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最好的英语教学方法是什么?

2023/12/25 9:27:35  阅读:38 发布者:

What is the best way to teach English?

The U.S. government's top education official wants schools to do a better job teaching students whose first language is not English.

美国政府的高级教育官员希望学校给母语不是英语的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

U.S. Education Secretary John King said the issue is important. That is because one in every 10 U.S. students from grades Kindergarten to 12th grade are English learners.

美国教育部官员John King表示,这个问题很重要。这是因为从幼儿园到12年级,每10个美国学生中就有一个是英语学习者。

English learners com from non-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英语学习者来自非英语国家

Most English learners arrive from a country that speaks another language, or have parents from a non-English-speaking country.

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自讲其他语言的国家,或者父母来自非英语国家。

There has been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 King said. He noted Spanish-speaking students are graduating high school and attending college at higher rates than ever before.

King表示,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他指出,说西班牙语的学生中学毕业后上大学的比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

"But in too many places across the country, English learners get less - less access to quality teachers, less access to advanced coursework, less access to the resources they need to succeed," King said.

King表示:“但是在美国的很多地方,英语学习者接触优秀教师、先进课程和获得成功的资源的机会都越来越少。”

King said a new federal law called the 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 can help. It allows school districts more ways to use federal money to improve programs for English learners. That includes better training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King表示,一项名为《每一个学生成功法案》的联邦法律可以提供帮助。它允许学区以更多的方式使用联邦资金为英语学习者改善服务项目。其中包括更好地培训英语教师。

Giving instruction in two languages is better for English learners

使用双语教学更有利于英语学习者

Kelly Gonez is a policy adviser at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Kelly Gonez是教育部的政策顾问。

She said research shows giving instruction in two languages, English and the student's native language, is better for English learners.

她表示,研究表明,用英语和学生的母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对英语学习者更好。

Although it takes them a little longer to master English, they do better on tests that measure reading and math skills, Gonez said.

Gonez表示,尽管掌握英语所花的时间有点长,但在阅读和数学能力测试中,他们表现得更好。

So do people who enter dual-language programs already proficient in English, Gonez said. To be proficient means able to read and speak a language.

Gonez表示,已经精通英语的学生在参加双语课程时,表现同样出色。精通意味着能够阅读和说这门语言。

English learners do better if they attend classes that use both English and the student's native language

如果课堂上同时使用英语和学生的母语,学生将学得更好

Sarah Catherine Moore is director of online learning at the 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in Washington D.C.

Sarah Catherine Moore是华盛顿应用语言学中心在线学习的负责人

She said two recent studies found English learners do better if they attend classes that use both English and the student's native language.

她表示,最近的两项研究发现,如果课堂上同时使用英语和学生的母语,学生会表现得更好。

But Gonez said such programs are still not offered by a majority of schools teaching English learners.

但是Gonez说,大多数英语学校仍然没有这样的课程。

One problem is finding enough qualified teachers. Gonez said some school districts are hiring teachers from Spain and China. They are trying to make up for a shortage of teach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who can offer instruction in two languages.

其中一个问题是要找到合格的教师。Gonez表示,有些学区正从西班牙和中国招聘教师。在美国缺少能够提供两种语言教学的教师,他们正在努力弥补。

But such programs are not always easy to set up.

但是这样的项目并不总是容易开办。

In New York City, for example, the city'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ays its students speak a total of 180 different languages.

以纽约市为例,该市教育部门表示,该市的学生总共说180种不同的语言。

About sixty percent are Spanish speakers, and another 14 percent are Chinese speakers.

大约有60%的人说西班牙语,另外有14%的人说汉语。

It also has 6,546 students who speak Bengali, 6,501 who speak Arabic, and 3,591 who speak Haitian-Creole. Thousands more speak Russian or Punjabi.

纽约市还有6,546名学生讲孟加拉语,6,501名学生讲阿拉伯语,3,591名学生讲海地克里奥尔语。还有数千名讲俄语或旁遮普语。

Gonez said that it may be hard to find instructors who can speak all the different languages spoken by students. But she said schools can get educational material in many more languages than just Spanish and Chinese.

Gonez表示,很难找到会讲学生们讲的所有不同语言的教师。但是她表示,学校可以获得包括西班牙语、汉语以及其他很多语言的教学材料。

Terry Richards is in charge of federal programs for the state of Delaware. She welcomes the new federal education law. It will allow state and local education departments to make more decisions about how to teach English learners, she said.

Terry Richards负责特拉华州的联邦项目。她希望出台新的联邦教育法规。她说,这样一来,政府和地方教育部门就可以在如何教授英语学习者方面做出更多决策。

Richards said the law permits local school districts to consider "local" needs in developing English education programs.

Richards表示,这项法规允许地方学区在发展英语教学项目时认真考虑“当地”需要。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

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两方面介绍了修订的主要变化。

在课程方案方面,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落实中央要求,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在课程标准方面,一是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例如,道德与法治课程明确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培养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四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如何生成

“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已分别实施了20年和10年以上,根据课程改革自身规律性要求,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完善。”田慧生说。

田慧生指出,根据中央作出的新部署、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课程实施中发现的新问题,《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应运而生。

田慧生介绍,修订坚持3条主要思路。坚持目标导向,对重大主题教育进行整体规划、系统安排,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增强课程思想性。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分析课程改革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系统性;优化课程设置,细化学科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可操作性。坚持创新导向,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新成果,更新教育理念,体现中国特色,增强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引导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

修订经历了组建队伍、总体设计、调研论证、组织修订、开展测试、征求意见等环节。由两院院士、学科专家、学科教育专家、骨干教师、教育管理者等近300人组成的修订组,承担修订任务。组织浙江、河南和甘肃等15个省近6万名学生进行课程标准测试,根据结果进行修改。20214月至12月,国家教材委及其专家委员会审议审核通过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下一步,一是组织开展国家级示范培训,提供培训资源,帮助广大教师准确理解把握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的新理念、新要求。二是强化课程落地实施制度建设。指导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课程实施办法。各省要对学校规划课程实施提出工作要求。三是全面启动相关教材修订工作,为学校教学提供有效支持。四是围绕课程实施重点难点问题,设立一批课程改革项目,推动创新实践。”田慧生说。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有这四大特点

“本次修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义务教育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和系统完善。”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张国华介绍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审议审核情况。他指出,国家教材委及其专家委员会于20214月至12月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开展了系列审议审核,认为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深化了课程改革,强化了课程育人功能,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育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彰显国家意志。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承课程改革优秀传统,在育人目标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

二是课程一体化设计理念进一步加强。以核心素养为统领,促进课程内容结构化,全面提升课程系统性。

三是创新性和实践性进一步凸显。汲取历次课程修订经验,各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纲呈现课程目标,以主题、项目或活动组织课程内容,强化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实践,驱动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深层变革。

四是课程实施指导进一步强化。为增强可操作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设计、学业质量标准研制、丰富案例、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细化、强化,努力做到好用、管用。

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将“文化自信”作为要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

张国华在发布会上透露,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育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彰显国家意志。其中语文课程将“文化自信”作为要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张国华表示,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承课程改革优秀传统,在育人目标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例如,课程方案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描绘时代新人画像,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系统构建了“五育”并举的目标体系。历史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物化生等科学领域课程将加强对共通性素养的培育

张国华在发布会上指出,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统领,促进课程内容结构化,全面提升课程系统性。道德与法治课程秉持“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理念,强化伟大建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要求。地理课程构建了以人类地球家园为主线,以认识全球和区域为知识基础,以地理实践和地理工具贯穿其中的内容框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课程在目标与内容架构上注重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加强了对共通性素养的培育。

据了解,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创新性和实践性也得到进一步凸显。汲取历次课程修订经验,各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纲呈现课程目标,以主题、项目或活动组织课程内容,强化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实践,驱动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深层变革。例如,劳动课程以劳动精神为引领,围绕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进一步强调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砺意志。数学课程提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通过学科实践实现其独特育人价值。

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进一步强化课程实施指导

张国华表示,在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课程实施指导将进一步强化。为增强可操作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设计、学业质量标准研制、丰富案例、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细化、强化,努力做到好用、管用。

张国华介绍说,信息科技课程强调学校信息科技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为学生学习提供场地、硬件、软件、材料和工具等支持与保障。体育与健康课程倡导在应用情境中评价学生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学练活动中实现素养提升。外语课程充分发挥教学提示的作用,挖掘单元育人价值,通过语言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艺术课程增加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具体可操作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过程多样化,引导学校和教师对学生作出全方位评价。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

田慧生表示,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系统性。

具体来看,一是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二是关注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三是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

16个学科的课程标准

日前,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就有关内容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请问此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一是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新要求,中央作出关于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工作决策部署要求强化课堂及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落实这些要求必须修改完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教与学的内容、方式进行改革。二是2011年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加强义务教育课程建设。三是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分别于2001年、2011年制定颁布,在引导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必须进行修订完善。

 

2.请问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答:一是坚持目标导向,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对重大主题教育进行整体规划、系统安排,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强化课程思想性。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分析课程改革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系统性。优化课程设置,细化学科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可操作性。三是坚持创新导向,进一步深化改革,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新成果,更新教育理念,体现中国特色,增强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引导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时代性。

3.这次修订涉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请介绍修订过程?

答:义务教育课程修订自2019年启动,历时3年,重点开展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成立由两院院士、学科专家、学科教育专家、骨干教师、教育管理者等近300人组成的修订组,承担修订任务。二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法治、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进行整体规划,并指导落实。三是组织开展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现状调查、课程内容结构化等相关基础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四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按照先修课程方案、再修课程标准的顺序进行,分项、分段推进修订工作。五是组织浙江、河南和甘肃等15个省近6万名学生进行课程标准测试,根据结果进行修改。六是广泛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专家学者和一线校长、教师、教研员等各方意见建议,进行修改完善。

4.请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如何保证思想性、科学性?

答:为保证思想性、科学性,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政治和专业双重把关。一是预审,组织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会进行个人审读、会议预审,进行专业把关。二是审议,组织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会进行审读和正式审议,完成政治和专业双重把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后,对落实会议精神情况进行专项审议。三是审核,国家教材委委员审核通过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

审议审核认为,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方向正确、结构合理、重点突出、思路清晰、逻辑严谨,思想性、学理性、现实性较强,符合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新要求,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基本特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比较成熟。

5.2001年颁布实施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相比,修订后的课程方案有哪些主要变化?

答: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落实中央要求,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6.请介绍修订后的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变化?

答:一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二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明确“学到什么程度”,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三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7.请介绍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

答:义务教育课程修订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任务和基本遵循,确保应进尽进、应落尽落。一是研制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对进课程教材主要内容进行体系化凝练,分学段、分学科提出教育要求。同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进行顶层设计,研制印发系列指南或指导纲要,整体规划进课程教材的内容与方式,全面落实有关要求。二是明确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为主线,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确定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各课程标准以此为依据,具体化细化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要求等。三是结合学科特点,采取直接安排与有机融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课程落实为主,地理、科学、体育与健康等其他课程有机融入。四是加强政治审核把关,组织国家教材委思想政治审议专家委员会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文本进行专项审核,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纳入义务教育课程。

8.本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有哪些改革重点?

答: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立足世界教育改革前沿,描绘了中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育人蓝图,改革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二是优化课程内容组织形式,跳出学科知识罗列的窠臼,按照学生学习逻辑组织呈现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主题、项目、任务等形式整合课程内容,突出主干、去除冗余。三是突出实践育人,强化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强调知行合一,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开展跨学科实践,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让认识基于实践、通过实践得到提升,克服认识与实践“两张皮”现象。

9.如何保证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课程标准思想性?

答:一是细化培养要求,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语文课程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历史课程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培养要求。二是充实更新课程内容,对标对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和决议,重点组织三科修订组对课程标准做了进一步充实更新,补充了有关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等内容,规范了有关表述。三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精选学生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志性成果、突破性进展和普遍性经验等,让学生感受体会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及新鲜经验。

10.请介绍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如何加强学段衔接?

答:一是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二是关注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三是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11.下一步,对地方和学校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有哪些部署?

答:一是组织开展国家级示范培训,提供培训资源,帮助义务教育阶段广大教师准确理解把握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要求。二是强化课程落地实施制度建设,指导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各省对学校规划课程实施提出工作要求。三是围绕课程实施重点难点问题,设立一批课程改革项目,推动创新实践。

程教授首先介绍了义教课标(2022年版)的修订背景和主要的修订内容:

· 重新界定了英语课程的性质

· 提出了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

· 设置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目标

· 优化了英语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

· 重新规划了英语课程的实施路径

随后,程教授从“核心素养的演变、内涵与构成”“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英语课程的核心理念”“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英语教学途径与方法”“英语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六方面进行进一步阐述。

最后,回归到日常教学,落地到教研备课。程教授通过大量的实例,深入浅出地与老师们分享了教学中的实施方法与策略,为后续教学教研工作更新理念、理清思路、明确方向。

 问答环节

为了鼓励老师们参与其中,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程晓堂教授在讲座最后特设问答环节,小编选取了以下三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享:

问题1: 义教课标(2022年版)和高中课标(2017年版)有什么差异?

程教授:有些差异是隐性的,有些是显性的。比如说,课程内容六要素中的第一个要素在高中课标(2017年版)叫“主题语境”,在义教课标(2022年版)叫“主题”,因为主题和语境其实是两个概念,放在一起给老师们理解带来了一些困惑,所以这次修改为“主题”,主题为语言学习和学科育人提供了主题范围。还有一个区别是高中课标(2017年版)的“语篇类型”,本次修改为“语篇”,语篇承载表达主题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素材。具体两者还有哪些差别,老师们可以自己再去详细阅读,做细致研究。

问题2:义教课标(2022年版)和“双减”政策有什么关系?

程教授:义教课标(2022年版)和“双减”政策的出台虽然从时间上同步,但两者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在义教课标修订的过程中,教育部提出课标要符合学生的整体情况,不能太难,不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负担。但是也有老师观察到了,我们课标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求并不低,这是否和“双减”有冲突呢?其实两者并不冲突。“双减”是减轻负担,这并不等于降低要求。我们过去的问题是课堂没学好,课后加作业,校内没学好,课外上补习班,“双减”就是为针对减轻课后作业负担和校外学习负担而开展的。

问题3:在义教课标(2022年版)颁布背景下,如何克服教师在教学中认识与实践两张皮的问题?

程教授:出现认识与实践两张皮的问题,根本上还是老师不善于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不善于在意识指导下去做该做的事情。比如老师们都认为语言学习需要有语言实践活动,但如果我们问老师们:“你们课堂上学生参加语言实践的机会多吗?”老师们的答案通常是“不多”,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原因,老师们就会说,因为学生需要考试,而考试要考知识点。但其实当下的高考是考知识点吗?并不是。如何正确认识,如何用认识指导实践?其实答案早就有了,需要老师们自己去追问和思考。

(注:以上观点仅供参考。)

转自:“山东省荣年英语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