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题目读不懂,是数学问题还是语文问题?

2023/7/31 14:35:04  阅读:33 发布者:

好多家长问,我家孩子题目读不懂,问题出在哪?这是语文问题还是数学问题?多阅读管用吗?

孩子题目读不懂,其实情况大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吧。

对你所不理解的题目做出解答是愚蠢的。

——波利亚

“解题从哪里开始?从题目的叙述开始。”我们还是借用数学家波利亚的话作为开场白。

读懂题目,是解题的第一步。不仅仅是因为它是解题的开端,更因为理解题目、熟悉题目,把题目印入脑海,把注意力集中到题目上,还可以激发人的记忆,想起类似的信息,有助于引发思路,帮助解题。

尤其是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很多时候,题目真正读懂了,答案也就出来了。但真正“读懂”题目,其实没那么容易,它分了几个层面。

语文不好,数学真考不好

第一个层面,就是理解题目的字面意思——泛读。

尽可能清晰生动地使整个题目形象化,暂时抛开细节。

——波利亚

知道这个题在讲什么。有点像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归纳主要内容。

听起来似乎很容易?不一定哦,我们来看看,这是某省五年级的期末考试,满满一大篇……“阅读理解”?

这是北京中考题,对联……对联?确定没走错考场?

这也是北京中考题。

文字是表达的基础,即使数学考试中,也会有大量的文字,因此,对阅读能力会有一定的要求。

字面意思读不懂,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有的字不认识,或者孩子默读能力有些欠缺。

这一类很好判断,如果孩子自己看题目读不懂,但朗读一遍或者家长读一遍,就明白了。这主要属于语文阅读能力的范畴。

第二种,题目里的部分词语或词组不理解。

比如“找钱”不知道啥意思,“阶梯电价”不明白咋回事,这是生活经验不足。

再比如“剩下的一半钱”“甲的钱数的4倍与乙的钱数的6倍的和”,这类话读起来比较绕,孩子完全看不懂,这是对数学题的语言不熟悉(语文里或者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不这么说)。

那怎么样算字面意思理解了呢?

如果小朋友能流畅地把题目复述出来,说清楚题目讲了啥,知道题目中的话,哪些是条件,让我们求什么,那就说明他对这道题在文字层面上读懂了。

空间想象能力好的孩子,可能还能够在脑海中想像出题目的图画。比如章鱼凳子分橘子的题,脑海中就出现两个小人分橘子的画面;关于小明和爸爸现在和20年后的年龄问题,脑子里就出现一大一小两个人忽而变老的画面……生动而有趣。

学会翻译,抽出关键信息

我们理解了字面意思,熟悉了题目,就可以进入第二个层面:把具象的文字,转化为数学信息——精读。

当你对题目的叙述已经很清楚,并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你有一会儿不去看它也不会担心全部忘掉,就可以开始深入理解题目了。

——波利亚

这一个层面,其实是一个类似“翻译”或“转码”的过程,我们要把题目中的文字进行拆解、分离,把主要信息、尤其是关键词信息提取出来,转化为数学符号的语言,这是一个抽象的过程。也就是数学中的“阅读理解”。

这一步是相当难的,很多小朋友不会读题,都是卡在这一步。

1.不加字漏字

数学的阅读理解,在于“精准”,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把题目的主要部分,一个接一个地进行考虑,不能加字漏字。

我们先来“找不同” :    

对啦,就差了一个字,意思可大相径庭!

2.不乱加条件

有的小朋友读题,还会脑补条件,那自然就算不对了。

比如,我们之前讲过的一道题:

有同学认为这看上去像是相遇问题,一上来就开始计算:

第一天,时间3小时,V1=S/3

第二天,时间2小时,V2=S/2

……

然后算在哪里可能相遇。

其实,这位同学一开始就犯了一个错误:他默认和尚上下山是匀速运动,自行加了条件。

可是根据咱们的经验,爬山走走停停才是正常,怎么可能做到匀速运动呢?这位同学把自己“绕进去”了……

3.不要想当然

有的小朋友读题不够仔细,见到跟以前做过类似的题,想当然以为是一样的思路,谁知道这正是出题者挖的坑……

比如,有这么一道题:

题目求的是“通过电线杆”,而不少小朋友想当然以为是“通过桥”的时间。

知识连接,关联基本概念

第三个层面:熟悉关键词背后的基本概念,进行知识连接,加深理解。

“精读”题目的过程中,有一个基础的前提,就是对题目背后的基本概念,需要十分清楚,不然也难以读懂题。也就是说,要真正读懂题,还需要有数学知识储备。

好的思路来源于过去的经验和以前获得的知识。

——波利亚

一道题中抽取出来的关键信息,并不是孤立的,它的背后是关联着我们之前学过的概念和知识点的。这些知识,很可能就会是解题思路的突破口。

如果我们对这些背后的概念理解得不够透彻,很难读懂题;而如果我们对这背后的知识,完全不知道不明白,那一定读不懂题。

要做到这一点是相当难的,一方面需要孩子对基本概念十分清晰;另一方面,还要能够把题目信息跟这些基本概念联系起来,进行知识连接,这其实又是另一层抽象。需要一定的专门训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神思妙形里会经常强调基础知识连接的原因。

比如,我们前几天分析的中考题:

要证明直角,背后是有一些基础概念的:

什么条件可以证明直角?

直角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和定理?

四点共圆是怎么回事?

……

如果能想到这些基础概念,进行知识连接,就能从这里作为突破口,很快解出题来。

只有底层概念理解得足够透彻,才能够读懂题,才有可能做对题。就像盖房子需要建筑材料,只有材料当然还不够,但是如果没有材料,一定盖不了房子呀。

逻辑分析,推理内在关系

第四个层面:穿透文字,看到数量背后的内在关系。这可以说是读题里边最难、最抽象的一步,体现的是逻辑推理能力。

图形不仅是几何题目的对象,对于一开始跟几何没什么关系的题目,图形也是一个重要的帮手。

——波利亚

画图是一种非常好用的工具,是帮助梳理信息,推理数量关系的数学神器。有了画图作为桥梁,从自然语言到数学符号语言之间的抽象过程,似乎也没有那么难了。图景的直观、一目了然,让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比较容易被看出来。

我们来看个例子:

有的孩子数量关系抽取不出来,其实还是没有真正读懂题,脑子里没有图景。不能从具体情境里跳出来,看到背后的数量关系。

我们用画图来帮助试试。

看一句画一句:十年前父亲是孩子的 7 倍,我们先画十年前的故事。

用一个线段表示十年前孩子的年龄,父亲就是7个。

接下来,今天什么样子?

跟十年前相比,那就是加上10岁。

再下一句:十五年后。

就是再加上15岁,图变成了这样。

最后一句,父亲的年龄是孩子的2倍。

重点来了,2倍怎么画呢?

什么叫2倍,一模一样的2份,也就是把代表孩子的这些再画一遍,复制一下:

上面是代表父亲,下面2倍也是代表父亲,应该是一样长的。

上下对比一下,找出不一样的地方。

很明显,中间5a就是10+15,也就是25,那么一个a代表的数就是5,也就是说,十年前孩子是5岁。

这一部分,正是我们通过画图推理出来的数量关系。到了这一步,其实答案也就出来了。孩子今年15岁,父亲45岁。

读题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梳理的过程,既要有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又要有数学阅读能力,还要生活经验,更要把信息关联起来,进行逻辑推理。

但读题又如此重要,有的题,读懂即是答案,即使高考难题,真正读懂了,也会更容易出现“灵光一闪”。

来源 | “章鱼说”微信公众号

作者 | 蓝猫

转自:“星教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