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崔允漷:如何设计每一堂课的学后反思?

2023/5/30 15:41:34  阅读:33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小学老师参考 ,作者崔允漷

反思是成长之母

不会反思的人,可以说不是“人”,因为人跟低级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会反思。不会反思的人,就是“两次掉进同一条河”的人,会犯重复性的错误。持续反思的人,就是人格不断健全和成长的人,而高级专业的反思是需要学习或者被教的。也就是说如果不学习反思,没有人引领和指导反思,那这个反思可能是低级的,或者不太专业的。

新课标的灵魂是核心素养,老师教下去的如果还是知识和技能,留下来的怎么会是核心素养?从知识与技能到核心素养,如何实现这个转变?以开车为例,有了知识和技能,如果没有情境,永远不会有开车的能力。有了能力之后,如何培养素养?一定要反思,要悟。

反思是从双基到核心素养的唯一路径。

如果我们把整个育人过程进行分解,从目的出发,教育方针是“想要得到的美丽”,课程标准是“看得见的风景”,课堂教学目标就是“做得出的产品”。那为什么这样分解?因为要评价,如果不要评价叫做教育思维,课程思维和教育思维最大的区别就是课程。基于目标的评价,要实证的、要做出来的,所以是一层一层把课标具体化,这个具体化的过程就是不断审视实证的过程,是理想不断变成现实的过程。

育人过程不分解不行,不具体化,就没法教,你教了也不知道学生到底有没有学会,所以从目的到目标具体化后,就得关注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技能。有了知识与技能,加上情境,即形成了能力,能力再加上学后反思,最后达成核心素养。

这就是整个育人的过程。

新课程需要“新”教案

教案不新,课堂不会变;课堂未变,课程难新。课程需要新教学,新教学第一步就需要新教案,新教案就像第一粒“纽扣”。

从新课标到新教材,这是第一次落差,叫教材落差;从新教材到新教案,这是第二次落差,叫教学落差。教学落差是新课程推进过程中最大的落差。

所以基于课程来讲,新教案非常重要,是新课程推进中的关键环节。

那么新教案到底怎么新呢?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案,到底怎么写?

● 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怎么组织?单元也可以是项目,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单元,可以是大问题,一个问题来组织这个单元,也可以是大观念,或者叫大概念,因为生物学课标就是叫概念,准确讲应该是大观念(Big idea)。组织新教案就是素养导向,因为整个课标都以核心素养为纲,在课程视角学习立场进行单元设计,然后再讲学习立场,学习立场的教案是以学生怎么学会的,把学生的经验设计出来。

因此,新教案要坚持素养导向、课程视角、学习立场、单元设计。

它主要有六大要素:单元名称与课时、单元目标、评价任务、学习历程、作业与检测、学后反思。其中,评价任务是关键,学后反思是重点。

1)单元名称与课时

关于单元名称,项目的名字其实就可以作为单元的名字。课程一定要有时间,没有时间就不是课程,所以每个单元都要说清楚用几课时来落实这个目标的。

2)单元目标

依据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情确定素养目标,即把想得到的美丽变成看得见的风景,变成做得出的产品。

3)评价任务

有目标之后不要写重难点,一定要写评价任务,评价任务是关键,是承上启下的。

评价任务为什么是关键?课堂教学要有目标导向,如果有目标没评价,就等于没目标。把评价任务想好之后,再设计教学过程,并把评价任务嵌入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学评一致。

4)学习历程

分课时是在单元的视角下进行分课时设计,把学生从“不知到知”“不会到会”的整个过程设计出来,这是我们的专业领地。家庭教育跟学校教育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此,学校有课程,家庭没有课程,社会教育也没有课程,所以学校是个专业的育人机构。

5)作业检测

怎么把学习的过程整体设计出来,就要伴随学习任务,该做作业还是要做的,该检测还是要检测的。

6)学后反思

最后是学后反思。为什么学后反思是重点?因为,只有经过学后反思,才能悟出核心素养,才能养成必备品格,才能够具有关键能力,这就是学后反思的价值。

如果教了之后不反思,教下去的是知识和技能,留下来的还是知识与技能;教下去的是狗头,留下来的还是狗头。我们现在就是这样教的。要教给学生一只狗,第一章教狗头,第二章教狗身,第三章教狗腿,第四章教狗尾巴。考试也这样考,叫双向细目表。狗头考了解,狗身考理解,狗尾巴考简单应用。考了100分都不知道什么叫狗。

现在老师很忙,学生也很忙,忙到最后一地鸡毛。

● 新教案的定位

第一,新教案是课程计划,帮助学生学好教材的教育方案、专业计划。

第二,新教案是认知地图,有目标、有内容、有路径、有反思、有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拥有明确的目标和达成目标的学习路径。

第三,新教案是学习档案,它由老师设计,但是要学生自己参与建构,包括课堂练习,反思路径。将学生课程、学习过程在一个学历案留存,一个学生一个档案是比较重要的。

第四,新教案是互动载体,是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互动的文本。

第五,新教案是监测依据,利用规则抽样,了解学科学业质量情况。

● 新旧教案的定位

以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为例,对比新旧教案。可以看到,旧教案还是按照课时来设计,教学目标也还是以老师为主语,到2014年、2017年一步步改变,开始单元学历案。

那么,到学校里怎么运作?分4个环节。

第一步要做好规划,把单元规划好;

第二步分单元设计,每个单元六个要素,每个单元设计(包括项目学习)要把六个要素设计好。只有单元设计好后,课程才会发生变化。因为刚开始单元导入,最好要单一小节,过程还是要学知识、要学技能;

第三步,采用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对话互动等方式,实施课堂教学;

最后,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评教、教师自评、学历案评估、基于证据的改进等各种方式进行评估,这就是单元学历实施的模型。

如何设计学后反思?

我们建构了一个模型,叫做学后反思的三阶六级水平。

一阶水平主要是复述。比如很多老师会问学生,今天我们学了些什么内容。

二阶水平是关联。首先是把知识结构化,然后再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跟“我”建立关联。

三阶水平是升华。把认知变成情感,通过学的东西形成自己的观点,解决真实情境下的问题。然后是根据学后反思水平目标来设计反思路径。

以生物学科为例,这是王桂花老师设计的学后反思。

第一种反思是比较低级的反思,也就是回忆一下所学的内容,但优点是将内容置于一个知识结构中来反思。第二种反思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模型法在生物学中有什么作用呢?”这样的反思,相对就更加高级了,就形成了一种观点或解决了问题。

以地理为例,熊燕老师设计了三个问题: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关于降水的哪些知识?

②在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时,你有哪些经验跟同学分享?你能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吗?

③你能说说你家乡的水利工程是如何根据降水的季节变化来调节水量分配的吗?

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在做复述,第二三个问题是在做转化。

学后反思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和表现方式,比如拇指法、标签法、等级法、交通灯法、3-2-1法、21愿望法。

拇指法。它有三个手势:不懂,求助,懂了。老师结束课堂之后,根据学生的手势,就可以大概了解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基于此,再作出新的决策。

标签法。有这样四种图形,每一种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思,但是回答的指向不一样。

第一个图标——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第二个图标——有没有什么内容让你感到惊讶?

第三个图标——今天所学的东西对你有用吗?

第四个图标——你想过为什么要学习今天的内容吗?

不同的学生会给出不同的牌子回答不同的问题,这样做既简单又方便。

321法。在一堂课结束的时候,让同学们讲出“3点学会,2点疑问,1个观点”,或者说“3三点学会、2件趣事、1个问题”,这就是321方法。

当然也可以在不同的情况时变换一下,例如21愿望,两个星就代表学生喜欢的,或者学生学会了两点。一个愿望是我有一个求助,就代表我还有什么困惑等等之类的。都属于一种非常简易的反思方法。

后两个方法尤其适合低年龄段的学生,便于老师了解学情。老师千万不要说,同学们,下面是反思时间,请大家自我反思。一定要有方法、有技术,才能落地。

║║║

学后反思的设计,要把这四个方面考虑好。

第一,反思一定要立足于所学所教的内容,然后对标素养,这个内容到底要通向什么素养?现在学科核心素养至少要对准一个重要标准,如果一个都没对准,怎么能说它是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呢?

第二,反思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反思是要教的,需要引领的,需要老师设计反思支架和路径。

第三,如何在学习方案里面呈现反思?反思一定要定位于学习指南,就是要明确告诉学生如何反思,呈现方式既要简洁又要美观,让学生喜欢。

第四,设计好学后反思之后应该如何使用。

学后反思不是课堂小结,有老师喜欢说,“这节课结束了啊,大家反思一下”。还有老师会说,“同学们,下面是反思的时间,请大家自我反思”。不要老是把反思当课后作业,在课后作业里面说需要反思一下,让学生回家反思。

你想想看,你让学生反思什么?

不是每个人生下来都会反思的,反思要你教,要你去引领,要你设计好支架。反思是从知识技能到素养养成的学习经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每位老师都应认真对待。

来源 | “中小学老师参考”微信公众号

作者 | 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转自:“星教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