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统编版六上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2023/7/31 14:19:38  阅读:45 发布者:

教学目标:

1.会写“德、鹊、蝉”等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背证古诗词。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学汇报,理解诗意

1.同学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跟着老舍领略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欣赏了北京城内外丁香的美丽姿态,而从古至今,大自然的美景一直引得文人驻足流连,在数不胜数的诗词中被记录、吟咏、流传。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还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天,我们将学习新课《古诗词三首》一起来欣赏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色。(板书课题)

2.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预学,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三首诗词。

3.学习生字,注意“德”字的字形。

4.借助预学单,生说说对作者的认识,师适当补充。

5.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意思。

(设计意图:一个单元是一个整体,在导入环节,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深化学生对“触摸自然”这一人文主题的理解。)

二、朗读想象,感受画面

1.带着理解,再来读一读,可以发现三首诗词的共同点吗?

这三首都是写景诗。分别写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夜晚上饶乡村的景色。

2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柳宗元的《江雪》、李商隐的《登乐游原》等等。

3今天我们要学的三首诗词写了哪些景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宿建德江》:夜幕降临,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旁,诗人孤身夜宿,旷野无边无际,远处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和人相亲相近。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了云、雨、风、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了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看到了明月、惊鹊、星、雨、茅店;闻到了稻花香;听到了鹊啼、蝉鸣、说丰年、蛙声。

4.这一处处景物就构成了一幅幅画面,尤其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行诗句都是一幅画,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黑云翻墨未遮山。

抓关键词“翻”仿佛看到黑云翻飞、大雨将至的神奇景象。

(2)白雨跳珠乱人船。

“珠”字写出了雨点的大和圆。“乱”字仿佛看到了雨又大又猛,在狂风的推动下,四面八方地打下来。

“跳”字也能说明雨势之大使画面呈现动态的美感。

(3)卷地风来忽吹散。

“卷地风”说明风来得猛烈。

“忽”说明天气变化的突然。结合之前学习带“忽”字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剑外忽传收蓟北”“忽”字可以给人带来惊喜的感受。这突如其来的大风,吹散了乌云,也给苏轼带来了惊喜。

(4)望湖楼下水如天。

云散了,雨停了,风住了。水天一色,风平浪静。

指导朗读:一场骤雨,畅快洪漓。动静之间,变化莫测。

这是一幅多么奇特的骤雨图啊!再来西湖时,苏轼感叹“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当年的奇景依然在目,正像苏轼的快意人生。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在朗读中来感悟这一份心境。

(设计意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每句都是一幅画面,教学时抓住这一文本特点,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展开想象,并适当拓展补充,加深对关键词句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背诵古诗

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在这首诗中,我们目睹了杭州西湖骤雨忽至又转瞬而去的景象。接下来再读两其他首诗词,通过想象画面,你一定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对比阅读,体会诗情

《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

(出示共学提示:《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结合诗中描绘的画面来说说。)

1.学习《宿建德江》。

这首诗中,一个“愁”字写出了作者的心境。

抓关键词:引导学生抓住时间词“日暮”,体会此刻正是黄昏时分,人们返家的时候,然而作者羁旅夜泊,思乡的愁绪自然涌上心头。

想象画面:远处的天空因为空旷,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诗人此刻孑然一身,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此刻还有一轮孤月和他是那么亲近,孤独寂寞之情溢出言外。

链接资料: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730)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宿建德江》正作于作者漫游吴越时。作者曾带着多年的准备与希望奔人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想到自己科举失利、仕途受到打击的现实,不禁心生愁闷。

小结:诗人没有层层渲染悲苦的气氛,全诗只有一个“愁"字,却在景物的映衬下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

2.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上阅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川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喜鹊的飞、蝉和蛙的鸣叫更衬托出了月夜的宁静,这是以动衬静的写法。

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想到了丰收时的情景,这里的“说”真的是青蛙在说吗?

预设:“说”字写出了作者对丰收的盼望,闻着稻花香,想到将来的丰收情景。作者心里充满了喜悦之情。

(2)下阙写了在这安宁祥和的夏夜,作者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喜悦之中,浑然不知天气的变化。星是稀疏的,雨是零星的。作者快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个“忽”字又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预设: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此时可能是因为天黑,或是淋雨的心急,一时没有找到。而后来走过小溪,忽然就看到了“忽"写出了一份欣喜。

陆游有一句诗,写的就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欣喜,大家还记得吗?

预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对比阅读。

对比《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亮,却抒发了不同的感情。《宿建德江)借月亮抒发诗人旅途寂寞、孤独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充满了对丰收的向往,流露出愉悦之情。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写景往往是为了抒情。通过对比阅读,学生更深刻地发现两首诗情感表达的区别,再在朗读中,读出对诗词独特的体会。)

三、拓展阅读,延伸学习

古诗词中还描绘了许多的美景,大自然的景色在诗人笔下不仅仅凝固成一幅幅优美的图画,也记录了作者当时的心境和思考。课下同学们可以再来读一读。

1.日积月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快乐读书吧。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李白

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

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

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

(设计意图:课内学习得方法,课外阅读求发展。描写自然美景的名篇佳作比比皆是,推荐阅读重在实践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转自:“迷恋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