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教学研讨)自读课文助学系统使用攻略-- 以九年级下期为例

2023/4/13 17:52:30  阅读:104 发布者:

读课文的助学系统是本套教材着力创新的内容,由“旁批”和“阅读提示”组成,没有设置练习,目的是加大自主阅读的力度。旁批随文设置,主要是为学生自主阅读时提供思考或点拨重点、疑难、精妙之处。阅读提示配合单元重点或选取文章的独到之处进行指导,既指向学生的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同时尽可能向课外阅读和学生的课外语文生活延伸,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又该如何使用助学系统呢?

一、参照助学系统,明确教学目标及内容

 在教学中“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选取起着重要导向作用,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时要仔细斟酌,充分结合多方面的教学资源。助学系统中,单元导语、旁批、阅读提示可为教师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提供依据。    

 九年级下册《溜索》为例。《溜索》为阿城所作,节选自小说《遍地风流》,该课文处于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主题为“世态人情”。单元导读提示学生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内容、主题有自己的看法,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还要学习欣赏小说语言,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

 在旁批上,通过想象溜索的画面、想象文中的险境、体会文章中对“牛”“鹰”的描写等引导语指导学生从环境烘托、对比衬托等角度把握溜索汉子人物形象。因此,通过把握文中正侧面描写的语句,感受溜索汉子的人物形象,这一点可以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在阅读提示中,引导学生探究小说处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但是从头到尾没有出现“我”字,好像每位读者都是这个“我”,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这些也可以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体会“我”在文中的作用,深化对溜索汉子的形象认识。与此同时,旁批和阅读提示中,都提到小说的语言简洁精炼,选词炼字颇为考究,阅读时要注意品味,通过反复阅读,感受阿城小说的独特语言风格。总之,助学系统通过多方面的提示给予教师指导,使教师在教学中达到重点突出,内容合理,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二、利用助学系统,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确定好教学目标之后,就需要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实现由“教什么”过渡到“怎么教”的阶段,助学系统同样可以成为教学环节的确立依据。

 以九年级年级下册《无言之美》为例,单元导读要求学生阅读时,要注意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思辨的方法;发现疑难问题,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还要学习文中介绍的文艺欣赏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欣赏实践中。

 结合课后的阅读提示,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教学环节:首先快速浏览课文,明确“无言”到底是什么?它又美在何处?其次结合课文旁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最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对“无言之美”的理解。

三、结合助学系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教读课文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还可指导学生结合助学系统进行课文的阅读。

 以九年级年级下册《蒲柳人家》为例,单元导语要求学生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还要学习欣赏小说语言,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

 课文的阅读提示也强调作者对小说中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这三个主要人物的塑造很有讲究。在阅读时,要注意体会生动的人物形象,感受浓厚的乡土气息。同时,小说的语言也极富特色,例如大量使用口语、俗语,借鉴传统小说和评书的语言。这些助学系统都暗示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分析小说中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品味小说中精彩的语言。

 教师可据此设计以下自学环节:首先快速浏览课文,梳理故事情节;其次借鉴课后阅读提示从三个方面分析人物形象;最后,通过细细品味文中的俗语、口语,评书的语言体会小说的语言特色。借助以上教学环节,学生能通过自主阅读的方法实现对文本重点的把握。

 教师必须明确教读课文,由教师带着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或阅读方法,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达成相应的阅读目标,目的是学“法”。自读课文,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进而沉淀为阅读能力。它不仅是教读课文的知识迁移和自然合理的延伸补充,更是教材内容中腾飞的翅膀。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除了使用助学系统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积极的实践。

转自:“薛小丽初中语文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