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培养核心素养,一线教师要学会创设三种学习任务

2023/9/12 17:54:07  阅读:33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基础教育课程 ,作者刘娜

学习任务的创设是课堂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有效载体。要让一线教学发挥育人价值,让深度学习发生,做好学习任务创设十分关键。本文系统分析了指向知识建构与应用的学习任务类型、设计原则及方法,并提供了学习任务评价量表,助力教师教学提升。

周三

专业

阅读本文,你将收获以下内容:

※ 指向知识建构与应用,教师要创设哪三种学习任务?

※ 三种学习任务的创设原则、方法是什么?

※ 对应的学习任务评价如何设计?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颁布后,创设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任务,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为教师教科研关注的重点。

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对学习任务的创设都有明确要求,它们结合各自学科的特点有不同表述,但其内涵是一致的,即学习任务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必要的学习手段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是单元教学中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有效载体。

学习任务的设计应遵循情境性、系统性、一致性的原则,强调以单元大观念为统领,围绕基本问题一体设计前置任务、研学任务、展演任务等学习任务群组,落实“教—学—评”一体化,使学生经历知识建构与运用的过程,提高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素养。

学习任务设计的类型、原则及方法

1

学习任务的不同类型及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课前、课中与课后不同的学习目的,统筹设计学习任务群组,同时配以相应的评价量表。如:

前置任务主要用于单元学习之前,目的是唤醒学生旧知,引导学生在试做有形成果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从而对新知的学习产生预期;

研学任务主要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展开的探究新知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边学边修改有形成果,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模型、策略等;

展演任务主要指课后的交流、分享活动,在展示有形成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发现问题,完善学习表现。

三项任务内容互相交叉,也可随时进行任务之间的转换,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自然展开,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这样的任务设计也有助于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让学习精准高效,让素养真实可见。

学习任务内在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2

设计原则

情境性原则:学习任务的开展需通过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真实的情境和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应用方法优化生活的自主学习过程,从而激发学习内驱力。

系统性原则:前置、研学、展演三项学习任务内在关联、相辅相成。

前置任务一做到底,学前试做、学中修改、学后展示;

研学任务与单元目标一体设计,任务之间目的一致、情境相通、知识相联;

展演任务是对学生研学活动的验收,也是对单元学习目标落实情况的检测。

学生在系统的自主体验中,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螺旋提升。

一致性原则:单元大观念统领下,教师需要针对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针对学习任务制定评价量表,做到目标、任务、评价三者统一。有什么样的目标,就要有对应的学习任务及评价量规,以体现“教—学—评”一体化。

在学习任务设计中坚持一致性原则,可以使学生“心中有目标、学中有标尺”,时刻反思自己“学得怎么样、哪里需要再努力”,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3

设计方法

前置任务是单元学习的开始。设计中,教师要重点关注三个要素:

一是情境,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相关联;

二是问题,学习任务需要在具体情境中引发明确具体的探究问题,形成单元综合性大任务,该任务指向单元大观念或单元学习总目标,突出核心目标,而非单一的技能目标;

三是可见,设计中要明确完成学习任务后的有形成果,即表现性任务。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内容的特点进行表现性任务设计,如语文学科的学习档案,数学学科的小论文、调查报告,科学学科的创意制作,美术学科的绘画集等。

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初步感知,通过梳理经验、预习收获、资料查阅等方式尝试体验大任务,在自主或合作学习中尝试解决相关问题,在试做中形成初步的有形成果,同时建立对单元大观念的初步认识。

此环节为“预学”。教师可根据单元内容灵活安排,一般不设置专门的课时,而是作为单元学习前置的实践性预习活动,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初步体验。

通过前置任务的体验与达成,学生得以整体感知单元主旨、学习目标与知识结构,明确个人的优势与劣势、经验与不足,从而建立个人单元学习计划,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则可以从中更加精准分析并把握学情,提前对教学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调整。

研学任务是单元学习的主体部分,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

设计时要注意以基本问题统领学习,路径如下(确立-分解-匹配):

围绕单元大观念,确立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该问题需要指向单元学习目标,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同时,以精学实评为学生学习搭建支架。

单元目标需要分解为课时目标,基本问题需要分解为课时问题,单元综合性大任务需要分解为课时任务群,学习任务需要匹配评价量表。

在前期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基于单元目标,按照单元知识结构的思维路径,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分析,在真实的情境中,根据前置任务中有形成果的完成情况,逐步将分解的任务引向深入,建立思维的关联性、进阶性。

每一阶段的学习都建立在上一阶段学习的基础之上,成为下一阶段的旧知,因此也可以作为下一阶段的前置任务。

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不断运用总结的方法、形成的意识来修改完善有形成果,边学边评,环环相扣,在旧知与新知的循环往复中建构起系统知识体系。

这一环节,学生在具体探究、合作交流中充分体验大任务,积极参与、精准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在系统学习中形成较为完善的有形成果,建立起对大观念的基本认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充分培养。

此环节为“研学”。作为单元学习的主干,要占据大部分课时,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灵活安排,但总体要做到单元整合、目标统领、问题导引、任务驱动、评价跟进。

展演任务是单元学习的总结与拓展。

经过前置任务和研学任务的学习,学生经历探究实践、合作互学、总结提炼、修改优化等过程,基本形成了属于自己或团队的较为完善的有形成果。

在此基础上设置的展演任务,要求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采用交流展示、比赛评选等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完成总结性评价,树立优秀范本,总结学习收获,强化应用拓展,并从中进一步完善有形成果,形成对单元大观念的整体认识。

此环节为“展学”,也蕴含着“创学”的内涵。教师可根据单元内容灵活安排课时,一般在单元学习后设置1课时,也可以将其延伸至课下的实践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单元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与评价。

在此环节中,学生对单元目标的达成度、自我学习情况有了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还可以在对比他人成果的过程中寻找差距、弥补不足、增强信心,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参考、明确目标,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激发新的思考,创生新的智慧。

教师需要把学生展示作为单元总结性评价的依据,对学生的单元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反思教学中的成败与关键因素。这一环节并非单元学习的结束,而是另一个新的学习阶段的开始,对教学具有指导意义,也对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为具体案例,学习任务设计如图2所示。

学习任务设计中的评价设计

学生评价是单元教学的导向标,是决定核心素养能否落实到学生身上的关键。

2022年版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均明确描述“学业质量”,即“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在设计单元学习任务的前提下,研制评价量表是有效落实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评价量表体现评价的规则与标准,与学习任务相匹配,即“有任务必有评价”,其核心是素养目标的具体分解与分层呈现,即对单元目标的细化;同时,结合学情对细化的要求进行不同层级的具体描述。

评价量表的内容需要从技能、思想、意识与方法等方面反映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对应其思维发展、观念建立、习惯养成情况,不断用事实证据指导教学、确保质量,同时也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理性反思,以评价反哺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具体设计时,围绕三项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设计三组相对应的评价量表。

第一组为前置任务评价量表。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引出聚焦基本问题的单元大任务,让学生自主设疑,评估旧知,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期待。

第二组为研学任务评价量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任务完成情况评价量表,二是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均为表现性评价。

第一个量表中每个评价维度对应一项核心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各环节学习结果的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的策略;第二个量表中每个评价维度对应一项关键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自身潜能,改进学习态度与习惯,有效开展自主学习,逐步达成知行合一。

第三组为展演任务评价量表。全班展示交流、依标互评,总体反馈学习情况,及时诊断目标达成度,适时矫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可设计四组任务评价量表,如表1、表2、表3、表4所示。

每个评价维度分为ABC三个等级,全面覆盖到每一位学生、每一个环节,评价中坚持内容的全面性、形式的多样性、主体的多元性。至此,对于本单元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等问题,师生都能有一个明确的基准和方向,据此及时反馈矫正、调整思路,既有利于教师根据学情调整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任务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

1

打破框架,规避模式

不同学科、不同学习内容均有其独特属性,学习任务的设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设计中需要全面分析、整合资源、创新思路,紧紧围绕学生思维进阶与素养发展进行,避免模式化。

学习任务需要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学生只有通过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够将学科学习与社会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明确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同时,学习任务的设计要建立在教师对学科本质的精准把握之上,教师只有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做到统筹把握,对各学段学情进行全面分析,才能设计出系统有效、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

2

任务统领,内部关联

同一单元的学习任务,建议设计一个以基本问题为核心的综合性真实任务,贯穿在前置、研学、展演任务之中,用一条主线把学生已有经验与新知学习、知识建构与实际应用的内部逻辑关联起来。

这样,在全面、全程体验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步建立起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梳理完善学习方法、形成观念意识,从而真正把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建立大观念,落实基本问题的解决与目标的达成,实现理想与行动的一致。

3

教学评一体,任务有效

没有评价的任务常常是低效或无效的,在设计学习任务的同时,教师一定要关注评价,研制评价量表。评价量表和学习任务两者要统一构思,评价量表中维度的确定要和任务相匹配,其层级和具体指标要清晰明确、具体可评。

作者 | 刘娜

来源 | 《基础教育课程》杂志2023年第1期(下)

转自:“思维智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