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指向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教学实践研究:以“给学校图书馆提出优化建议和方案”一课为例

2023/5/24 17:50:44  阅读:33 发布者:

【摘 要】本文以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给学校图书馆提出优化建议和方案”一课为例,探讨如何围绕培养学生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进行项目化学习设计。

【关键词】创造性问题解决 创新能力 真实生活问题 项目化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需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愿意去思考新的问题和挑战,也需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产生了“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是根据创新教育理论,遵循数学课程标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以数学问题为依托,以讨论探究为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健康个性为目标的教学活动。

为此,我结合沪教版四年级上学期“通过网格来估测”的教学内容,在四年级中开展“为学校图书馆提出优化建议和方案”项目化学习实践活动。下面以此为例,谈谈如何在项目化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

一、驱动任务的确定

在教学的第一环节,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驱动型任务。

1.调查学生所感兴趣的真实生活问题。在疫情前,学生们每周都能去图书馆借书,但是由于疫情以及图书馆改造两方面的原因,学生借书的机会变少了,对此学生们提出了许多疑惑和想法,如“为什么不能借书了?”“图书馆改造后变成什么样了?”“没有自己想看的书,有没有别的类型的书可以选择?”经过一次全班讨论汇总,我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罗列出可供解决的真实问题。

2.梳理数学教学目标。真实的生活问题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复杂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已储备的知识技能较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限,所以教师在设计驱动型任务时要将两个因素结合起来,兼顾问题的复杂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如本项目中就应用了统计的知识,需要调查学生喜爱各类书籍的人数,一方面统计这个知识点学生在二、三年级都已学习过,另一方面学生需要考虑调查全校每个学生的工作量过大的情况,可选用抽样调查。但抽样调查的知识四年级学生还未学过,不过抽样调查属于学生最近发展区中的知识,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该用什么方法保证调查效率,初步形成抽样调查的概念。

3.将合适的问题转化为驱动型任务。在以上两步所得内容的基础上,我对问题内容进行修改,明确驱动型任务,让问题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我们还需关注这个问题是否有多种创造性解决的可能,让学生能思考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二、项目的实施

本项目主要分为四个环节:根据驱动性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流程;调查全校学生喜爱的书籍类型;统计学校图书馆现有藏书;为学校图书馆提出优化建议和方案。第一环节和第四环节为固定环节,中间两个环节是经过学生讨论和设计所列出的解决问题的流程,再结合教师归纳所列出的环节。项目化学习本身是一个注重学习者个人思维发展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培养的学习过程,而指向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项目化学习也同样关注这两方面。

1.在项目实施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数学领域指向创造性问题解决的项目实施中,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见下页图)。

在第一环节中,我先出示了“为学校图书馆提出优化建议和方案”这一任务,并且请班级图书管理员向大家说明了关于图书馆改造、“露天书市”的情况,让学生能更好地被带入到情境中,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接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讨论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流程。这就是在数学领域中,指向创造性问题解决的项目实施三个阶段中“分析问题”的环节,通过出示一个复杂的大问题,让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梳理出需要解决的子问题——调查全校学生喜爱书籍的类型、统计学校图书馆现有藏书等,最后通过流程图的形式理清楚解决问题的步骤。

在第二环节中,学生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利用课余时间抽样调查了全校学生喜爱的书籍类型,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时遇到了两个困难。一是调查人数过多。经过头脑风暴,我提供策略帮助学生确定了调查方法——每个小组调查125名学生。这个过程其实就是项目实施三个阶段中“提出解决方案”的环节。二是调查对象的选择。在小组调查完后,全班进行调查结果交流,发现大多数小组的调查对象未能涵盖“全校”这个概念。全班学生通过交流比较各个小组的调查结果,经历相互质疑提问的过程,确认可行方案,找准调查标准,形成他们认为的最优方案——调查一至五年级,每个班调查5个人。

2.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

我结合合作学习设计表,从“环境”“合作”“探究”三个维度对本项目内容进行设计和调整。

“环境”中,本项目的学习过程就先从教室出发,让学生先在教室里对驱动型任务开展小组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流程;接着拓宽到整个学校,每个学生都能到任何一个年级中进行调查统计;最后转移到图书馆,对图书馆书籍进行调查统计。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学习,视野得到拓宽,思维活动也处于积极状态。

“合作”中,我有意识地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小组之间不会存在过大的差异,再选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一职,督促其他组员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同时,我还通过小组评价表,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通过组长和组员互评,明确自己在组内的角色分工和管理分工,能在小组活动中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

“探究”中,我主要通过不同阶段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让每个学生之间能有深入交流和思维碰撞。不仅如此,我还提供给学生学习支架,如每个环节的学习单,以及第三环节统计图书馆现有藏书中的规则和工具。在规则方面,我们结合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流程图知识,将小组合作任务、个人任务转化成流程图形式,让学生了解活动环节的规则。在工具方面,我们提供图书馆平面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了解图书馆书籍分布。除此之外,对于益智类书籍的书架大小不同的问题,我们提供给学生卷尺,让他们借助工具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学生经历讨论和用学习支架进行探究的过程,与以往课堂中简单的小组讨论相比,更能展现学生多样的思维,激发他们创造性的见解,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三、项目成果评价

在项目化学习中,评价包含了过程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不论哪种评价,指向创造性问题解决的项目化学习应更关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灵感性、创新性及成长性。

1.对过程性的评价。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整个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发言、提问、互动、探究都属于过程性评价,教师不仅需要设计相应的评价表,也需要用语言对学生的反馈做出及时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有穿插课堂中的对于学生学习反馈和成果呈现的探究性实践评价,还有针对学习规则和课堂学习文化的社会性实践评价。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勇敢地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以及具有创造性的观点,愿意去发现新的问题和挑战,并且能通过讨论等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2.对成果性的评价。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应指向驱动性问题。驱动性问题的开放程度决定了学生成果的创造性程度,如这次项目化学习的驱动性问题就是给图书馆提出优化建议和方案,不仅是针对书籍更新提出方案,也希望学生能在探究调查的过程中有所发现,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为图书馆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学》20217AB《课程教学新变革专辑》,作者单位系上海市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

转自:“第一教育专业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