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高考历史选择题三步做题法

2024/9/30 8:42:38  阅读:0 发布者:

有人说“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有人说“选择题决定历史分数的上限,主观题决定历史分数的下限”,高考历史选择题的成败对于历史成绩乃至文综成绩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确保历史选择题的正确率呢?我结合自身指导学生复习备考的经验,谈谈选择题的解题心得。

历史选择题的题干、设问、选项三部分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问题解答的闭环,题干设置了真实的情境,设问限定了作答的条件和角度,选项提供了可供挑选的答案。

我们从题干、设问、选项三个方面入手来进行解答

第一步:读题干:获取时、空、人、事关键信息,题干虽然短小精悍,但完整展现了史实的时空全要素。

技巧一:将时间点置于时间段中分析,用于确定阶段特征,即主要矛盾、主要问题、主要任务。例如:2016年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第29

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时间信息:1930年——土地革命时期或者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地点信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赤色区——共产党领导下的地区

技巧二:阅读题干,要明确主语,明确“谁”,是何身份?有何意图?

“谁”包含两层意思:史料本身的主语,史料编撰者,根据设问确定指向

“谁”可能是历史人物:例如康有为、李鸿章、孙中山、毛泽东、列宁

“谁”可能是组织机构:美国国防部、民间机构、清政府、北洋政府、党派

“谁”可能是新闻媒介:报纸、广告、漫画、艺术作品、电影、传说、墓碑

例如: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01937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01943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以上三个题从时间信息来看都可置于1931——1945年的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下分析,但如果从主语信息来看,其立场和出发点就大不相同了:中国外交代表的出发点就是维护国家利益;国民政府的出发点就是从大局出发做长远打算;国民党的出发点就是维护其党派利益。因此我们在阅读题干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主语”,根据“主语”的身份判断其意图,推测其动机。

技巧三:“事”主要概括归纳要准确,不可断章取义,望文生义,抓住强调

的重点,获取最关键的信息。

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这道题里涉及日本、西方媒体、清政府三个主语,但是将材料信息概括的话: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对于日本炮制的不利舆论无所作为。此题重点在于能否抓住题干强调的重点和关键。

第二步:审设问:确定设问类型(现象洞悉本质、行动推测意图,剖析原因,分析影响),明晰设问的限定词(程度副词)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此题设问“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就非常清晰了点出了作答的角度就是思考:鸦片战争后,包装布由土布变成曼彻斯特上等棉布从这一变化出发能够反映出当时西方商品在中国的销售情况。

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11920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此题设问“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给我们思考问题提供了明确的前提条件:一是时间:192012月——共产党成立前夕;二是早期组织成员,在这两个前提下,去分析毛泽东信中所讲才可能比较接近原意而不是不顾特定时空去做主观推测。

第三步:断选项:没有完全错误的选项,选项的边界是交错的,重叠的(没有对错,只有优劣)

正确选项是最符合时空特征的最符合人物立场的最有针对性的最符合常识的

错误选项:合理性有但不够多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01937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争取各国的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我们来看这道题,从题干信息可知:

时间:全面抗战时期,地点:国际会议,

主语:中国代表顾维钧

事:远东局势需要国家支持,否则就会爆发另一场世界大战。、

设问:中国代表顾维钧的主要目的

选项分析:四个选项都有其合理性,但只有争取各国的同情和帮助最符合人物立场最符合全面抗战时期的中国利益因此是正确选项。当然在分析过程中我们也不自觉的用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方法。

请牢记:历史很复杂,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

转自结构化教学研究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