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李 丽: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

2024/1/22 10:34:59  阅读:31 发布者:

李丽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语文研训员,教育硕士,正高级教师,2023年“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淮安市“淮上名师”培养对象。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主持人。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提出“全习作”教学主张。获评省级以上优课10余节,开设市级以上各类示范课、专题讲座等100余次。先后承担10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其中1项被评为省精品课题。公开发表5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7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出版学术专著2部。全习作教学研究成果荣获2022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要:形象思维与语文学科密切相关,它不仅是重要的思维类型,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象思维包含“想象、联想、情感”三大要素。为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将这三者作为重要的教学立足点。“拓展空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关注细节,提升学生的联想力”和“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力”,这是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三条有效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形象思维;培养路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将思维能力作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指出思维能力主要包含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等。不难发现,“语文学科几乎涵盖了人类思维所有的思维形态”,但形象思维“在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过程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正如李镇西所言:“语文学科的大部分内容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依托。”然而,什么是形象思维?为何要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地思索和实践,进而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全面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一、形象思维的内涵和要素

形象思维这一术语是在19世纪被正式提出并使用。究竟什么是形象思维?自高尔基、别林斯基等人的文艺理论著作被介绍到我国之后,引发了我国文艺工作者对形象思维的激烈争论。直到1984年钱学森在全国第一次思维科学讨论会所作的题为“开展思维科学的研究”的学术报告,才形成了对形象思维基本问题的共识。后来北京大学哲学系冯国瑞教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澄清了形象思维的概念并探讨和归纳出形象思维的内容、方法、特征和规律。他认为,“形象思维是客观现实反映到思维主体大脑中的一种思维活动”。也就是说,形象思维首先要从客观现实中获得对象性信息,然后经过思维主体的感受、创造,最后形成具有典型性的精神客体——精神产品。并且他还论证强调,想象、联想和情感是形象思维的重要内容。因而,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应着力于三个关键词——想象、联想和情感。“形象思维是一种普遍性的思维方式,在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是一种主导的、特殊的思维方式,无论在作诗、为文方面,还是在绘画、音乐方面,皆发挥了重要作用。”想象、联想和情感是多个学科的研究对象,但对于语文教育来说,应重点关注其在文学创作领域的研究。

1.想象。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在文学创作和语文教育中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马克思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莎士比亚指出,“诗人的想象为从来没人知道的东西构成形体,他笔下又描出它们的状貌,使虚无杳缈的东西有了确切的寄寓和名目”。可见,想象在文学创作中,尤其是形象的建构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要抓住文学创作充满想象的特点去进行阅读和写作。例如,在写作过程中需要依据写作目标,通过想象,对原有的生活经验、形象进行选择和个性化加工,组织言语进行输出,形成篇章。

2.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的观念想到另一事物的观念的心理过程,由人脑中各种事物联系的强度和数量及人的活动任务、兴趣、情绪等所决定,可分为简单联想和复杂联想两大类。陈美林在

《试论杜诗的形象思维》中指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引起了诗人的联想,激发了创作冲动,这就是‘兴’”。联想较之于想象进一步扩大了文学创作的视域,为作者的情思表达提供了更自由的空间。因而,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去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活动。如理解文学作品中“菊花”“月亮”“酒”等经典意象;理解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就需要联想机制的介入。

3.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描述人的主观体验,特别是描述客观事物与主体的思想意识(即需要、态度、观念、信念等)之间发生关系时所引起的切身体验或反映。朱光潜在《诗论》中强调,“意象”相当于形象思维中的“形象”,它是“情趣”或“情感”作用下的产物。王世德指出,“思维过程的主体始终伴随着形象,不离开形象,它运用形象进行想象和思考,思维者对形象充满审美感情”。可见,情感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因素,它能够赋予文学作品以生命和力量,同时也是理解文学作品的重要因素。诵读是我国传统的阅读方法,也是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二、形象思维是语文学科的应然需要

语文课程与学生的形象思维有何必然联系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回答。

首先,从语文课程特点的角度看。

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有着显著不同的特点。第一,多意象呈现。文学作品中,比如诗歌、散文中存在大量的意象,作者用意象来反映生活和表达情感。第二,多意会感悟。汉语言具有模糊性和含蓄性特征,这为学习者提供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尤其是面对“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意象或情境时,更考量学习者的默会领悟能力。第三,多直觉思维。培养语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语感通俗地说就是对语言的直觉思维。比如体会一段语言的感情色彩,多数情况并不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和步骤来实现,而是瞬息之间就完成的,凭借的正是语感。第四,多整体把握。学习课文时,我们常让学生先去整体感知文本,然后再细读其中的好段好句,最后再来总结主题思想。文本具有全息性,是一个完整的事物,语言、情感、思想、文化等都内蕴其中,单独去看某一句或某一段,可能都无法真正领会文本想要表达的确切思想。从语文课程上述特点不难发现,它与学生的形象思维存在必然联系。

其次,从语文学习过程的角度看。

基于信息加工和知识迁移的学习理论,语文学习可以分为“获取知识——存储知识——运用知识”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都少不了形象思维的参与。在获取知识阶段,想要让外界信息转化成为自身的经验或观念,就必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表象)或认知系统来同化外界信息。比如学习“夏天”这个词,学生就会联想到炎热的天气、沙滩、游泳、冰淇淋等经验表象,结合这些表象进一步理解或加工就会产生意蕴更丰富的“夏天”形象。这也说明,形象思维不是简单地再现表象,而是通过形象的概括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形象思维的结果是具体的、生动的、高度概括的。在存储知识阶段,内化到头脑中的新经验或观念并非杂乱地存在,而是和已有的经验和观念并道形成了相互联系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存储知识的主要形式。而不管是经验、观念,还是联系、组织,都离不开形象思维中的表象。表象为思维加工提供了原材料,同时也为完善认知结构创造了条件。在运用知识阶段,就是将已有知识外化为技能表现,典型的就是借助语言文字或读写活动来解决真实问题。比如为家乡撰写宣传语,倘若完全不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也就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也就是说,在原有认知结构中,拥有越多与问题紧密关联的表象(经验、形象),就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最后,从发展语文能力的角度看。

语文能力具有综合性,与感觉、记忆、思维等诸多心理活动密切相关。下面仅从阅读和写作这两种主要语文能力来展开分析。第一,发展阅读能力离不开形象思维。宽泛地说,阅读就是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获取意义的心理体验过程。然而想获得文本真意,又不能单纯地仅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还要将日常生活经验融入到语言文字的理解上。尤其是文学类文本,特别需要借助形象思维来学习。比如学习李白《早发白帝城》,如果学生能结合湍急的长江、陡峭的山崖、急速的小舟等展开联想和想象,可能更容易领悟长江三峡的奇伟壮观。生活体验越丰富,语言感受就越灵敏。第二,发展写作能力也离不开形象思维。写作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缀句成文不仅需要经历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和付诸成文的过程,还需要观察、想象、分析、概括等多种技能共同参与。比如在写作立意时,看到题目就要能够围绕自己看过的景、经历的事、交往过的人等展开联想与想象,在脑海中要从视觉、触觉、听觉、感觉等方面先有一幅彩色画面。再比如观察,它是写作活动的开端。通过深入地观察和体验,可以经由表象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共性与个性,进而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创作出一篇优秀的作品。因此,无论是阅读理解还是写作,全程都离不开形象思维的参与。

三、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路径

形象思维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形象思维的三个关键要素(想象、联想、情感)来探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实施路径。

(一)拓展空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形象思维主要包括具体的形象或图像。

1.拓宽视野,增加想象积累。

在丰富鲜活的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形象,这些形象只有进入学生的视野,成为形象思维能力建构的材料,才能作为建构主体的一部分。黑格尔在阐述形象思维时说:“属于这种创造活动的首先是掌握现实及其形象的资禀和敏感,这种资禀和敏感通过常在注意的听觉和视觉,把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的图形印入心灵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增加学生形象的积累。除了日常学习中的名篇佳句等需要引导学生去背诵积累,对于一些具体事物的形象,教师也应该强化训练。例如,二上语文园地五中第二题(见下图)。

本题中的“细长的葫芦、洁白的小花、茂密的枝叶、绿色的凉棚”,以偏正结构框范了葫芦、小花、枝叶、凉棚的形象特征。仿写练习的时候,学生需要调动原有的经验对天空、气球、池塘、荷花的形象进行恰当的定位。在常态化教学实践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类似的事物形象进行积累、归类,从而建构某一种事物在恰当情境下的形象,这样学生在具体言语实践中才能够迅速对原有的积累进行想象选择。

2.拓展思路,追求想象多样。

艺术创作者从客观世界获得丰富多彩而记忆牢固的表象,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前提。语文学科教学活动虽然有别于艺术创作,但是对于形象思维而言,丰富多样不仅是对思维对象的要求,更是对思维主体思想的开阔性要求。例如,二上《风娃娃》一文课后习题(见下图)。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学生对风都有切身的体验。教学这道题,教师可以结合文中风娃娃做的事情,立足不同类型风的特点,引导学生回忆风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觉,启发学生对风的感受,将差异性作为学生说话的重点,想象不同气象条件下风做的事情,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丰富性。

(二)关注细节,提升学生的联想力

联想是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教师应该从形象思维的高度认识联想的价值。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提升形象思维能力。

1.提供抓手,引发联想。

从联想的运行机制来看,能够引起联想的重要条件是事物之间有关联。学生由于形象积累的限制,不容易找到事物之间的关联点,导致不同形象之间的联想显得不畅达。只有提供相应的抓手,事物之间的关联点才能被打通,学生跳一跳够得到,更多的形象才能纳入学生联想的范畴。二上语文园地四“字词句运用”中“下面的事物像什么?看谁想得妙,说得多”,将事物的名字和

结合起来,引导儿童抓住事物的表象展开联想,进行说话表达训练。三下习作六要求学生写出依据“小书虫、智多星、运动健将”等词语想到谁、为什么会想到他,从低年段的图文结合展开联想,提高到依据词语进行联想,并在联想的基础上将人物的特点写出来。五下第五单元“初试身手”中“你的家人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典型事例表现他们的特点,列出来和同学交流”,这就是立足人物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联想,引导儿童学会选择典型材料表现人物。上述教学活动中,

、词语、典型事例给了学生展开联想的抓手,学生就能够找到联想对象关联点,更多的形象被学生注意到,形象思维的能力得到提升。

2.利用留白,展开联想。

在写作构思中,为了表现人物形象,往往会对描写方法进行艺术化处理,在情节中留下空白处,这是作者高超写作技巧的体现。然而,这给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形象带来了挑战,对教学而言就是契机。例如,四下《“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中面临着突如其来的海难,为了表现船长冷静、沉着的形象,作者描写了船长哈尔威和机械师、大副的对话。这部分内容只有对话,没有提示语。为了提高学生对哈尔威船长形象的准确认识,教师引领学生从全文的角度,结合前后文中船长的言行,联系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去补充人物说话时候的动作、神态。通过这样的方式,文本中单纯的对话成为有血有肉的画面、情景,船长的人物形象在对话中鲜活了起来。学生感受了船长的品质,获得审美体验,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增强。

(三)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力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正因为形象思维是情感的产物,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情境,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

1.设计情境,打造情感空间。

课堂教学只有在良好的整体对话情境下,形象思维才能高效展开。自始至终,教师都应该将情境创设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考量。例如,学习《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从导入开始:孩子们,作为孕育万物的地球,是一个奇妙的世界。这里有四季的风雨,有奇异的生物,有温暖的阳光,有皎洁的月色……一切的一切,都是这么奇妙。一切景语皆情语。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感受它的神奇。教师充满情感的话语让学生迅速从现实的课堂,转入文本描绘的神奇空间,使学生将注意力转向自然界中多姿多彩的审美形象。

2.智创情境,渲染情感氛围。

现在多媒体手段已经深度进入课堂,能够充分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促使学生深度融入课堂。例如,《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由于文本的历史背景距离现在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教师播放反映抗美援朝历史的电影《长津湖》片段,影片中的英雄人物和课文中毛主席、毛岸英的形象在技术手段下实现融合,打通了学生走进历史的通道,文本中毛主席的言、行、心理构成的伟大光辉形象变得可亲、可敬,文本人物形象在学生主体观照中得到升华。

3.趣造情境,提升情感动能。

哲学家罗素认为,“游戏与装扮在儿童时期乃是生命攸关的需要,若要孩子幸福、健康,就必须为他提供玩耍和装扮的机会”。游戏既是儿童生命的需要,也是开展形象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例如,三下第五单元的“初试身手”(见下图)。

此处练习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引领学生借助想象来完成“指纹小游戏”的学习活动。通过联想与想象,学生需要对所画形象有所设定,围绕目标进行相应描摹。指纹绘画作为简单的线条纹样,又不同于素描,是一种基于现实形象的再创造。在游戏活动中,想象和联想全程参与,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又创造性地发展了形象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思维类型,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采取多种途径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卫灿金,行恭宝.谈谈语文学科的非科学性[J.语文建设,20031:4-7.

3]赵红俊.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在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及提升策略[J.语文建设,20223):37-40.

4]李镇西,张伟.让语文教学充满灵气与活力[J.中学语文教学,20008):31-32.

5]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6][7][8]冯国瑞.论形象思维[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52):92-104158.

9][12][14]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组.形象思维问题参考资料:第二辑[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

13][16]《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形象思维问题论丛[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79.

15]曾军.欧美左翼文论与中国问题[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

17]连瑞庆.形象思维与中学语文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18](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9]郑芳.语文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训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23):67-71.

20]伯特兰·罗素.教育与美好生活[M.杨汉麟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儿童写作思维能力进阶发展与实践研究”(编号:B/2022/03/21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教师发展中心)

本文原载于《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23年第4

转自:“小学教学设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