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2024高考备考之高考立德树人写作之最新议论文范本时评精析

2023/9/12 14:23:25  阅读:32 发布者:

篇目一

01

本篇的主题是“人与城市”,Citywalk最近火遍大江南北,不少网络大v都在各大城市打卡此项活动。文章借Citywalk的名头,强调了人与城市的连接,人与人的连接,并升华至“城市文化”建设,值得收入我们的作文素材库,文章层层递进的写作手法也是很值得大家学习的。

在漫步中遇见城市之美

《南方日报》 静子

约上三两好友,漫步街头巷尾,闲逛特色小店,偶或品茗论茶、喝杯咖啡……近段时间,“Citywalk”(城市漫步)在各大城市悄然兴起,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旅行“新宠”。【第一段:直接以城市漫步的事例引出后文。 开篇非常精简,而且遣词造句精炼又不失生动,值得借鉴。】

相较“特种兵式旅行”,城市漫步以“随心所欲”“慢节奏”“沉浸式”为主要标签。城市如人,亦有气质。那些散落一座城市的工业遗存、旧时街巷、文创街区等,记录着过往的发展脉络、流露出独特的古韵风情、彰显出蓬勃的活力,是了解一座城市气质的绝佳场所,更是城市漫步者的“青睐之地”。于寻常的城市里探索不寻常的自然美与人文美,城市漫步打开了年轻人的另一种旅行方式。【第二段:则将“城市漫步”与前阵子很火的“特种兵旅游”做了一个对比,强调城市漫步的特点是“慢下来”“沉浸式”,并不求快速领略一座城市所有的名胜古迹或美食体验,只是想在一个有韵味的地点沉浸式散步、体验,感受本地的人文风情。】

“城市漫步是遛弯儿吗”,社交平台上不乏这样的疑问。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从“去远方”到“家门口”,从参观者转向体验者,从追求景点数量变为重视旅行质量,这样的城市漫步重在建立深度连接,即人与城市的连接、人与人的连接。一方面,走进熟悉的街巷、触摸身边的老建筑,我们用脚步丈量一座城的历史厚度、感受一座城的文化肌理,展开与它的“深度对话”。另一方面,城市漫步也提供了一个新社交场景,年轻人或三五相伴、或参加团队,于漫步途中分享所思所感、于行程结束后分享相关笔记,试图建立以共同兴趣为基础的“深度关系”。【第三段:则深入解释什么叫城市漫步——从追求景点数量到重视旅行质量,与城市建立深度连接,感受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感知城市的文化肌理。城市漫步还能建立新型社交,让拥有共同兴趣的年轻人们建立深度关系,体验更为美好。】

在城市更新行动有条不紊推进的当下,如何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是摆在各方面前的必答题。对生于斯和长于斯的众多市民来说,“深”入熟悉的小街小巷、“身”入周边的特色小店、“心”入古朴建筑所积淀的文化底蕴,才能更清晰地记住一座城市的模样。此外,生生不息的城市文化与历史脉络,既需要“文以载道”,更需要“口口相传”,而年轻人偶然听得的陈年旧事、小城过往,亦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看,城市漫步绝对是一种传承记忆、记住乡愁的可行选择。【第四段:分析城市漫步的好处——传承记忆,记住乡愁。这段升华了主题,强调城市应该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网红城市的打造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城市的发展不应千篇一律,还得因地制宜,强调烟火气,挖掘文化底蕴。】

每一座城市都是一座值得慢慢挖掘的宝藏,重要的是给人们提供发现身边“小确幸”的路径。综观各地实践:北京、山东等地把城市漫步列入促进文化旅游休闲的行动方案,上海专门开设公交巴士组成的Citywalk路线……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陆续“上线”中。在此基础上,每个城市都可以积极创新理念、打开思维,以多样化的举措帮助人们“解锁”家门口的诗与远方,从而让每座城市的文化故事与历史底蕴尽情流露。【第五段:对策段落——政府也要积极回应人们的漫步需求,创新理念,打开思维,设置多样化举措帮助人们解锁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行走在城市中,浸润在文明间,城市漫步让一座城更迷人,亦让漫步者更悠然!【结尾回扣主题呼吁。这篇文章读起来一气呵成,层层递进,引题—解释—分析—对策,每段都写得恰到好处,每段的内容也都前后呼应,思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篇目二

02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中华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也给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厚滋养。近日,新时代领路人在北京出席座谈会时再次强调要在新时代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为接下来的文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文化作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语文考试中涉及的角度多种多样,本文从新时代担当文化使命,加强文化建设的基础角度谈起,对新时代领路人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出深刻阐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分析和对策分论点都很具有参考价值,可作为文化话题的写作素材积累。

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光明日报》 荣毅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新时代领路人近日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为包括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在内的各条战线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方向。【背景介绍,新时代领路人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重要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新时代领路人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中华民族永恒精神追求的深度传承文化,从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发展文化,从“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广度普及文化,创造了文化传承固本开新的宏大格局,开启了挺立文化主体性的壮阔征程。【“深度传承、高度发展、广度普及”三个度构成排比,“创造了……的宏大格局,开启了……的壮阔征程”两短句对仗工整,同学们在分析解释和总结回扣的时候可以学会采用这种方式,既能够体现巧思又有助于调整字数】中国国家版本馆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中国历史研究院通古今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都是新时代文化建设巨大成就的见证。【开篇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的提出、深化以及当前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最后的举例中国国家版本馆与中国历史研究院两者皆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其描述也可积累。】

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积累】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信念、胸怀、价值和在历史现实境遇中的选择。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策1:(思想层面)担当新的文化使命首先要认识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如果不能真正了解到中华文明的优点及特色,传承和发扬更是无从谈起。】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积累】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必须深刻认识到,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对策2:(思想层面)担当新的文化使命也要认识到,中华文明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一段分析的比较深入了,同学们积累的话量力而行即可。】

文化积淀着民族的血脉与精神,寄寓着人民的选择和愿望,连接着国家的历史和未来。【这一句关于文化的描述,“积淀着……,寄寓着……,连接着……”三个词语很好用,可以学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对策3:(行动上)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从三个大方面提出具体对策】让我们以新时代领路人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担当新的文化使命,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不断推向前进!【最后一句可积累】

篇目三

03

理解了中华文明,才能读懂中国。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创造了浩瀚辉煌的古籍文献。古籍,是中华民族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体系的载体,见证着中华文脉的生生不息。但时间的流逝让大量古籍遭受不同程度损毁。近年来,我国加大古籍保护力度,但古籍保护仍存在修复赶不上老化速度的难题,一座辽宁省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就需要百余年,大量古籍亟待抢救。本文与文化传承密切相关,古籍修复师的事例也可以用于论证“匠心”等话题中。

与时间赛跑 助古籍重生

《人民日报》 石羚

古籍修复,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做好古籍修复,对于赓续历史文脉、传承民族记忆至关重要。岁月流转,书阙有间。不少古籍由于年代久远,会出现酸化、絮化、老化、霉变等问题,影响保存及传世。目前,我国尚有1000多万册古籍亟待保护,抢救保护珍贵古籍刻不容缓。【第二段:开篇简洁流畅,概括古籍修复的重要性,指出保护珍贵古籍刻不容缓。】

不遇良工,宁存故物。【不遇到好的工人,宁愿把旧物保留着。这句话强调的是能工巧匠的专业性、重要性,文物修复人才培养必须尊重这种专业性,注重长期艰辛培育的过程。】古籍修复归根结底要靠人才。近年来,我国古籍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十三五”以来,建立了12家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和1家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古籍保护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超过40所高等、中等专业院校培养古籍保护方向专业人才,古籍修复专业人员从不足百人增至超过千人。专业素质得到整体提升,半数以上为硕士研究生。也要看到,古籍修复人才匮乏问题仍然存在,一些收藏单位还是缺兵少将,有的单位甚至面临“10人保护百万卷馆藏档案”的困境,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第三段:古籍修复归根结底要靠人才。以具体事例说明我国古籍保护力度不断加大,12家基地、1家中心、专业人员超过千人...培养古籍修复人才工作显著成效。然而,古籍修复人才匮乏问题仍然存在,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指出问题,为下文“如何成为一名古籍修复师”铺垫。这段最值得学习的就是用“数字”增强论证效果。】

成为一名古籍修复师并不容易。明代周嘉胄曾以“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概括古籍修复师的职业素养,这并非夸张。古籍病害十分复杂,有虫蛀鼠咬,需用同色同性纸补缀;有水湿油污,可采用洗书法、熨烫法等分类施治;古籍霉烂糟朽,常在书页背后裱纸,再截齐装订成册……修复程序复杂繁琐,一招一式皆有道理。这考验着古籍修复师“一双妙手补千年”的工艺,也磨炼着“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耐心。【第四段:修复古籍破损情况复杂、修复材料多样,酸化、老化、霉蚀、粘连、虫蛀、鼠啮、絮化、撕裂、缺损、烬毁、线断……修复充满难度和挑战。可用于论证“匠心”话题,划线句子积累。】

古籍修复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门科学。修复一本古籍,除了需要古典文献学知识,还可能用到材料分析等方面知识及美术、历史、考古、少数民族语言等学科知识。古籍修复门槛较高,理论扎实、经验丰富、视野宽广的研究人员一直是稀缺资源。进一步扩大人才队伍,必须运用学历教育、办培训班、师徒传习等多种方式,培养更多高学历、复合型人才,提升古籍修复水平,同时要鼓励有一定基础的图书管理人员学习相关知识,参与一般性修复。【第五段:古籍修复“三分技术,七分经验”,要想做好,更重要的是技术以外的知识。“修复师要懂纸,对传统手工造纸要有了解,安徽的纸、浙江的纸、福建的纸,特性都不一样,用来修书的纸不好找。几千年下来,每个时代的书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古籍修复是交叉学科,牵扯到古籍版本学,还要懂化学、懂印刷史、造纸史、中国古代书籍史、文化史等等,每本书里面地域文化、地域美学,基础常识要知道,才能在抢救修复古籍工作中得心应手。”比起修书,技艺传承和人才培养同样重要。】

近年来,随着《古书复活记》《穿越时空的古籍》等纪录片热播,更多年轻人将古籍修复作为专业与事业,与先人对话,助经典流传。一位90后古籍修复师表示:“只要我喜欢,它就不是冷板凳。”也要看到,让这群为古籍续命的人择一事终一生、耐寂寞守初心,要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也要靠待遇留人、制度留人。应在提高待遇水平、拓展晋升通道、加强评奖推优等方面加大力度,让古籍修复师可以安心埋首故纸堆,心无旁骛干工作。【第六段:培养人才重要,留住人才更重要。年轻一代修复师,对工作有着内化成本能的热爱,也要从考核机制、待遇保障等方面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让古籍保护成为受人尊敬、具有高度职业荣誉感与社会认可度的职业,才能让古籍修复人员的定力更持久地保持下去,干得舒心留得安心。】

从一个镊子、一把排刷、一只喷壶,到pH测试仪、脱酸机、纸张拉力仪,科技创新为传承千年的修复技艺注入新的生机。古籍修复不再仅仅限于一人一桌埋头伏案,还包含了技术攻关、设备研制等新的工作内容;从业人员也不再仅仅限于“书医生”,还包含“检验师”“药剂师”等工种。全方位夯实古籍修复的人才基础,让更多企业、科研院所等加入其中,在传承技艺、改进工艺、研发材料、人工替代等方面发挥优长,定能抢救保护更多文化瑰宝,让更多古籍“重获新生”、绵延书香。【结尾:全方位夯实古籍修复的人才基础,让更多企业、科研院所等加入其中,优化丰富人才队伍,尽最大努力延长古籍的寿命,让我们古老的文明世代相传。】

文章由超然客公众号校编,分享旨在服务教学,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自:“高中语文与考试”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