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系统设计 区校联动 循环改进:高品质优化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课改实践体系行动研究

2023/5/24 17:48:15  阅读:34 发布者:

【摘 要】本文从多方面介绍了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围绕立德树人,全面落实国家和上海教育大会精神所开展的高品质优化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课改实践体系行动研究。

【关键词】立德树人 核心素养

一、项目的价值与意义

1.全面落实国家和上海教育大会精神

全国教育大会明确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上海教育大会重在全面落实国家教育大会精神,践行立德树人这个任务,把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落到实处,我们需要对接国家和上海教育大会精神,对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区域层面进行全面布局。

2.持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

2018年全国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完成,全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也已经全面启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让核心素养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成为改革的方向和任务。上海在总结一期课改和二期课改经验的基础上,也将以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为原则,持续推进上海基础教育的课程教学改革。为此,在区域层面通过课程与教学改革,推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进入学校课程体系,进入学科课堂教学,成为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

3.稳步推进高考和中考招生制度改革

高考与中考作为基础教育的指挥棒,要充分把握新一轮招生制度改革的整体思路和实现策略,要借此机会做好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来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来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任务,来引领学校新一轮的规划发展。

4.深入推进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区域转化

2013年开始,我们以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区域性转化与指导策略研究”为主要抓手,开展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系统转化与指导,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系统路径与策略,形成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即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指向,聚焦国家课程区域性转化与校本化实施,搭建了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转化的三个层级式支架,创建了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三维多元聚合”课堂教学范式,构建了支持支架开发、实施的“三位一体,四元协同”的教师研修模型和运作机制,建构起整体的区域性实施系统。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与思路

1.主要问题

基于国家课程与教学改革要求,总结反思我区课程与教学现状,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落实“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建设亟待完善。国家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系统践行的首要抓手是完善融合育人、整体育人的课程体系,落实五育并举。

二是促进核心素养培育与发展的课堂教学亟待改进。基于核心素养培育,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的方式,从理念、范式、形态等的落实上,各学校、学科之间差异较大。

三是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形成性评价和“绿色指标”导向的质量保障体系亟待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结构、标准研制、工具开发等诸多要素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设计与实施,没有形成机制与体系,特别是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和“绿色指标”导向的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有待加强。

四是实现深度研修的循证实践方法的运用亟待加强。课改实践要依托教师有效的研修作为支撑,突破难点需要从基于经验的研修到基于证据的研修转型,运用循证实践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连环实证,保证研究与研修的品质,从而有效解决问题,促进教师发展。

2.基本思路

1)系统设计,统整实施

在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驱动下,整体规划区域课程与教学工作,对国家课程区域转化、教学工具及支架搭建、教学质量评价及教师研修体系等进行系统优化,根据不同学段与不同学科的特点深入统整实施。

2)区校联动,校本自主

我们注重发挥专业优势,整体引领区域课程与教学工作,围绕国家课程的区域性转化和校本化实施这条主线,聚焦关键问题,通过项目攻关,优化区域课程、教学、评价及研修体系。研训员对各学段学科课程与教学进行指导,通过院校联动,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在素养导向的课程实施中的主体性,创新经验。

3)循环改进,持续优化

素养导向的课改实践是一个有机生态系统,系统中的几大要素,即目标体系的研制、教学新形态的构建、教研新范式的创生之间相互关联、协同配合,通过循环改进,实现共生共长、持续优化。

三、实践探索与经验

1.制订方案,组建实施网络

我们制订了总项目的行动方案和年度任务书,形成了1个总项目组、7个分项目组、39个子项目组、16所点上学校、全体面上学校以及专家团队的组织架构。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编制了7个分项目和39个子项目的行动计划。

2.聚焦难点,开展攻坚项目研究

我们聚焦核心素养进课堂这一重点难点,深入探索“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区域教学改进研究”,围绕学生课堂学习活动、学习支持、学习评价、学习环境资源四个主要环节,组建由徐汇区教育学院、市教委教研室和华东师范大学三方组成的研究团队,遴选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共三所实验学校,进行联合攻关。

3.行政推动,编制相关文件

20194月,在全国和上海市教育大会相继召开的大背景下,区教育局结合徐汇区教育大会召开契机,编制和下发了《徐汇区关于深化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意见》的文件,后又相继形成《徐汇区中小学学业质量综合评价方案》《徐汇区中小学校幼儿园课程规划评估方案》,通过行政推动,促进课程教学改革的整体规范与发展。

4.专题培训与调研

为了促进各个层面对总项目的深入理解,统一认识,达成共识,激发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自项目启动以来,总项目组开展了四个学段的校长专题培训,从分项目组、子项目组、实验学校和教研组各个层面进行了经验交流与分享,项目研究得以稳步推进。

5.课改实践与探索

在课程体系优化上,一方面,编制《徐汇区中小学校幼儿园课程规划评估方案》,以此规范和引领学校课程体系完善;另一方面,基于国家课程的区域性校本化实施系统完善,就本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要求,对《学科教学指南》和《学科教学手册》等工具进行完善与研发。

在教学体系的优化上,一方面开展课堂教学范式在全学段的推广和运用,研制和使用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评价工具,优化常规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聚焦攻坚项目“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区域性教学改进研究”,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的区域课堂现状调查与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科教学现状调查,形成调查报告。经过探索,初步形成了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体系及其研制路径、基于单元教学的教学新形态,并提炼形成区域性教学改进的实践模型,出版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案例》5个分册。

在评价体系的优化上,我们研制了《徐汇区中小学学业质量综合评价方案》,形成本区中小学生关键素养评价指标,构建区域学业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以评价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课堂评价方面,我们研制了核心素养培育下课堂教学评价框架,引导和规范课堂评价的改进。

在研修体系的优化上,我们研制了“校本研修成熟度” 指标,在校本研修现状的基础上对校本研修成熟度指标概念的内涵、基本特征、指标构建的方法和步骤、设计思路进行了探索,用以拓宽校本研修评估的思路,促进校本研修品质的提升。在区校两级的学科教研上,我们聚焦教学改进的关键问题,探索并形成指向教师关键能力提升的研修新范式。※

参考文献:

[1]罗阳佳.徐汇深化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课改实践[J].上海教育,2019(11B).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学》20217AB《课程教学新变革专辑》,作者单位系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

转自:“第一教育专业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