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一线老师的写作素材从哪里来?

2023/5/30 15:40:51  阅读:34 发布者:

1996年,我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规模很小的一所乡村学校,也就是我的母校。当时教育信息闭塞,学校教研氛围不浓,每个老师都是一门心思想着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根本没有意识到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对一个初上讲坛的年轻教师有多么重要。

再则,一个农村出来的老师崭露头角的机会少之甚少,学校本身教研团队的力量又极其薄弱,在不知不觉中虚度了几年最宝贵的专业发展黄金期。

2008年开始,我干脆心无旁骛地潜心钻研教学,重新梳理过去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与工作经验。

通过阅读教育专著和订阅网络教学期刊,积极主动参加各类教研活动,撰写教育教学随笔,而记录的过程就是自身成长的过程。

也许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故吧,很多教师想写作,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写作实际,和大家谈谈如何寻找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从课堂教学中来

一节经过专家团队倾心打磨的公开课或研讨课,必定是最能展示区域当下最新的教学理念和课改成果。

从导入的艺术到结束时的反馈小结,从课前精心预设到课堂中始料未及的生成,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到学习素材的有效利用,以及学习过程中师生迸发出的智慧火花等等,都会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精心设计和精彩演绎。

像这些,都可以写成一节赏析课,也可以几节课横纵对比加以提炼总结,把一堂课的成功或遗憾之处记录下来,能给人启迪和借鉴。

记得有一次我参加市优质课评比活动,课题是清一色的数学总复习内容。当时分配到各县的听课名额不多,我是私下联系主办学校的老同学开后门,最后才争取到的听课机会,当然听课也格外投入,记录也很详尽。

如何真实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如何唤起学生记忆,培养学生整理复习和知识串联的能力?如何避免炒冷饭机械重复?这是复习课关注的重点,既是教师的盲点,又是学生的痛点。

于是,我结合优质课精彩课例片段整理出《复习课:化繁为简,由厚到薄》和《让解决问题教学“根”深“叶”茂》参加县论文评比分获一等奖,撰写《解决问题教学要经历数学化过程》发表在省最权威教学期刊《教学月刊》上。

又譬如区域内的小范围教学研讨课,也是有很多地方值得记录和提炼。

有一次,两位学校骨干老师分别上“用字母表示数”和“方阵问题”两门课。我仔细对比分析,提炼出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理念吻合的课堂教学观,以及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面临亟需解决的教学困惑,撰写出《课堂教学切忌“舍本逐末”》发表在《新课程教学案例》上,《凭什么,让学生难忘》发表在《黑龙江教育》期刊上,同时被《教育时报》转载。

写作素材从工作实践中来

从教研组长到学校校长,几乎每个工作岗位我都历练过。在学校管理和具体工作实施过程中,我都要问一问自己,我的活动方案详细周全吗?活动效果是否达到预期?还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地方?

在具体的管理中,我们都要带着审慎的态度进行“回头看”,不断反思,深刻总结,以备下一次活动开展更趋完善更具实效。

如此,我们就会发掘周围不断涌现的一个个鲜活教育故事和管理案例,对变化中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可以采取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教学调查等体裁形式来撰写。

对于学校长期的发展规划、领导任用、特色课程,在少先队的阵地建设和班主任班级学生管理等具体繁琐的实践工作中,是否存在困惑或有什么地方值得他人借鉴的工作经验、管理思想和教育智慧,这些工作实践都是写作素材的好来源。

于是,我撰写了《少先队文化建设浅见》发表在《辅导员》杂志上;《巧设留白,让班级管理更智慧》发表在《班主任之友》。这其中的鲜活案例素材都是来自身边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

写作素材从教育新闻中来

每天,我们都要在报刊和网络上读到一些教育类或学科专业类新闻,对于时下新闻的教育焦点和热点,我们是一晃而过还是掩卷而思呢?我喜欢有一番自己的思考。

比如,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好课的标准又是什么?教学改革最前沿地区的典型做法成了很多县市争相效仿的样板,也一时成为当时教师热议的话题和事关评课议课标准的制定。

我在考据的基础提出自己的观点分享,写了篇《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阐述了一节好课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只要基于学生的本体立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都是一节好课。

写作素材从专著阅读中来

一位渴望成长的教师应该过一种读写为伴的生活。大量的专业阅读会引发教师对专业的思考,进而生发表达的欲望。

我们在阅读某位教育名家的文章、著作时,有时会对其中的文字深以为然,有相见恨晚之感。这时,我们可以选择名家某一句或某一段教育箴言予以阐述、演绎,让这些箴言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

我们在阅读名家著作时,一定要养成记录反思的习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教师自身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我读很多杂书,但每月坚持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写一篇读后感,发表在博客或公众号上。

有次,《温州教师教育》的杂志编辑在网络上看到我的文章,就主动联系并向我约稿。

写作是很孤独的事,要耐得住寂寞,扛得起失败。无数个黑夜和黎明你都会在和枯燥的文字打交道。没有人天生就会写文章,能写文章的人总是从一次次的“泥牛入海无消息”中走出来的。

因此,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非常重要,但切记莫功利化,一切的写作以发表和获奖为目的都是不长久的。

实际上,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带上一颗善于思考的头脑,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你会时时有文思泉涌的感觉。

后来,我各种职称和教学荣誉评比都是一次性通过,在县域内交流选调笔试和试课中名列前茅,也是与长期阅读和写作的功劳是分不开的。

作者 | 林继论(浙江省龙港市云岩学校)

转自:“星教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