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同课异构‖潘志琴:英语学习活动观下中小学阅读教学的差异和启示

2023/7/12 11:38:04  阅读:44 发布者:

个人简介

潘志琴

江苏省常熟市小学英语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苏州市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姑苏青年拔尖人才。工作中,潜心课堂,引领区域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型;同时,也致力于教师发展研究和区域教研组建设,主持的常熟市小学英语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被评为省优秀培育站。撰写的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国家级期刊,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小学英语教与学》转载。

本文刊载于《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23年第7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以英语学习活动观来推动现有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的变革,指向学生素养的发展。英语学习活动观是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共同理念。

阅读是中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活动,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新课标在语言技能中,对理解性技能“读”提出了具体的阅读量,即课外阅读量一级(小学三四年级)累计达到1500-2000词,二级(小学五六年级)累计达到4000-5000词,而三级(初一)累计达到4万词以上。从二级的4000-5000词到三级的4万词,这是一个跨越,而支撑这个跨越的基础是小学阶段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策略的积累。这同样也对一线教师提出了要求,英语学习活动观引领下的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需要从多个维度做好衔接。本文以一次英语学习活动观下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同课异构作为案例,对差异进行分析和探讨,从差异中寻找有利于中小学阅读衔接的启示。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活动,初一和六年级教师共同执教清华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一年级起点)(六年级下册)》Unit4 Interesting fables” 单元的其中一课:Lesson 25 The young man and his dream。故事以牧羊人梦想成为水手、付之行动、梦想失败、重新梦想成为牧羊人为主要内容。二节课都是面向六年级学生,本课新单词不多,学生理解难度不大。学生对梦想有一定的概念,但是梦想是否都能实现,如何面对失败,还缺少真实而具体的思考。

三、英语学习活动观下中小学阅读教学过程对比和分析

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是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而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围绕主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解决真实问题,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教育部,2022)。这两节课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展开教学,但是活动的要求完全不同。下面就以两节课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环节进行对比分析。

(一)学习理解环节对比

1.导入话题,引发期待

导入环节属于学习理解活动的前期阶段,教师通过感知与注意活动创设主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铺垫必要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主题之间建立关联,发现认知差距,形成学习期待(教育部,2022)。在这个环节,两位教师采用了不同的导入方法(见表1)。      

[分析]

从导入环节可以看出,小学教师是从自身经历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再呈现插图,获取插图中的信息,导入课文学习。而初中教师关注的是语篇类型,从学生熟悉的寓言故事导入到本课,再利用插图直接让学生预测故事的内容和结局,体现了学生对故事的预测和表达。两位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但是初中教师的预测设计,更能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2.整体梳理,感知内容

两位教师在进入课文时,都采用了先整体梳理的方式(见表2),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这是学习理解环节对文本的初步感知阶段。

[分析]

小学老师延续导入环节的问题,看图预测牧羊人的梦想后,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发现梦想是否成功。中学教师则请学生粗读课文回答5个问题, 随着问题的回答,课文内容逐步清晰。很明显,初中教师在一开始围绕插图预测故事大致内容后,直接让学生阅读验证,了解故大致内容。而小学教师则是围绕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发现故事的结局。从对故事的整体梳理看,初中老师的节奏更快,问题指向更具体。

3.分析讨论,意义探究

分析讨论、意义探究是学习理解的核心环节,是教师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活动,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从语篇中获得与主题相关的文化知识,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感知并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教育部,2022)。本课4个段落(牧羊人梦想成为水手、付之行动、梦想失败、重新梦想成为牧羊人)的具体探究过程,两位教师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见表3)。  

[分析]

两位教师都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体验人物的感受,发现故事所传递的现实意义。学习理解的过程体现了不同的要求。

第一、语言知识的要求不同。小学教师侧重语言知识的理解、模仿和运用,初中教师侧重对语言意义的深入理解。比如在梦想成为水手环节,小学教师注重学生的语言模仿和情感体验,通过语言表达来体验人物心理。初中教师也询问了同样的问题,即牧羊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但是她没有拘泥于文本语言的体验,而是在信息获取之后,直接转向了信息和人物命运之间的关联探讨。很明显,初中教师更关注语言表达的象征意义。

第二、语篇意识的把握不同。在教学中,可以看到小学教师侧重梳理文本信息,体验人物情感,没有刻意去关注语言的结构。初中教师的课则体现了对语篇意识的关注。教师不仅关注语篇类型,在课堂中前后呼应寓言的特点,教学中也关注语篇知识,关注语言的结构和表达特点,从语言表达特点中去挖掘人物的心情变化和性格特点,对人物做出进一步的评价。比如梦想成为水手环节中作者为什么要使用反义词,重新梦想成为牧羊人环节中,教师问学生:How many times can you see sheepin Para 4 & 5 ? sheep的反复出现来感受人物此时的心情与愿望。

第三、学习方式的途径不同。小学教师侧重提供支架,引导学生理解运用语

言之后再感悟人物心理,而初中教师侧重关注学生文本信息的独立获取与梳理,设计概括与整合等理解活动,关注信息间的关联,从语言结构和表达特点去推断人物的心理和品质。比如付之行动环节,小学教师围绕故事,设计了语言训练活动,从听音填空到看图复述,提供支架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最后让学生换位思考,推断和分析人物性格。初中教师则通过问题引领,直接让学生提炼和归纳信息,评价人物为了实现梦想所做的孤注一掷的行为。

第四、主题提炼的角度不同。从两位教师的活动看,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两位教师都在提炼相关的主题意义,通过学生的换位思考来深化主题意义的理解。比如在付之行动环节,小学教师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在梦想失败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把事情做好,做水手应该做哪些准备?初中教师的提炼维度更多元。在梦想失败环节,设计了表演活动,跳出了悲剧的色彩,让学生以邻居的身份来劝慰主人公,将学生的思维打开,引导学生辩证地看事情。在重新梦想成为牧羊人环节,当牧羊人又开始做梦时,提醒学生,这样的行为并不可取,梦想可以很大,但是要脚踏实地。

(二)应用实践环节对比

应用实践环节,是在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基于所形成的结构化知识开展描述、阐释、分析、应用等多种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内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加深对文化意涵的理解,巩固结构化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育部,2022)。在这个环节(见表4),两位教师都设计了复述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故事内容,内化本课语言。

[分析]

从两位教师的复述活动看,小学教师侧重提供语言支架,引导学生根据关键信息和

,回顾和整理故事内容,运用本课语言结构来复述本课故事。而初中教师则更多的体现了复述活动中的策略引领,教师只是呈现了每个环节的主题和关键词,让学生根据故事发生发展回顾故事,尝试独立的表达。

(三)迁移创新环节对比

关于迁移创新类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与作者或主人公的态度和行为,开展推理与论证活动,学会赏析语篇的文体特征,把握语篇的结构,发现语言表达的手段和特点(教育部,2022)。这个环节,两位教师同样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见表5)。

[分析]

在这个环节,两位教师的落脚点又不同。小学教师从一些著名人物故事中,将个人梦想延伸到家国梦想,体现了英语教学中积极的价值引导。初中教师则紧扣语篇特点,从故事内容回到了寓言的意义,呼应本课开头,迁移运用,引导学生围绕不同的寓言故事,依托相同的文体特征,在不同的寓言中体验人生可能会有的起起伏伏。

四、从中小学阅读教学的差异中得到的一些启示

两节课环节相同,基于不同年段的要求,具体的学习过程和分析的深度不同。立足小学,可以从差异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改进

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教师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做出了理念上的引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深入的领会和转化。

1.落实阅读教学的多维融合

英语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实施要通过融合语言、文化、思维和学习能力发展的系列学习活动加以落实(王蔷,2022)。

在融合性方面,小学教师将语言学习和故事情境进行了融合,但是在学生的思维以及学习能力发展方面的关注度还不够。教师设计的活动相对比较单一,在看看、听听、说说等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活动以观察与分析为主,而体现概括、推理和批判等高阶思维的活动不多。本课难度不大,有了插图的提示,关键信息的获取就显得比较简单。所以,基于文本内容和六年级学生的学情,可以通过问题引领让学生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和深度思考,提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真正实现从深入语篇到超越语篇的阅读价值。

2.突出阅读教学的活动主体

活动观凸显出学生是所有学习活动中主动探究意义的主体(王蔷,2022)。小学英语课堂中,可以看到教师的牵引和支架比较多,学生的探究基本都在教师具体的框架下进行,导致有些活动学生只是被动的配合,机械的参与。阅读中,只有教师适当的放手,学生才有更大的空间,比如初中教师提问:What actions can show his strong will to realize his dream? 学生就有了对文段的整体阅读、主动梳理和提炼的机会。小学阅读教学,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以有价值的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基于课程内容的教学改进

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构成。围绕这些要素,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持续发展(教育部,2022)。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同样要围绕新课标课程内容要求展开教学。

1.增强学生的语篇意识

从活动看,两位教师对语篇的重视度完全不同。新课标将语篇纳入课程内容,重在突出语言的整体性特征和语篇所具有的传递意义的重要功能(梅德明等,2022)。初中教师关注本课的语篇类型。教师将本课故事放在单元整体中解读。所以,教学中前后呼应,围绕寓言特点展开教学,在故事结尾提炼寓言写作的目的和意义。初中教师也关注语篇知识。语篇知识是有关语篇如何构成、如何表达意义,以及人们如何使用语篇达到交际目的的知识(教育部,2022)。比如初中教师在重新梦想成为牧羊人这个环节,让学生寻找句子中有几个“sheep”,通过词语的重复来感受人物的心情。这些都给了小学教师一些启示,阅读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篇意识,引导学生在接触不同有意义的学习素材时,关注语篇知识,把握语篇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点,进而在阅读中深度理解文本,体验人物情感。

2.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学习策略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情感管理策略等。其中认知策略有助于学生釆用适宜的学习方式、方法和技术加工语言信息,提高学习效率(教育部,2022)。新课标认知策略二级有这样的内容要求:借助图表、思维导图等工具归纳、整理所学内容。认知策略三级中有这样的内容要求:了解和运用各种阅读技巧和策略,如预测、略读、猜测词义、推断、理解篇章(或语篇)结构和指示代词的指代意义等,提升阅读的兴趣与能力(教育部,2022)。从初中教师的课中可以看到,教师的设计既有二级的认知策略内容要求体现,也有三级的认知策略内容要求体现。比如故事导入时的预测、梳理大概内容时的泛读,故事精读时的推断,在故事复述环节的五指复述法等等,体现了教师不同阅读策略在不同阶段的应用。对比初中教师的设计,小学教师课堂中阅读策略的运用还不够灵活,有一些也流于形式。比如在梦想破裂环节小学教师播放视频,当学生看到大船倾覆后,再让学生预测故事结局,这样的预测也就流于了形式。所以,小学课堂中教师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和灵活运用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五、结语

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总目标一致、理念一致的基础上,以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助于中小学的有效衔接。基于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从小学看初中,我们要进一步领会英语学习活动观,落实阅读教学中的融合,突出阅读教学的主体;也要进一步紧扣英语课程内容展开教学,增强学生的语篇意识,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段目标之间具有连续性、顺序性和进阶性(教育部,2022),只有做好衔接,才能真正落实年段目标的连续性、顺序性和进阶性。

一次活动案例不能代替中小学阅读教学的所有差异,但是管中窥豹,对我们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常见的模式化、浅层化阅读,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反拨作用。

本文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四期立项课题“英语学习活动观下中小学阅读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JY14-L65)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蔷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英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梅德明、王蔷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一年级起点)(六年级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2月第1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教研室)

转自:“小学教学设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