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钱晶晶:CLIL理念下小学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024/1/22 10:34:26  阅读:68 发布者:

钱晶晶

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副校长,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首期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南通市英语学科带头人,南通市立学课堂先进个人,第五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教学能手”。曾获全国第十一届小学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江苏省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江苏省“杏坛杯”课堂教学竞赛特等奖,江苏省“领航杯”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先后执教公开课或作专题讲座100余次,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公开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7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我们发现仅靠统编教材提供的语篇材料很难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在用好统编教材进行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精心选材、开发丰富的校本课程是当前丰富教学资源,拓展英语学用渠道,达成课改目标的必要途径。本文从课程开发背景、理论依据、设计原则、实施路径、评价策略等方面阐述了CLIL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路径,旨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实现师生教学相长的良性英语教育新生态。

关键词:小学英语;CLIL;校本课程

一、课程开发背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基于一定的课程目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和实践性问题为内容,本着“学用结合、课内外结合、学科融合”的原则,把学生的学习从书本引向更广阔的现实世界。

1.问题背景

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英语教材的补充阅读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也基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发了相对应的英语校本课程。然而笔者发现,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以及实施原则,所补充的资源往往不能与教材有效融合,所开发的校本课程也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的指引。

2.实践背景

我校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英语戏剧课及英语课外阅读课,英语教研组从2019年开始尝试基于CLIL理念开发与多学科知识融合的校本课程,将课程构建推向学校层面,并在学校全面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课程理论依据

1.CLIL理论的内涵

CLIL即内容与语言综合学习法(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核心思想是把(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融为一体,使语言和内容成为相互依赖的整体(黄雪萍等,2013)。

CLIL模式有四个必备要素,即内容(Content)、语言/交际(Communication)、学习/认知(Cognition)和文化(Culture),简称4Cs框架(见图1)。

2.CLIL理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通过对CLIL理论的学习、实践和反思,我校英语教研组赋予其适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新意蕴:开发了跨学科的Cross-Curricular Learning校本课程,生动的Life-like主题课程以及有独创性的Ingenious活动课程,从而实现素养提升的Literacy-based全人教育(见图2)。其中,第一类课程融多学科知识于语言学习,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能协调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第二、三两类课程通过丰富和整合课程活动及资源,满足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和整体性,从而实现知识本位向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转变。

三、课程开发原则

CLIL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校本课程以现行英语教材为学习背景,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学习过程以及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将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成果与英语学科语言学习有机整合,使学校教育更加符合学习者的学习规律。为此,本课程的设计遵循以下三个原则:整合尊重原则、话题补充原则以及学科融合原则。

1.整合尊重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须与国家课程相整合,依托国家课程选择阅读内容,所选材料既要基于教材单元主题的特点,又要符合该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首先,尊重难度。校本课程阅读材料的难度要适当,其难度可以稍稍高于国家课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关注文本内涵,聚焦阅读材料中与英语教材相匹配又稍有难度的语言知识。如四年级下册Unit 2 After school一课的补充阅读,我们选用并改编了同主题阅读材料“Every day after school”,增加了多种球类运动的表达。教学过程中通过文化对比、儿歌编唱等活动拓展了体育活动的丰富性表达。其次,尊重课时。CLIL三类校本课程既有选修课程(Cross-Curricular Learning跨学科课程),又有活动课程(Life-like主题课程和Ingenious活动课程),本着不占用国家课程教学时间的原则,选修课程一般安排在社团活动时间,每周一小时,而活动课程则与学校主题活动、重要节日有机结合。

2.话题补充原则

英语学习主题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但现行英语教材对于“人与社会”中“历史、社会与文化”,以及“人与自然”中“宇宙探索”“天气环境”涉及度较少。CLIL理念下的英语校本读物并不仅仅是现行教材的拓展阅读,更是在与教材内容主题高度匹配的基础上,对应课程标准话题项目表,相机补充涉及度较少的话题。如我们借助阅读材料“A day for dragons”无缝对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7 Chinese Festivals,学生学习了原教材内容Dragon Boat Festival之后,深度学习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生平以及赛龙舟的规则。该阅读材料的补充旨在增加“历史、社会与文化”板块内容,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教材中的话题,涵养家国情怀。

3.学科融合原则

核心素养时代的英语学习,应该是整合的英语学习,多学科融合学习将是未来学校学习的一种常态。我们基于CLIL教学理念,融通统整其他学科,将其他学科教学活动成果与英语学科活动有机融合,从而促进语言和学科内容的双重学习。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深入挖掘小学英语与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点,在提升英语学习趣味性、实效性和发展性的基础上,借助图文式、游戏式、语境式等形式,通过唱、说、演、创、对话等方式对各科知识进行有机融合(见图3)。

四、课程实施路径

1.跨学科的Cross-Curricular Learning校本课程

CLIL模式中的“内容”有两层含义:一是“学习的内容”(The Content of Learning),二是“内容的学习”(The Learning of Content)(向荣等,2018)。我们基于国家课程各单元主题确定“学习的内容”,遵循现有学科国家课程标准,对应学生的认知情感特点,将课外阅读资源、其他学科课程资源整合到学科计划中,各单元学科整合点见图4,进而链接为“内容的学习”,以此丰富学科内容,形成跨学科校本课程。

Cross-Curricular Learning跨学科课程的语言难度稍微高于国家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理解性输入。我校英语组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编写了补充读物嵌入三至六年级八个学期之中。每个单元的补充读物分成三个板块:Lets prepare(复习旧知)——Lets learn(学习新知)——Lets practice(巩固操练),以复习课本知识导入链接的课程内容,设计对应的练习题以巩固练习,并设有Word bank以及Grammar land板块作为语言支架帮助学生厘清知识点。

绘本Welcome home, Bear!”为五年级上册Our animal friends Unit 3的补充读物,介绍了小熊Bear在旅行的过程中遇到居住在不同栖息地的小动物,最终意识到自己居住的森林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地方。文中动物之间的对话以及对动物栖息地的特征描述均为渗透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的好时机。现以其中的两个教学片段来说明如何在跨学科教学中有效延展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维深度。

1)适度融合跨学科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

[片段1]

小熊首站拜访了小鸟,该板块绘本内容为:

So he climbs up to see Bird, but her nest is too high in the trees.

师生之间展开如下对话:

T: ListenBear and Bird have a talk. (师模仿小熊和小鸟的声音扮演对话)

Bird: Dear Bear, dear Bear, climb up to the tree, and live with me!

Bird: Sorry Bird, sorry Bird, its too high for me.

T: Can you sing it now?

教师呈现自编乐谱,弹唱示范并与学生对唱练习。

栖息地名称与特征是本课教学重难点,教师借助English+Music Learning”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实施有效教学。在小熊接下来的旅行中教师挖空关键信息,学生补充完整、与同伴分角色对唱。

在以上跨学科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基于学科本位,以英语学科知识为基础,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英语与音乐的有机联系,在跨学科活动中既注意了跨的“度”,也落实了跨后的融合,有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学生也获得了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发展。

2)提炼跨学科交叉点,构建多元学科思维

[片段2]

T: Does Bear like Moles home? Why?

S: Because its stuffy.

T: What does stuffymean? The picture may help you.

S: It means wet and small.

T: Why does Mole choose  the underground as his habitat? Mole has something to tell you. Lets watch it.

师播放自己创作的有关鼹鼠生活习性的小视频,视频文字内容如下:

Hi! Im MOLE! Im ugly but Im hardworking. I cant see clearly but I can smell to find food. My skin is wrinkled so that I can squeeze through tight under-

ground spaces. My buckteeth help me dig and eat underg-

round.

借助视频科普介绍,学生总结出鼹鼠选择地下作为栖息地的原因为It can squeeze through tight underground spaces.” “It can smell to find food.” 等。

在本环节,教师整合资源补充绘本跨学科知识,扣准跨学科交叉点“栖息地特征”,构建多元思维。具体表现为:①结合

,探寻鼹鼠居住地特征。通过文本阅读,学生总结鼹鼠居住地的特征为stuffy。教师引领学生仔细观察

之后,学生能用small and wet描述。②改变人称,用学生喜爱的方式讲述科学知识。这样的设计改变了原有的对话模式,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文本形式更丰富,学生更加愿意亲近动物,探究鼹鼠的居住地特征。

学科有边界,教师需有眼界,学生才能真正“跨界”。跨学科学习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跨学科学习中要以学科为依托,融合多学科知识,坚守学科的边界,在融合与坚守中延展教学深度思维。

2.生动的Life-like主题课程

机械重复、形式单一的学习方式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创造力。我校life-like主题课程以学生的兴趣主导为出发点,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学习由课堂延展到课外,对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进行合理搭配和高度整合。以文化(culture)串联主题活动,在丰富学习内容(content)的同时,使学生的学习认知(cognition)从单一走向综合,学生的交流方式(communication)由书本走向生活。

1)节日主题多学科实践作业系列

在新年主题活动中,三年级学生制作New Year”英文贺卡,四年级制作英文版年货清单,五年级设计关于生肖“虎”的英文画报,六年级录制我最爱的节日歌曲。节日主题课程帮助学生打通英语与美术、音乐、数学等各学科的知识联系,与本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多学科探究学习,更能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创作热情。

2)疫期主题实践作业系列

疫期实践作业围绕“疫情当下的生命教育”,分为“认识病毒”“自我防护”“致敬英雄”和“科学抗疫”四个主题。学生中英文结合制作卡片、思维导图,科普新冠病毒知识;拍摄英文小视频介绍如何进行自我防护;制作海报、录制演讲微视频宣传英雄事迹;制作英文手抄报介绍病毒来源,呼吁大家保护自然、科学防疫。

3)单元主题实践活动系列

单元教材的每个主题都是很好的实践活动载体,这些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补充和完善。我校英语组从挖掘教材内涵、融合学科知识等方面思考,将理念、资源、课程、成果整合在一起,整体设计主题活动计划(见图5),带领学生们感受生动的Life-like主题课程的乐趣,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3.有独创性的Ingenious活动课程

本课程的特点是学生之间合作探索、自主创新,进行活动课程整合设计。我们首先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从三方面整合师资力量:(1)学校层面,由学校英语骨干教师统筹规划实施各类课程;(2)家庭层面,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邀请具有学科教学、朗诵表演、音乐舞蹈专长的家长专业指导;(3)社会层面,外聘专业教师加盟社团活动,如我校法语社团聘请具有法语教学资质的教师,戏剧社团聘请美籍戏剧专业外教进行指导。通过活动类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他们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我们将这一系列的课程与学校特色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如在三月份读书节中,学生制作读书海报、绘制阅读思维导图、创编生本小书;在国庆节主题活动中,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将爱国情感转化为具体行动,呈现了三年级字母变形记、四年级单词创意设计、五年级爱国诗歌创编、六年级情系祖国小报告等诸多精彩作品;在每年的英语节阅读汇演中,学生们创编剧本,自编自导,自演互评。

五、课程评价策略

从评价过程来看,CLIL更加注重形成性评价(向荣等,2018)。因此,我们教研组认为,可采用收藏每位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作业、作品)的“档案袋”作为CLIL学习评价体系。CLIL课程学习“档案袋”评价模式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板块:

1.评价目标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有所不同,教师应该尊重个性差异,帮助学生制定每学期的个性化学习目标。如我校六年级小张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了第一学期学习目标:(1)我能参与一次学校英语剧表演;(2)我能制作一份英文环保海报,并进行英文演讲;(3)学习《塞翁失马》英文故事,并讲给同学听;(4)做一次科学小实验,并尝试用英语记录观察日记。可见小张同学对自己一学期的英语学习有着清晰的规划,教师应基于此目标有效调控学生学习过程,从而实现其语言能力(含英语知识及学科知识双重知识目标)、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及学习能力的协同发展。

2.评价周期

学生的CLIL课程学习档案袋以学期为周期,小学阶段三至六年级共八份“档案袋”,以便教师预留足够的时间,在学习档案袋的设计中明确指导学生如何有计划性地安排时间、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罗少茜等,2019)。

3.评价内容

CLIL是内容和语言融合的学习,脱离内容的语言评价不属于CLIL模式(向荣等,2018)。依托CLIL校本课程跨界式、主题性、活动化等多样态任务活动,我们带领学生参与真实的交际活动,每学期制定八个可操作易执行的评价内容,如中年级自制单词卡、绘制思维导图、录制配音作品,高年级拍摄演讲视频、制作英文绘本、创编英语短剧等。学生可将每次活动的语音、视频资料、文字作品、图文材料等放在档案袋中,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档案袋”内容进行遴选和维护。

4.评价主体

“档案袋”的评价主体为教师、学生本人、家长及同伴。以六年级“Rules guide us”主题作业为例,其评价表(见图6)及评价过程如下:(1)学生向教师提供该单元作品档案;(2)教师对该作品提出评价建议,并引导学生根据此建议自我评价。学生将修改前、修改后的作品一并存入“档案袋”;(3)学生向家长和同伴展示自己的主题作品,家长和同伴均要对其做出评价;(4)借助学校活动化课程等平台向全校、社会呈现自己的作品成果。

六、反思

CLIL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努力通过“解读主教材融合元素,创生学科课程群落”以优化学习内容,建构“主题活动实践类课程”和“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样态”以改革学习方式,创设“学生形成性评价体系”以更新教学评价方式,最终形成完整的CLIL小学英语学科育人实施模式。我校英语教研组将继续以CLIL理念为指引,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促进学科素养形成的过程中,实现师生教学相长的良性英语教育新生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向荣,吁思敏.CLIL(内容与语言综合学习法)简介及其启示[J.小学英语教与学,20181.

3]黄雪萍,左璜.课目与语言整合式学习模式的兴起、课程构建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311.

4]罗少茜,张帅.运用学习档案袋评价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J.外语测试与教学,20192.

【注:本文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三期重点自筹课题CLIL理念视角下小学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JK13-ZB49)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本文原载于《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23年第5

转自:“小学教学设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