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阅读微点讨论】阅读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微点讨论第三期

2024/1/29 10:21:49  阅读:40 发布者:

 阅读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第三章《文学写作教学缺位的讨论及反思》,思考以下问题:

1.梳理自1912年至今文学写作教学的沿革。

2.文学写作教学的价值。

3.新课标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具体内容。

梳理1912年至今文学写作教学的沿革

1.1912年至1922年学制改革前,小学作文教学一贯的主张是用俗语写“记事文”,包括日常生活记事、日记和浅短书信的写作。中学作文教学“当就各学科所受各项事理及日用必需各项事理出题,务取与各学科贯通发明,既可以易于成篇,且能适于实用。”

2.1923年,实行新学制,制定中小学课程纲要。“练习运用通常的语言文字,引起读书趣 味,养成发表能力,并涵养性情,启发想象力及思想力。”

3.1923年《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作普通应用文,能清楚达意,于文法上无重大错误”,

《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国语课程纲要》规定:“作文应注 重内容的实质和文学的技术。精读名著的报告或研究,可代作文。”在“毕业最低限度的标准”中,要求“能自由运用语体文体发表思想”。

4.1929年的《高级中学普通科国文暂行课程标准》首次在“作业要项”中提出作文练习包括“各种文学体裁的试作”,在教法要点中强调“凡小说、诗 歌、戏剧、各种散文,皆可令学生试作。其有特别天才者,当就其性情所近,指示他多读名家作品,以作模范”。

5.1932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创造新语新文学之能力”。

6.1936年、1940年、1941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此规定不作变动。如1936年课标在目标中规定“培养学生创造国语新文学之能力”,1940年表述为“陶冶学生文学上创作之能力”,1941年把文学阅读与文学创作并提,“培养欣赏文艺之兴趣,及陶冶文学上创作之能力”。

7.1948年教育部颁布初高中国文课程标准,删除了1929年以来课标规定的文学写作的教学内容,再次强调了写作教学的实用立场,在教学目标中提出作文要“切合生活上之应用”、“作切合生活上最需要应用最广之文字”。

8.1956年教学大纲对文学教学任务的规定:

1)指导学生学习更多的文学作品,领会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2)结合文学作品的教学,讲授某些必要的文学理论常识和文学史常识,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学作品。

3)指导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里,丰富语言知识,并学习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明确地表达思想感情。

9.1963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初中阶段,要求能写记叙文、应用文和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高中阶段,要求能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应用文和一般的说明文、议论文。”

10.1978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 学大纲(试行草案),剔除了应用文写作,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成为写作教学的三大文体,并且要求作文“要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言之有物,实事求是,不说空话”。

11.1988年、1990年、1992年大纲在三大文体之外,又恢复了应用文写作教学。

12.1996年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恰当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一般实用文”。

13.2000年初中教学大纲提倡“运用联想或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有创意的表达”。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一个更为突出的变化是,在强调联想与想象、鼓励有创造性表达之外,首次取消了对写作文体的限制和强调,在教学内容中没有出现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文体名称,而只是从表达方式的 角度提出训练内容“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14.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2003年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初中课程标准在写作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高中语文大纲则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把文学写作纳入了文学教育的范畴之中,认为“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

15.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段提出: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8) 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16.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段提出:

1)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2)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3)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把握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4)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5)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能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尝试诗歌、小小说的写作。

7)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文学写作教学的价值

1. 语言学习——享受语言的越界使用。

文学写作,就语言的使用而言,是对标准的语言使用规范的超越,是对语言使用的某种强大“习俗”、“习惯”、“惯例”的挣脱,使学生于标准语言之外,体会到语言千锤百炼之后的艺术之美;于习惯之外,领悟到语言陌生化之后的千姿百态。

2.鼓励想象——尝试想象的语言表达。

文学的表达一方面帮助我们诚实地面对因情绪化、个别化而无法被制度的、理性的框架所归纳、概括的经验、感性、情绪、个人  境遇,平衡了感性与理性的冲突;另一方面,它又在我们难以面对、不愿面对或无法面对生存世界本身的时候,帮助我们以一种浪漫的、想象的言说方式“飞越”现实,平衡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写作,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鼓励感性、个性、想象力、原创力、审美意识、生命理想……这些东西,不管是对学生的当下而言,还是对他们的未来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掌握语言表达的主观形式,提高自我表达的能力。

文学写作,尤其是叙事类的文学写作,包括自传、日记、散文等写作,能使人在表达日常生活经验和主观感受的同时,对它们进行深刻的思考与自我反思,使人“通过写作发现自我,了解世界,形成了独立的人格”

4.促进思考,唤起人文关怀。

5. 审美教育。

新课标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

(一)学习内容

1)阅读反映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伟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优秀文学作品,感悟革命领袖、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运用多种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3)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尝试写诗歌、小小说等。

4)领略数字时代精彩的文学世界,欣赏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感受不同媒介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提示

1)可以根据学段学习要求,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比如,第一学段“春夏秋冬”“多彩世界”“童心天真”“英雄的童年”,第二学段“饮水思源”“珍爱自然”“童年趣事”,第三学段“英雄赞歌”“壮丽山河”“爱与责任”“成长的脚印”,第四学段“光辉历程”“精忠报国”“社会万花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等。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2)注意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学习作品。重视古代诗文的诵读积累,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鼓励学生在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中,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

3)评价应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进行。第一学段关注阅读兴趣,通过朗读和想象等,着重考察学生对作品情境、节奏和韵味的大体感受;第二学段在阅读全文基础上,侧重考察学生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语言和形象的具体感受;第三、第四学段,侧重考察学生对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领悟程度和体验,评价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关注研讨、交流以及创意表达能力。

转自:“商杰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