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小学项目化学习中驱动性问题的设计

2023/5/24 17:55:21  阅读:64 发布者:

【摘 要】 项目化学习承担着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教师如何在项目化学习中设计驱动性问题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基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学生的兴趣源泉、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定位学生的角色导向等途径设计驱动性问题。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  驱动性问题  问题设计

项目化学习作为当今全球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已成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项目化学习是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概念的思考和探索。由于小学年龄段的学生难以接受比较抽象和庞大的本质问题,所以将其转化为驱动性问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投入。如何在项目化学习中设计高质量的驱动性问题是教师在实践中应当予以重视的问题。

要设计一个高质量的驱动性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驱动性问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夏雪梅博士是这样定义的:驱动性问题是将比较抽象的、深奥的本质问题,转化为特定年龄段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其次,要掌握驱动性问题的特点,即指向性、真实性、综合性、挑战性、开放性。基于此,笔者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项目化学习实践中对驱动性问题的设计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研究。

一、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驱动性问题

纵观不同学者、专家对项目化学习特征的描述,不难发现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同一个要素,即“基于真实的驱动性问题”。高质量的驱动性问题应该是基于学生实际生活的真实问题。将项目化学习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联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项目化学习对于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意义,因为驱动性问题同样可能也是一个复杂难解且结构性差的问题,学生难以直接获得问题的答案。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促使学生经历一个从现象到问题、分析、实验、迁移、转换的过程,完成一项源于真实世界的深度学习。

与学生实际密切联系的莫过于学习生活了。文具用品的地位在小学生心目中可谓是“不容小觑”,因为它们是令学生觉得既依赖又亲切的学习好伙伴。各种学习用品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担当,其中铅笔、橡皮在学生的眼里就好似“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一对死对头。“橡皮为什么可以擦铅笔字迹?”这是由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这也是成年人都会忽略的问题,因为我们每个人从开始握笔学写字时就是这样认知的。但这个问题是从学生视角出发产生的,于小学生来说是个值得探究的好玩的问题,并且衍生出“是否只有橡皮可以擦铅笔字迹,还有别的东西也能擦铅笔字迹吗”这样能引发学生进阶思考的问题。

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不仅要知道铅笔、橡皮的成分,还要知道一些关于铅笔在纸上留痕的原因、橡皮擦掉字迹的原理,最后还要通过使用其他物品来擦除不同类型铅笔在纸上的字迹的试验来检验效果、比较优劣,最终形成报告得出结论。在真实世界里,问题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复杂些,要考虑到问题提出的情境和学生视角。由教师培育并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学习能力,带领他们经历探究性的历程,是非常有意义的,而学生在这方面的探索是认真的,是实在的。

二、挖掘兴趣源泉,设计驱动性问题

要调动好奇心强且兴趣广泛的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需要为他们营造一个由求知欲驱动的学习氛围。在项目化学习中,高质量的驱动性问题就是要让学生看到它就会产生兴趣,有动力去探究。

我们可以在驱动性问题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因子。笔者发现,在“吃穿住行”的活动项目中,凡是涉及美食话题,学生马上就能打开话匣子。由此可见,“吃”是学生热衷的话题,也是教师可以借此发掘学生兴趣的泉眼。例如,在探究水果对健康生活的影响的活动中,教师在入项时导入的问题非常直白:老师发现营养配餐的要求中建议每天都要摄入一定量的水果,你喜欢吃怎样的水果呢?通过现场调查,能得到“大部分同学喜欢吃口感偏甜的水果”的结果。那么一个能勾起学生兴趣的问题链也就产生了。吃起来很甜的水果含糖量真的很高吗?如果家里有糖尿病人或需要控制饮食的人,他们是否就和这样的水果“无缘”了呢?你会建议他们吃什么水果呢?

这样的问题既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思维的冲击,因此会产生兴趣或认知冲突。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首先要调查同学们喜欢哪种口感的水果,呈现调查结果;其次要弄清楚水果的“甜”应该如何界定,是否和口感一致;再者要了解正常人与糖尿病人或需要控制饮食的人在水果食用方面的区别;最后,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人群提出合理的水果食用建议。学生在类似问题的研究上态度是积极的,动力是充足的,情绪是高涨的。

三、激发挑战欲望,设计驱动性问题

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项目化学习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且由于具有认知负荷,需要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同时在学生各自的努力和相互的合作下,又是可以解决的问题。

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多年“纸桥承重”的活动项目研究,它是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涵盖科学、数学、美术等学科),兼具挑战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纸桥承重”由于原理易懂、实践性强、易于操作,深受青少年的喜爱,是一项兼顾动手制作与创新实践的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又能锻炼团队的合作与分工能力。“纸桥承重”被冠以“挑战”之名,对小学生而言无疑就是一剂“兴奋剂”。“纸桥承重挑战赛”是学生非常期待的比赛:根据挑战规则,各组合作设计一座可以承受一个小学生重量的纸桥。这既是规则,也是驱动性问题的源头。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完成项目,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的差异,需要教师对该项目有缜密细致的思考,帮助学生将该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相关的子问题链,形成若干子项目,使该项目的实施贯穿于中高年级之中,以期最终完成项目的学习任务。要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先要了解纸张的特性和各种变形结构,掌握纸桥搭建的基本结构,然后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完成相关的研究:桥墩的高度、桥墩的位置、桥墩的形状对纸桥承重有影响吗?学生以控制变量实验为载体,通过对比、分析找到一定的承重规律,发现在相同条件下纸桥能够负荷更多承重的可能,最终根据挑战规则共同设计可行性方案,合力完成纸桥的制作去应对挑战。无论成败与否,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充满惊喜的,其意义和价值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

四、定位角色导向,设计驱动性问题

项目化学习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渴望的,从而促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走进真实世界去迎接不同的挑战。安德鲁·米勒将巴克教育研究所PBLWORKS团队开发的PBL项目的驱动性问题分为常见的三类:哲学/争议导向、产品导向与角色导向。其中,角色导向是一种非常适合在小学项目化学习中进行驱动性问题设计的思路。孩子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富于幻想的他们因为充满童真对虚拟世界中的虚构人物有着无限的憧憬,又因为渴望长大对真实世界的成人角色有着无限的期盼。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角色,以解决问题或完成项目。

学生为了能够专业地进行“角色扮演”,必然会主动地去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的潜能。上海是一座包罗万象的大都市,有着不少适合青少年获取知识的场馆资源,尤其是各类博物馆更是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喜爱,它们就藏身于我们熟悉的大街小巷之中。“作为一名文化导游,我们如何向大家推荐上海本地适合青少年参观的博物馆?”这样的问题就能够促使学生代入角色立场。

面对这样的角色任务,学生首先要上网收集博物馆资料,初步筛选整理出符合要求的博物馆清单,同时还要从中选择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进行实地参观体验,然后设计具体针对性的调查问卷,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完成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掌握哪些博物馆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及其原因,最后整理出一份适合青少年参观的博物馆推荐清单。学生在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中,能够感受未来的无限可能,体验学习的快乐。因为像大人那样成功地完成角色任务是他们追求的终极目标,驱动他们开展更多的亲身实践,成为心智自由的终身学习者。

参考文献:

[1] 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 张丰.重新定义学习:项目化学习15[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

(本文作者单位系上海市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学》20217AB《课程教学新变革专辑》)

转自:“第一教育专业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