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高质量的单元作业设计策略(附案例,可参考)

2023/5/30 14:03:18  阅读:51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星教师 ,作者柴苗

作者 | 柴苗,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实验小学 数学教师

星教师(IDnew_jiaoshi),寻找“星星般明亮闪烁的教师”,共创教学场景中真实问题的创意解决方案。

测量产生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作为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所以数学新课标(2022版)的学业要求:三年级学生能描述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能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能在真实情境中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只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计量单位相互间的联系感知较少,总是单个的感知学习,没有把各单位联系起来。“千米”和“吨”属于小学阶段的大计量单位,学生对大计量单位实际数值的感知是不清晰的,模糊的。学生不能借助已有单位推算出新单位的相关知识,推理能力较弱。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我通过设计单元作业的形式,以培养学生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的关键能力为目的,让孩子在“量感”的学习中,找到乐趣。

01

三个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让模糊的“量感”变清晰

策略一:“联”——育人为本,整体结构推进

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宗旨,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体现“作业育人”功能的作业设计。三上“测量”单元作业以“家乡的桥梁”为主线,富有人文气息,整体结构化推进,一“镜”到底,给学生沉浸式体验,在不知不觉中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渗透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学生带着数学的眼光走近家乡的桥梁,既整体感知计量单位,又激发了浓厚的爱乡情怀,展开结构化学习。

策略二:“展”——素养立意,丰盈充实量感

“量感”基于内涵理解,量感主要表现为三个维度:

维度一,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

维度二,对度量意义的理解。度量意义的理解,主要反映在“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对真实的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会在同一度量方法下进行不同单位的换算”三方面。

维度三,真实情境下的测量估计。在度量单位的评价中都需要以量感的这三个表现维度作为重要依据。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

1.深度体验,稳固量感

计量单位的学习是需要体验的,其形式可分为基于工具与身体体验两种。在此作业设计中先用“一步”“一拃”进行身体体验,再用尺子测量,如此工具与身体定量刻画交织发生,丰厚的经历促使学生对长度的感知经验由模糊到精准。

【样题组1

宁海县某村里有一座古石头桥,名叫戊己桥。它是宁波市的十大名桥之一,被誉为浙东第一石长桥,也有专家称它为中国最长的柱脚式石桥。

1)戊己桥的桥墩由长度为3米的长条石互相榫接,小学生明明一步约长30(    ),大约走(    )步能走完一块长条石。

2)明明用手比量了长条石的宽,约4拃(zhǎ),大约(    )厘米,厚约3拃(zhǎ),大约(    )厘米。

3)明明把尺子插入水中,测量了两块石头到水面的距离。观察下图,填写测量结果。

【样题组2

奉化卧渡桥是宁波唯一木拱廊桥。它的最特别之处在于桥身构造——叠木为梁,以多根梁木巧妙别压穿插,搭接而成为拱形结构,为中国所独有。

制作廊桥模型需要用到下面各种规格的小木棒,你知道这些小木棒的长度吗?

【设计意图】:经历真实情境下的测量估计,从非标准单位到标准单位,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不同测量方法的变式,感悟工具测量的本质。明确分米与厘米、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将“满十进一”和单位长度的表象有机整合,形成结构网络。

2.由“1”到“几”,扩展量感

1毫米到几毫米、从1分米到几分米,简称从“1”到“几”。这个过程是新度量单位进行计数和等价单位转换的核心,也是长度单位量感形成的关键。对单位表象进行不断累加要靠推理、想象来理解,为学生进一步认识“量”积累了活动经验。

【样题组3

填一填,画一画:

1)蚂蚁,被称为动物界中的“大力士”。它们外形娇小且结构简单,一般的蚂蚁体长和4张身份证的厚度差不多,大约4(   );较大的蚂蚁体长和我们三个指甲盖的宽度差不多,大约30(   )。

2)根据上面的信息,请用线段表示出较大蚂蚁的体长。

【设计意图】:度量的核心要素是度量单位和度量值,关键是建立“一个长度单位的观念”,“数”出度量单位的个数。在学生建立起1毫米的单位表象后,通过4张身份证的叠加,引导学生体会“单位迭代”,建立4毫米的量感。由“1”到“几”的活动体验帮助学生扩展量感。

3.推理想象,发展量感

大计量单位具有不易表征、不易体验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是从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形象思维主要借助感性认识产生联系,具有直观形象性,学生的合情推理往往依赖直观具体的感性经验。

作业设计中借助感性材料,促使学生直观感知大计量单位的数值,使大计量单位的表征形象化,借助合情推理获得体验,为演绎推理提供基础。

【样题组4

大象有一个标志性的长鼻子,最重能举起重达1吨的重物,也能捡起来渺小如花生米的小东西。如果一袋小包装花生米约重250克,几袋这样的花生米约重1吨呢?(可以借助下面的表格算一算,填一填)

【设计意图】:本题从桥梁能够承载如此巨大的质量,过渡到动物世界中也有很多大力士。借助表格用小质量的叠加来体验1吨有多重。明确克、千克、吨之间的关系,使大计量单位变得具体,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策略三:“延”——链接生活,铺垫孕伏未来

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其中数学的语言可以简约、精确地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关系,构建普适的数学模型表达和解决问题。

【样题组5

卧渡桥位于奉化区萧王庙街道袁家岙村。明明一家游览完袁家岙村后,打开地图准备去往下一个景点。

1)从袁家岙村到溪口风景区的路程长14千米,比溪口到五龙潭的路程近6千米。

2)从溪口风景区到五龙潭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3)爸爸开车从袁家岙村经溪口风景区到五龙潭,总路程是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在游览景点中既体会长度的有限可加性,又运用几何直观,建立数与形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还孕伏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延伸未来。

【样题组6

明明看到有一支自行车队从袁家岙村往五龙潭风景区方向骑去。假设自行车队4分钟能骑行1千米。

1)照这样计算,自行车队40分钟能骑行多少千米?

2)从袁家岙村到五龙潭风景区的路程长31千米,请在上图中用“△”标出40分钟后自行车队的大概位置。

【设计意图】:连续两问分别孕伏“归一问题”和“分数的初步认识”内容,尤其第2问,借助几何直观有助于把握数与量的本质,明晰思维的路径,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高阶思维。

【样题组7

据统计,宁波境内遗存的古桥梁有415座。这些古桥,有许多依旧在履行着使命,它们连接着往昔与今朝,沟通着当下与未来;这些古桥,见证着宁波淳朴的风土人情,承载着悠长的历史文脉……

为保护古桥,桥上仅限小货车通行。如果用下面两辆车运输10吨沙土,从古桥经过。每次每辆车都装满,怎样安排恰好能运完?你有几种方案?

【设计意图】: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用列表策略,有序思考方可不重不漏,同时增强文物保护意识。通过经历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学生初步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交流方式。列表法也将在未来的学习中用来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

02

用单元作业回顾、评价表,改进教学

评价的作用是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所以在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中,我运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三个维度展开对作业的回顾与评价,从书写端正、按时完成、学以致用、及时订正四个角度进行开展,提升同学的参与积极性。

同学们,请回顾自己本次单元作业的完成情况,然后完成下表:

03

优秀的单元作业设计需要优化优化再优化

这里,我也向老师们分享一些设计构想与作业使用效果。在内容上,以家乡宁波的桥梁为情境,能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同时指向学生量感和几何直观的发展,非常有助于核心素养的落实。

此外,设计之前,我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步实现作业分层,让学生的自主选择成为可能,给每个层次的孩子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创造自我提高的机会。

最后,有布置就有反馈,有解难答疑,有堵漏补差,有拓展提高,让作业从设计到落实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其实,教师在“依标设计”的前提下,应以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为突破口,让学生亲近作业、乐于思考、发展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增长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必备品格。长此以往,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数学素养就会静悄悄地培育起来。期待这份单元作业设计,能给一线教学的老师们带来更多思考与探索。

转自:“中小学老师参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