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四上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蒲乐洋

2024/1/10 16:19:16  阅读:29 发布者:

单元整体解读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编排有《古诗三首》(王昌龄《出塞》、王翰《凉州词》、李清照《夏日绝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两篇精读课文,《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两篇略读课文,还有一篇作为“阅读链接”的《难忘的一课》,是四上语文教材中提供阅读素材最多的单元。为何如此编排?这就与“家国情怀”这个主题密切相关——边塞征战、革命先烈、民族气节和延安圣地,距离学生现实生活太遥远,必须辅以充足的材料;再从内容看,编者选取了从古至今、各个阶层的爱国之情和为国为民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使学生认识到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爱国热情,同时初步感受到身为中国娃的责任。

在素材提供上,教材编者已经在尽力地丰富学生的经验:比其它单元都要多的文本内容的编排、伟人的画像、周总理的笔迹以及革命圣地的画卷。那么,如何利用已有的素材切实地带领孩子入情入境呢?

因一首诗,了解一种气概——

《古诗三首》,每一首诗都有其可歌可泣的民族气概。纵时光流转,任边关依旧,戍边将士仍有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奋勇豪情;戍边虽苦,苦中作乐,依然可以“醉卧沙场”,视死如归;叹兵败山倒,惜往日豪杰,女诗人也可以唱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不朽篇章。每一首诗,都可以细细地品,静静地想,豪迈地读,读出山河壮志,读出英勇豪迈,读出民族气魄。

因一篇课文,了解一个人——

纵观古今,远至古代将领,近至周恩来、梅兰芳及台湾教师,从国家领导人,到京剧演员,再到普通的人民教师,无不满怀对家国的热爱。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故事,我们都应该细细品读,透过这个故事去了解这个人。同时还可补充人物相关资料,如学习第22课时,补充《一夜的工作》《周总理的睡衣》《十里长街送总理》等经典篇目。

因一幅画卷,了解一处地方——

《延安,我把你追寻》,整首诗,以“追寻”为线索,串起革命圣地的时代过往。文中出现了如“南泥湾开荒”和“杨家岭讲话”等历史事件,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帮助理解。此外,课文的配图是亮点,一大幅对开的延安画卷,再现当时革命生活的艰苦与朴素。在学生读诗的同时,可以补充延安的电影短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精神。

因一个故事,了解一段历史——

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以及延安的历史变迁,都有其特定的背景。教学时,可让学生提前查找资料,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课上教师组织交流、补充,愈是民族危亡时刻,愈能彰显故事中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

再说语文要素。

阅读训练要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要素,曾在三下第八单元有所涉及,当时只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为“复述故事”做准备。在本册第四单元,“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上述两个单元的课文,从头到尾都只讲一件事,学生在把握起文章的主要内容时相对容易。到了本单元,一篇课文中同时讲了几件事,学生要通过关注“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再把每件事连起来,把握文章的意思。可见,能力训练在逐步提升。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重点训练这种能力,到《梅兰芳蓄须》时练习运用。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指向概括能力的培养,是中年级的重要能力训练点。本单元的阅读要求是针对“多件事”的故事文本的。学习实践中,把握“多事件”文本的主要内容,除了厘清讲了那几件事,还可以根据文本的其他方面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交流平台”中,就指出,可以根据题目提示,可以弄清起因、经过、结果,可以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交流平台”中列举之外,应该还可以根据中心句来概括。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学习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习作要素)

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是“学习写书信”。写信,在过去是非常常见的通讯方式。但是随着通讯科技的发展,书信的很多功能逐渐被信息、电话等代替。那么,写信还有它现实存在的意义吗?是有的。有时,人与人的交流,需要这样有温度的表达方式,能够一个字一个字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课文的写法与书信格式要求上看,本单元的习作和阅读训练要素好像没有关联。但是,学生从单元课文中读到的爱国故事和感受到的爱国情怀,是可以很自然地成为信中交流的内容之一。这种内容上的联系,也是读写互促的一种方式,阅读为习作提供素材,习作促进文本阅读理解的内化。

以上阅读和习作表达要求是融合于单元整体学习之中的,需要引导学生在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基础上,进行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从本单元文本特点、读写实践和目标定位来看,在课程内容上同时属于发展型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两个学习任务群。关于爱国故事,两个学习任务群在第二学段都有相应的学习内容提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指出:“学习具体、清楚、生动地讲述有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劳动模范、科学家的事迹,以及反映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指出:“ 阅读并讲述革命故事、爱国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革命英雄、仁人志士的华敬之情。”关于书信撰写,“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第二学段有这样的表述:“学习写留言条、请假条、短信息、简单书信等日常应用文,注意称谓和基本格式,文明礼貌地进行交流。”单元学习,重在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在相应的主题情境中开展语言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本单元文本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大单元设计构思

2022年版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即:语文学习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而实施的路径则是“综合性、实践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本单元设计力求以融合为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关联的思想对教材单元内的学习材料、学习内容进行联结,形成整体规划,凸显整体性、综合性;设计整体学习情境,具体学习活动,凸显“实践性”,使学生在整体情境、具体活动任务中实践、习得、反思、发展。

梳理整个单元编排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指向,结合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学习实践领域的目标要求,本单元重点读写训练目标大致可以表述如下:

K(学生将知道):

1.阅读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2.写信是人们为了与远方的亲朋好友等互通消息和交流情感的一种方式;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写信的方式有了多样化的选择;信的内容有一定的格式要求。

3.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U(学生将理解):

1.可以根据文章题目、内容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来可以把握包含多件事的文章主要内容。

2. 现在和将来,很多情况下还需要写信。

3.结合背景资料有助于丰富对文章主题的认识。

D(学生将能做):

1.运用具体方法准确把握文章重要内容。

2.在实践中使用不同方式写信和发送信件。

3.结合学习需要有目的地查找和运用资料。

单元学习目标要真正得到落实,并促成学生从元认知上理解目标,就要努力通过情境任务的设计和实施,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性理解。这个单元学生要理解的大概念可以提炼为:

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不同方式来把握,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是其中之一。

主要人物和事件是文章构成和组织的关键要素。

大概念的提炼,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学习目标,促成对策略和方法的元认知,从而沉淀为可以积极迁移的能力素养。接下来就需要设计能够促成概念性理解的核心任务。核心任务是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展开的。结合单元主题和学习内容,可以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曾经贫穷落后受人欺负的中国,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先辈们深沉的家国情怀、伟大志向和不懈奋斗。这些先辈,是真正的英雄,是爱国进取的榜样。让我们开个故事会,分享他们的感人事迹,铭记他们的光辉形象吧。

基于上述学习情境设计的核心任务,要能够让学生通过多篇文章的学习理解伟大志向、英雄气节对于个人未来和国家的影响,同时习得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不同方法,进而达成可以迁移的概念性理解。核心任务可以是:

追寻英雄足迹,讲好中国故事

为自己崇敬的英雄讲好中国故事——英雄的故事,让别人“看见”,产生共鸣。所以,这是一个需要方法和能力的任务。

讲好故事,那就要先了解一个个英雄的故事了。

什么样的英雄故事算好呢?学生是没有概念的。那就需要先弄清楚什么样的故事能够算做好故事——好故事标准是怎样的。在师生讨论确定标准后,学生按照标准完成讲故事的准备。最后还要根据标准对故事讲述进行评价,评选出金牌故事。这样一步步完成任务,达成概念性理解,需要将核心任务分解成线索清晰的子任务。子任务分解如下:

子任务一:制订讲好中国故事的标准。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自己崇敬的英雄人物设计纪念邮票,并讲述说故事。思考讨论并制订讲好中国故事的标准。

子任务二:收集爱国故事,感悟爱国情怀。

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梅兰芳续须》(包括《难忘的一课》,把握故事内容,用自己的方式分享故事。学习古诗和现代诗,从不同角度——古今中外,伟人、艺人、普通人——感悟故事中涌动的爱国情怀。在此基础上,收集更多爱国故事,以不同的故事人物为主体设计纪念邮票,做好讲述分享的准备。

子任务三:开展“中国故事汇”,书信传感动。

展示学生设计的纪念邮票,开展“追寻英雄足迹,讲好中国故事”分享活动。活动结束后,写一封信给好朋友或其他人,告诉他这段学习经历和自己的收获。

接下来就是进行对应每一个子任务的板块和课时教学设计了。

具体板块和课时设计请参阅《呼应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一书——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