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草原》教学合计

2023/7/31 14:19:02  阅读:41 发布者:

教学目标:

1.会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意思。

3.读懂课文,说出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蒙汉情深”,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4.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情感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培养爱美的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预学,检查字词

1.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走进陈巴尔虎旗的——(生齐读课题《草原》)

2放声朗读课文,看看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生自由读)

3.借助预学单,小组分享重点字词。

4.指导书写:毯、襟、涩。

5.出示词语,生认读。

一碧千里  明朗  柔美  云际  舒服 境界 翠色欲流

渲染  勾勒 回味  洒脱  低吟  迂回  热闹

6.出示句子,生朗读体会。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轻轻流入云际。

7.默读课文,分享草原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预设:美丽、风光旖旎)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朗读描绘草原的优美语句,初步感受草原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

二、整体感知,质疑梳理

1.理解内容,提问质疑。(预设:为什么写草原又写了人呢?为什么说“而并不茫茫”?)

2.梳理疑问,聚焦主问题:草原的风光美在哪儿?

三、初读课文,想象草原美

1.快速浏览课文,概括第1自然段“光美”在相关的句子,写一写自己的感受。(预设:蓝天、小丘、羊群、骏马和大牛)

2.学习第1自然段,开启寻“美”之旅。

共学提示:(1)课第1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草原美的语句,并把感受简单地批注在旁边。(2)小组围绕一处景物讨论,全班交流。

小组借助关键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查阅资料等方法围绕一处景物展开讨论。

(设计意图:出示自学提示,借助关键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3.汇报交流,想象草原美。

出示句子: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空气新鲜与作者的高兴。指导读出愉悦的心情来。

出示句子: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引导想象,指导学法:在你脑海中“一碧千里”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预设:看不到尽头)(2)创设情境:有去过草原的吗?回忆画面并谈一谈。(3)指导朗读:借助“一碧千里”读出草原的绿和广阔,一起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出示句子: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白色的大花。

(1)比喻的修辞,动静结合。(2)这么美的语言,这么美的草原,怎么不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出示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1)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矛盾吗?

(2)“翠”是什么颜色?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

(3)出示课文插图,说说哪一处是“渲染”,加深理解。(“渲染”就是用颜色来涂抹画面,而“勾勒”就是我们用笔进行描边,勾画一层轮廓。)

(4)轻声朗读,想象“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5)方法点拨。蓝天共碧草一色,这哪里是绿色在流动,这分明是生命的泉水在流淌。难怪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我们读书不仅要读懂字面的意思,更要用心去领悟,用情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从而读出文字背后蕴含的意思。

(6)老舍为什么会用“渲染”这个词来描写草原?

(7)(出示插图)看这绿的程度很饱满就叫——翠色欲流。这草原的辽阔就叫——轻轻流入天际。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把这柔美、翠绿和辽阔之感带人句子。

出示句子: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无限乐趣。

(1)都说语言如美酒,这境界让你沉醉了吗?这境界里都有什么呢?(预设:骏马、大牛)别说你沉醉了,这种境界给作者的感受是____(预设;惊叹、喜爱)

(2)此时作者想低吟一首小诗,对比开头,谁再来说说?(3)这境界里还有__。蓝天、风、小草,这都让你有什么感受呢?拿出笔,试着写写。

小结:作者就是这样先通过描述草原的美景,再表达自己的感受,让我们也走进这美丽的草原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老舍先生对草原的描写,层层深入感受草原的美丽,更展开想象,丰富对草原的认识,最后在读写结合中初步体会作者先写景物再写情感的写法。)

四、理解提升,延展想象美

1.作者在这境界中先写景色,后写情感,从而把自己的感情融人到草原的美景之中。看过草原后,他又这样说:“这是个翡翠的世界。连江南也未必有这样的景色啊!"

2.看到老舍这样的话,你又展开了怎样的想象?带着这感受,用这些关键词,用自己的朗读再现这境界。

3.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原》去品读“人情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草原》这篇课文。上节课学习了草原的风光美,这节课我们集中来学习草原的人情美。

二、品味人情美

1.学习远迎客人。

(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上节课同学们总结出草原的人情美,那这人情都美在哪些方面呢?试着用小标题的方式概括。

(预设: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

(2)自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最打动你的地方。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人情美的,并进行简单批注。

(3)小组内分享批注,围绕一处讨论,全班分享。注意联系一处场景,抓住关键词。

主人几十里外迎接、骑马带路是蒙古人的特点,可以看出主人迎客的隆重热情,“飞”反映了主人迎客心情急切。大家朗读句子,谈谈感受。

(预设:热情)

文章有没有直接写热情?从哪里感到的?就像同学们说的,这一个字就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老舍真不愧是语言大师,通过对场面的描写就把人情写得这样鲜活。齐读,感受这份远迎客人的热情。此时再看人情美,它代表了热情。

2.学习亲切相见。

联系其他几个内容,如何体会到蒙古族人民的人情美?(注意联系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或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1)品读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体现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

(2)联系实际生活,你会这么做吗?

(3)主人客人都这样热情,可却“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为什么?尽管语言不通却能够表达了相同的意思,那就是--民族团结互助。

(4)就像那首歌唱的“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人情美还体现在哪儿?

3.体会盛情款待。

(1)品读“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这就是好客的草原人民啊。

(2)链接生活,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历。真是推杯换盏叙真情。这热情仅仅是蒙古族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么?(预设:不是,还有我们对蒙古族人民的友谊。)

(3)我们对蒙古族人民的友谊又从何体现呢?

(4)播放《草原迎宾曲》,感受蒙古族人民的好客。听过后,你对人情美又有了怎样的理解?(预设:好客)

(5)通过对远客人、亲切相见和盛情款待的学习,我们体会到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这使我们深受感动。如果说草原美景是自然美,那么蒙古族同胞对来自汉族的客人们这样热情而不辞劳苦地远道迎接。这般的盛情款待就是我们所说的。(预设:民族团结)

(6)欢乐的相聚也有离别的时候,此时,这歌声、这舞蹈都渐渐地停歇了。如果你是作者,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你又会说些什么?--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7)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呢?

小结: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难以忘怀,这都是因为蒙汉民族都是生活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的兄弟民族。我们各民族都是互利互助团结友爱的民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老舍先生在草原受到的热情欢迎,从侧面、正面感受到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进而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丰富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理解。)

三、课内外结合,延展想象

1.链接草原资料: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看到的景象,时间已过了几十年了今天的草原时是什么样?老师搜集到一些资料我们来看看,也许从这些资料中你也可以想象出未来的草原又会是什么样的。

2.写导游词,介绍美丽的草原。()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文本学习,进一步从文本情境拓展开去,可以从风光美、人情美和对草原的歌颂等多个视角展开想象,并开展言语实践。)

四、总结再现草原美

同学们,就像你们说的,这草原带给了我们太多的向往。虽然很多同学都没有去过内蒙古美丽的草原,但今天我们的心已经去过了,感受到了,让我们再次聆听一首草原的赞歌,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转自:“迷恋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