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语文教学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附案例)

2023/9/25 14:22:21  阅读:153 发布者:

来源 | “新课程研究”

作者 | 徐慧

摘要:

《苏州园林》作为经典名篇,文中融入了建筑、园林等多学科内容,比较适合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计实地游览、摄影、视频剪辑、文创产品等跨学科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感受中国古典园林之美。《苏州园林》一课的跨学科活动设计主要是依据教育的大环境、新课标的跨学科任务群、语文学科素养以及学科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以引导学生沉浸文本,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现师生共赢。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园林之美;苏州园林

本文拟从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的实施、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的依据以及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的意义三个方面,探讨《苏州园林》这一课的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设计。

01

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的实施

1)实践活动——亲历园林之美,体验园林特色

这一活动主要是借助本地区拥有典型的江南园林——古漪园和秋霞圃,要求学生任选一处园林,利用周末时间,和同学或者家人去实地游览,观赏园林美景,初步了解园林的特点,要求学生拍摄自认为最有特色的园林美景,制作视频,并配上合适的音乐,同时写一篇游记。通过实地游览活动,学生对园林有比较直观的印象。

2)导入活动——图说园林之美,情景引入课文

教师挑选做得比较好的视频进行展播,请学生谈谈观赏感受。这个课前预热学习活动,学生把摄影、剪辑等艺术活动和实践活动一起融入语文学习中,在充分体验后,再进入课文的学习,这样就能消除他们对课文的陌生感。

3)课堂学习活动——鉴赏园林之美,感受园林特点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一方面借助学生拍摄的照片,另一方面提供网上搜集的关于苏州园林的照片,让学生对比,根据照片展示的特点,找出课文中对应的说明文字,并进一步分析苏州园林的特点。教师融入园艺建筑、照片摄影等相关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把握文章内容,感受苏州园林追求完美图画的具体表现: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4)实操活动——推广园林之美,传承传统文化

在这个环节,教师先引导学生提炼构成苏州古典园林的要素,如假山池沼、亭台轩榭、花草树木等。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苏州园林,教师要求学生设计一款文创产品,先设计产品形式,再用苏州园林的要素来装饰。这个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把握苏州园林的特色。

5)课后作业——延续园林之美,介绍所游园林

课后作业主要是让学生选择一个角度,写一个片段,向别人介绍自己参观的古漪园或秋霞圃。这项作业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与说明文相关的知识,并运用恰当的顺序和正确的说明方法准确地介绍园林的特点,同时让学生再一次把握江南古典园林独有的特色,从而完善课堂设计的文创产品。

02

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的依据

1)教育大环境的要求,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

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跨学科学习得到高度重视。正如有学者所说,没有哪门学科比语文更为迫切地要求教师具有整合的能力。

因此,跨学科教育应用于语文学习活动的研究也逐渐增多,2019年第17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的主题就是“多元视角下的课程整合”。王荣生教授说过,语文课程是由两大块构成,一块是跨学科的过程技能,也就是阅读、写作、口语沟通,一块是语文学科所独有的内容知识。阅读应该与其他学科整合,学生应该在多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写作。可见,整个教育的大环境,对各学科都提出了跨学科学习的要求。

2)新课标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拓展型任务群板块明确提出了跨学科学习要求: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对于适合做跨学科学习的课文,教师就应该大胆去尝试。

《苏州园林》作为一篇经典的说明文,文章本身可以联系的学科资源比较丰富,如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绘画艺术、地理等。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多学科背景,联系到本地区确实有这样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教师设置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历园林之美的活动。而八年级的美术教材中有一个“园林秀色”单元,正好可以把美术和语文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于是便有了设计文创产品这样一个活动。

3)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

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贯穿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的。如何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有赖于教师的学习活动的设计。一堂课的学习活动,应该始终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钟启泉教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范式的转型》一文中说过,核心素养意味着寻求新的教学范式,而这种新的教学范式就是深度学习。

笔者设计《苏州园林》的学习活动,也是希望通过跨学科活动设计,如实地观赏、

的比对、文创产品的设计,与语文教学中的品读、赏析、仿写相结合,多角度引导学生沉浸文本,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借助这种跨学科学习的形式,帮助学生领略苏州古典园林之美,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4)学科特性的要求

语文学科本身就存在着跨学科特质,如:古代的诗歌就和音乐密不可分,很多古诗以及古代散文多与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杜甫的“三吏”“三别”就与“安史之乱”这个历史背景密不可分;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更是诗中有画,深入探讨下去,这首诗还蕴含着历史、地理等相关的知识。很多说明文是在介绍科学知识,如《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说明文本身就体现出自然、生物、地理、农学等方面的知识特征。可见,语文学科本身跨学科的特质,决定了实施跨学科教学活动的顺理成章。

正如郭华教授在《为什么新课标要求每门课都开发跨学科主题》中所说,我们要找一个通道,这个通道是既能够连接学生的生活,又能够把学生的生活提高到科学的高度的通道。因此,教师在《苏州园林》这节课中就选择通过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设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

转自:“中小学老师参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