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课程改革实践探索:以上海市七宝中学为例

2023/5/24 17:48:49  阅读:72 发布者:

【摘 要】本文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梳理与特征分析、学科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学校体育课程实施优化路径的探索等方面,阐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七宝中学体育课程如何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转型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体育课程

上海市七宝中学体育工作及课程设置坚持以健身育人为核心,以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为宗旨,着力培养阳光健美、进取向善,具有良好体育素养和体育精神的七中学子。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校各项体育工作获得了新的发展,屡获殊荣。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被关注,其在当前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日益凸显。我校自2016年加入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第三批试点学校以来,如何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如何以点促面,助推全体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提高,始终是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及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同时对进一步深化与提升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的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一、学科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学校体育课程设置

学校教育在于创造条件发展人。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结合我校“人文、研究、创新”办学要求,我们深入开展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课程改革实践,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实施的优化路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切实推进了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同时为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奠定了基础。

1.体育课程助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我校体育课程主要由夯实学科基础的通识课程、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专项化课程以及助力学生特色发展的高阶特需课程组成。通识课程主要是实践田径特色项目的体能类必修课程。专项化课程主要是对接市、区传统特色项目,满足学生的个体兴趣与学习需求,兼顾学生的学力基础,设置了五个项目八个教学班,分别是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高阶特需课程包含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及活动类课程。拓展型课程对接学校的育人目标,挖掘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重视学生体育能力和体育素养的培育。研究型课程实施以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的体育课程,帮助学生研以致学,以科学实证提高体育学习效能,丰富体育认知、培育体育情感,激扬终身体育锻炼的内驱动力。活动类课程既满足学生自主锻炼、自由成长和自我评价的需求,同时也满足学生提高特长、学校形成运动项目特色的要求。

2.教工阳光体育课程丰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环境

一个良好的校园体育环境,不仅在于有体育广播台、体育荣誉墙、场地器械等物质环境,更关键的是人文体育环境的创建和发展。“师生共融,共锻互促”,以全员参与的教工阳光体育课程来引导教职员工感悟体育、认同体育,并鼓励学生主动体育、坚持体育,用体育强健体魄,用体育抗挫励志、调节情绪、缓释疲劳。由教工阳光体育课程延伸出的教工体育社团、教工体育运动队与学生丰富的体育课程及特色运动队合力孕育我校良好的体育生态环境,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二、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学校体育课程实施优化路径的探索

1.进行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体育课程内容改进

1)开设健康教育课程

高一年级每学期开设3课时、高二和高三年级每学期开设2课时的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健康知识与健身意识。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做准备,所以我们的体育教学过程不应该只是停留在技能与体能方面,应同步建立健康知识体系,培养健身意识与健康行为,并与学生课外体育实践活动联系起来,构建课内外一体、校内外一体的健康教育模式。

2)设置高一年级体能专项课

体能是一切运动技能的基础,体能训练对增强学生的体魄与发展身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落实高一年级18课时体能专项课,我校结合田径特色和学生特点及实际,设置了两个学期的体能专项课,通过分层小班化的组织教学形式以及丰富多样且有趣的体能教学内容,在有效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对形成良好的健身意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建设校本课程

我校体育工作围绕“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以深化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进为抓手,深入开展学校体育课程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学生学科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践策略。体育校本化课程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应突出体现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的核心素养的内容。我校实施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三年来,积极进行专项化教学实践与探索,并成立项目备课组。各项目备课组每周一次教研活动,共论专项教学内容与考核评价的内容、标准与方式,共研专项教学中的“疑难杂症”,共议解决的手段与方法,并开出“运动处方”。目前各专项备课组已经完成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等五个项目的校本化实施方案,并着手学生电子体育参考资料的拍摄与制作。

2.改进教学方法,培育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体育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体验生命活动的过程。好的教学方法是把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主动理解体育学习的意义,从而影响其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感受与体验的同时,产生积极投入的意愿,并能主动接受在学习的各个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从而形成感兴趣、有喜悦、能抗挫、会享受等多种情感体验。情境式教学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创设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鲜明主体的情境式教学更加突出以人为本以及综合基本知识的运用。运用情境式教学创设形象感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学习内容中获取具体细致的身体感受与思维碰撞,利用充分的想象结合教材的体验,从而积极主动地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因此,情境式教学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有效性的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问题式情境教学法。学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串联旧知识与新知识的桥梁,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来解决问题,强化原有知识。问题式情境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不仅能激发好胜好学之心,同时也能体验并享受体育带来的无限魅力。建议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关注以下三个原则:问题情境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问题情境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问题情境的设计应体现启发性和创新性。

游戏式情境教学法。游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形式,它具有竞赛性和趣味性。通过游戏式情境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守纪律、有规则、团结协作和竞争意识。教师在设计游戏情境时,需要关注三个原则:游戏情境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游戏情境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游戏情境的设计应体现趣味性和竞赛性。

竞赛式情境教学法。通过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习的第一要素是兴趣,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竞赛法可以较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竞赛式情境教学法就是基于竞赛基础上设计教学场景,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竞赛场景中体会竞争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当然,竞赛情境并不是一味地设置各种比赛就行,它需要关注三个原则:竞赛情境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竞赛情境的设计应体现教材的结构性;竞赛情境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思考性。

3.改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健康行为等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如身体素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知识技能基础等。但是目前从幼儿园到高中直至大学,“一刀切”的思想还未改变,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弱,教师就应分类指导;有的学生兴趣点低,需要先培养学生的兴趣;有的学生知识接受能力差,需要教师重点关心。此外,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运动经历也存在差异,这些都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做到尊重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区别化对待。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健康行为,需要从学生的心理基础、能力基础以及环境融合三个方面加以考虑。

1)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化

充分考虑学生心理需求,以分层小班化教学组织形式,按同质分组的方法进行高一年级体能必修必学教学。这样组班的好处是让相近能力、相近基础的学生在一个教学班中学习,可以避免差异化对待,让教学变得更顺利、更有效;学生相互间的协作与竞争意识也能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2)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环境的优化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是完成体育学科健康育人过程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有效手段之一。我校体育场地设施环境的优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是体育器材设备的优化。器材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学生用羽毛球全部改为黄超、羽毛球拍升级为碳素;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使用上海市专业比赛用球;乒乓球教学中使用发球机进行同步教学等。优质的器材和设备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感受与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二是体育场地设施的优化。我校根据学生专项课教学要求和学生自锻需求,新建两片五人制足球场;新建男女生各一片的体操锻炼区;翻新所有室外篮球场与排球场,提高使用感受。另外,根据上海市气候环境的分析,我校采取积极措施,正在大力改造场馆,如新建体育健身中心,改建国团体育馆,改建室外篮球场、排球场、体操区为风雨操场等。多种举措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学校对于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支持与关心,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的养成。

三是体育文化环境的优化。如果说必备的物质环境的改善、制度环境的跟进,以及对人文精神环境的营造,目的是为了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话,那么优化体育环境,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我校师生联动开发系列运动主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合作表现运动能力;定期组织体育文化展演,如体育演讲、体育竞技现象辨析、体育绘画、体坛竞述等活动,以活跃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促进健康行为及良好体育品德的养成。

四是学习评价的优化。我校采用融合式评价方式,将高中体育专项化技能与体能的评价,融入学生成长性评价和业余时间自锻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课堂学习的考核成绩,学生课外自主锻炼的内容、时间与相关锻炼视频等,通过大数据基础K12平台综合分析,得出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及评定的等级。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除了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及专项技能外,还应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体育教师队伍的水平决定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程度。因此,提高体育教师专业水平迫在眉睫。学校应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努力提高体育专业水平;引进或聘请高素质、高水平体育教师,建设专项化备课组,增强体育教学深度、广度和厚度,增强体育教师的专项教学自信;定期聘请行业专家做讲座,提升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开拓专业视野,培育敬业精神,切实投身于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核心素养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于素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国学校体育,2016(07).

[3]何凌辉,龚坚.健康中国视域下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新方向[J].体育文化导刊,2018(09).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学》202010A刊,作者单位系上海市七宝中学)

转自:“第一教育专业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