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花之歌》教学设计

2023/7/31 14:23:17  阅读:40 发布者:

教学目标:

1.结合“学习提示”自主学习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2.运用本单元习得的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对花各种形象的理解。

3.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情境调动,激发兴趣

1.播放以“花”为主题的音乐,生在倾听中想象,交流听曲后的感受与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2.预学交流资料,介绍作者。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纪伯伦的资料,师适时补充、总结,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采用音乐引入的方式,调动学生对于花的想象与情感,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同时结合搜集的资料,激发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及创作背景的兴趣,为下一步自主发现做好铺垫,也使学生对于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二、问题驱动,梳理聚焦

1.默读课文,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一边思考一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完成小组问题的梳理。

小组问题梳理:(      )。

我们组的问题:(      )。

我们组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

我们组认为有价值的问题:(     )。

2.梳理各个小组的疑问,通过交流,聚焦最核心的问题: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3引导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自由朗读课文,读出文章的节奏,体会纪伯伦散文诗语言风格的清新流畅。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可以借助略读提示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中,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同伴之间相互解决,同时把还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班级共同形成学生好奇与内生力的主问题。)

三、工具撬动,自主探究

1.自主默读,出示共学单。

共学单

自主默读课文,借助表格,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结构整齐的句式

摘录文中相关关键语句

你的发现

我是……



我在……



2.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过程。各个小组借用表格,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从整体入手梳理文章的句式特点,非常有利于问题的解决,通过表格撬动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显性化,让略读文成为运用知识的载体。)

3.畅谈发现,交流感受。

选取你觉得印象非常深刻的语句,说说感受和发现。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1)引导交流花生根、发芽、开花、凋谢的过程。

(2)关注“说、收、藏”三个动词,说说你的发现。

预设:体会大地妈妈对花儿的喜爱之情,大地妈妈害怕花儿受到伤害,就郑重地把它藏起来了。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冤,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阅读经验进行想象:在什么节日、生活中的什么场景中会使用鲜花?你在什么场合看到过什么花?

预设:在节日中互送鲜花表达爱意、在婚礼佩戴鲜花装点新人、在葬礼献上菊花寄托哀思,交流中充分感受花对于人类的无私奉献,理解花积极向上的形象。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

(1)引导学生想象,为什么仰望高空?花儿向上生长就是仰望高空,幻想有爱花姑娘来欣赏她,花幻想有蝴蝶来给她跳舞,花也渴望遇到知己啊!

(2)大自然是不是只有光明和美好,花在生活里还会遇到什么?学生借助生活实际想象:可能会遇到狂风暴雨,会遇到洪水的冲刷,还会遭受人的采摘和动物的啃食……

(3)为什么花儿“总是仰望高空”,为什么用上“总是”?如果去掉可以吗?引导学生体会:花儿总是仰望高空,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相机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巧妙地突破重难点,掀起本堂课的高潮,为引导感受借花喻人的写作手法做铺垫。

(4)你知道作者纪伯伦在生活中曾遇到怎样的挫折与打击吗?

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交流,感受纪伯伦的生活颠沛流离,曾在一年半的时间内痛失三位亲人,作品也遭到查封和焚毁,可是他却像花一样向着光明,依然不停地创作,顽强地生活,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诗人、画家,被誉为“东方赠予西方最好的礼物”。

(5)“我是……”这个句式在文中反复出现,课文学到这儿,你还认为仅仅是花在歌唱吗?

引导学生感受这篇文章借花喻人的写法。花在歌唱生长的过程,歌唱生活的美好,歌唱对光明孜孜不倦的追求,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同学们,请你轻轻端起书,和着音乐朗读课文。(配乐朗读课文,音乐声里,书声琅琅,余音袅袅……)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语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在语言文字的揣摩中,情感体验被激发,内心世界被触动。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和领悟诗中深层次蕴含的意义。同时,找到学生生活经历、情感体验、认知、思维与文本意境的联结点,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四、发散思考,延伸阅读

1.反复朗读文中想象奇特的句子,感受结构整齐的句子所营造出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同时继续思考:哪一个花的形象最打动你?能概括一下花的精神吗?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其实是在借花表达自己积极向往和追求光明的人生态度,用“我”来描述能使文章显得含蓄而有趣。

2.这篇课文的课题可以换成《咏花》吗?谈谈你的理由。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用第一人称拟人手法写出了花的心声,这是花在自我歌唱,作者与花融为一体了,花的理想与追求就是作者的理想与追求,因此,题目“花之歌”——“花的歌唱”是与课文内容吻合的。而题目“咏花”是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客观地歌咏花,这与课文内容是不相符的。

3.默读“阅读链接”中的《杨柳与水莲》说说这段文字与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认识奇特想象的好处,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合理运用。)

转自:“迷恋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