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言语思维教学】徐德湖l文化:解读文本的重要视角——以“三味书屋”匾下画鹿为例

2024/1/22 9:22:31  阅读:56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言语思维 ,作者徐德湖

文化:解读文本的重要视角——以“三味书屋”匾下画鹿为例

|徐德湖

汉民族的语言文字中,蕴藏着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它表征着民族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是民族精神的物质存在。因而,文化就成为文本解读的重要视角。语文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运用中,发掘文化内涵,深刻理解文本蕴意,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经受文化熏陶。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鲁迅回忆初见三味书屋书房时写道:“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三味书屋”匾下缘何画鹿呢?

这还得从《诗经·小雅·鹿鸣》说起。这首诗描写了周初社会繁荣时期的贵族盛宴宾客、赏赐有功的场面,表达对宾客品德的赞美和宴乐嘉宾之情,进而成为奴隶主贵族朝会宴飨的乐曲。《诗序》说:“鹿鸣,宴群臣嘉宾也。”“鹿鸣”即《诗经·小雅·鹿鸣》,是贵族的宴会诗。后来,这首乐歌便在奴隶主贵族、封建官府宴席上流行开来。

到了唐代便有了“鹿鸣宴”。即乡举考试以后,州县长官宴请得中举子的宴会, 因在宴会上也歌《诗经·小雅·鹿鸣》,故名。《新唐书·选举志上》载“每岁仲冬……试已,长吏以乡饮酒礼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鸣》之诗。”宋殿试文武两榜状元设宴,亦称鹿鸣宴。明清沿此,于乡试放榜次日,宴请考中的举人和内外帘官等,歌《鹿鸣》,作魁星舞,也称鹿鸣宴。鹿鸣宴上歌《鹿鸣》,赞美举子佳才,庆祝科举及第;作魁星舞,拟魁星菩萨独占鳌头之姿,预祝新科举人大魁天下,独占鳌头。

至此,《鹿鸣》之歌由用于奴隶主贵族、封建统治阶级宴乐嘉宾,演变为封建官府宴请举子专门宴会的主题歌。“鹿鸣”一词遂有科举及第、科场得意之意。如明清笔记小说《平山冷燕》(荻岸散人编撰)第十八回:“明日鹿鸣得意,上苑看花,天子定当刮目”,把科场得意称为鹿鸣得意。场屋一帆风顺,则称为鹿鸣侥幸,如明叶宪祖《碧莲秀符》第八出:“吾本章斌名姓,鹿鸣侥幸居先”。清《儒林外史》称科场亦有以鹿鸣指代者。封建社会还以“鹿鸣”喻文,“鹰扬”况武,如太平天国洪仁玕《干王洪宝制》:“况我真圣主文武同科,鹿鸣与鹰扬并重”。

综上而推之,画中之鹿,寓含对学子们“鹿鸣”得意、科举及第之期望,“鹿”“禄”谐音,科场得意,自然禄(鹿)在其中了;又鹿作伏状,“伏”“福”谐音,那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当寓意福禄得兼,鹿之肥大则预兆福禄满盈。匾下画鹿,含蓄地为莘莘学子提出了求学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勉励他们勤奋攻读,学有所成,将来科场得意,仕途通达。若把匾、画及两旁对联合而索其意,则更易参悟。“三味书屋”之“三味”何谓 ? 寿镜吾之子寿洙邻在其所撰

《我也谈鲁迅先生的故事》中认为:“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味”即读经、史、诸子百家之味。“三味书屋”匾额两旁的柱子上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诗书。”下联“太羹”是不掺任何调料做的羹,以喻一般人觉得枯燥无味的诗书之味;“太羹有味”,即要从无味中读出深味、至味。匾和联明确了学子们丰富的学习内容和至高的学习要求。

由此可见,三味书屋的匾、联、画蕴意一致,画为中心,因画题匾,以画作联,勉励学子,实在用心良苦。看似一幅简单的图画,着实蕴含着一种丰富的文化内涵。

徐德湖,江苏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初中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江苏省正高级职称专家评委,苏州市、昆山市两级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刊物发表论文80多篇,著有《语用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在全国各地上公开课、做讲座100多场次;近几年主持江苏省教育规划研究结题2项,获苏州市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

主持苏州、昆山两级初中语文工作室,把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作为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积极运用语用学、语境学、语篇学、语体学、修辞学等学科理论,深入研究语文教材,力求透过显性的言语内容、言语形式、言语规律,发掘文本的思维路径、思维规律,引导学生习得和学得言语思维的方法、过程、规律和原理,不断丰富内部语言,优化言语图式,发展隐性的言语思维,努力实现语言建构与思维发展一体化,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转自:“咱们的语文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