两个相互关联的向度,一个向度是在语境中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意思,以促进对文本的理解;另一个是在语言运用中传达自己对具体词语的理解。要真正在单元学习中习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在知识、技能运用中促成深度理解,获得迁移能力,目标的细化和梳理,就要体现出层次性,进而指引目标导向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层次进阶路径。运用KUD模式来梳理单元学习目标,是符合这一追求的选择。这个单元KUD目标梳理如下:

学生将知道(K):

1.夏季是一年四季之一,有与春季、秋季和冬季不同的特点,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

2.词语在句子中有具体的含义。

3.与夏天有关的诗文中都会找到夏天的季节特点。

学生将理解(U):

1.季节不同,给人们带来的生活体验不同。

2.联系生活经验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将会做(D):

1.结合生活经验准确理解诗文中词语的意思。

2.联系生活经验把句子内容说具体。

3.讲一个与夏天有关的故事。

“知道”目标指向知识的掌握,“会做”目标指向技能的运用,两者是“理解”的基础;“理解”又反过来促进学生建构对知识和技能的结构化的深度认知。单元语文实践活动的安排,从“收集夏天的词语”到“读懂夏天的故事”再到“分享夏天的故事”,将语境与词语理解融为一体,循序渐进地体会“联系生活实际”是如何助力词语理解和运用的。

2学习任务设计的层次关联性是语文实践活动循序进阶的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以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这一根本性变革的实践要求,就是依托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任务来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资源、评价等,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落实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学习任务设计的层次关联性,是语文实践活动循序渐进安排和实施的依托和基础。一个具体学习任务的完成,应该是一个具有层次性和进阶性的递进过程。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就一个具体单元的教学而言,需要通过核心学习任务的分解,呈现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路径,反映学习是如何有层次地推进的。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一个以现代诗歌为内容和主题的文体单元,同时是一个跨学科学习的单元,即以多元的学习方式和丰富的实践活动走近现代诗,浸润现代诗,创造一段诗意的生活,让诗的种子种进儿童的心田。结合单元重点学习目标,我们团队的蒲乐洋老师精心设计了单元核心学习任务“创立班级诗社”。这一核心学习任务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成立诗社,每名学生进入诗社的“敲门砖”是一本自编诗集:在现代诗阅读和鉴赏的基础上收集更多现代诗,包括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创作的诗歌,编写一本现代诗集。把自己收集的诗和自己写的诗,按照一定顺序编排,如诗人、内容、形式等角度,给诗歌分类,为每首诗歌配上独一无二的插图,最后为自己的诗集设计封面封底,取个诗意的名字,形成原创诗集。班级诗社要举行一次诗歌朗诵会,并规划制定诗社今后的活动方案(完整案例见《呼应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一书)。

这一核心学习任务的完成,需要设计具有逻辑层次性的子任务,以帮助学生一步步有层次地达成学习目标,实现概念性理解。根据教材内容、单元学习目标和学生情况,将核心学习任务分解为三个子任务。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子任务说明和子任务下语文实践活动设计思路中看出学生将用哪些具有进阶性的学习体验。

子任务一:“遇见”现代诗。这个任务既是为了有目的地丰富词句积累,为学生的输出表达丰富语料库,又是为了从大单元课程伊始,就创设富有诗意的任务情境。任务实施的第一步,从学生熟知的古代诗人开始,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诗歌学习体验,顺势发布单元学习的核心任务,明确核心任务完成的表现性评价证据,讨论按标准完成核心任务的进阶路径。子任务下语文实践活动设计思路如下:

1.以“语文园地”的“识字加油站”入手,说说自己熟悉的诗人以及他的作品。出示部编语文教材中一至六册教材中的诗歌题目及作者表格,说说自己熟悉的诗歌和作者。

2.了解核心学习任务,明确表现性评价证据,讨论完成核心任务的路径。

3. 尝试将古诗词和现代诗放在一起比较,说说自己的发现。简单分享自己所喜欢的现代诗。

子任务二:“亲近”现代诗。亲近诗歌是师生开启诗意生活的重要环节。在《短诗三首》《绿》《白桦》和《在天晴了的时候》的阅读鉴赏中,学习诗人是怎样把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世界的情感表达出来的,感受诗歌的魅力。这一子任务下的语文实践活动设计思路如下:

1. 自主阅读欣赏《短诗三首》《绿》《白桦》和《在天晴了的时候》。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引导学生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韵律感。

2. 边读边想象诗人描写的画面、情景,在关键词句旁批注自己的感受或想法,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 借助补充的学习资源,如《繁星·春水》《向着明亮那方》《妹妹的红雨鞋》《阁楼上的光》《写给孩子们的诗》等书籍,拓展阅读,把自己喜欢的诗歌摘抄下来,为自编诗歌集积累素材。

4.好诗分享。推荐自己觉得有魅力的诗歌,每人至少两首,说明推荐理由,并朗诵给大家听。

子任务三:“拥抱”现代诗。学习运用诗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单人、小组协作等形式共同徜徉于诗歌的海洋。这一子任务下包括三项语文实践活动:

1. 联结“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和《在天晴了的时候》的“学习提示”,仿照示例,用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2. 创作属于自己的诗歌;编写诗歌集。

3. 成立班级(或年级)诗社,诗社组织诗歌朗诵会,制定诗社活动方案。

4. 单元学习复盘反思。

上面的子任务分解的进阶性,从子任务的“命名”上就初步得到了体现。从“遇见”到“亲近”再到“拥抱”,体现了从浅入深的学习探究和理解的过程。这样的子任务下,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的进阶性也就得到了基本保障。子任务一中的现代诗与古诗浅层次的比较发现,为学生阅读探究现代诗注入了驱动力,同时也为子任务二中对现代诗节奏的语感体验以提示和联结;从阅读欣赏教材诗歌,到根据教材诗歌阅读中理解拓展阅读和选择新的诗歌进行分享,再到子任务三的尝试创作,知识的习得和技能的运用体现了层次递进的关系。

总之,语文实践活动的进阶性安排,是课程实施的追求,是学生在课程生活中实现成长的需求。教师在依托学习任务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时,关注和实现进阶性,要成为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自觉。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