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高考作文的思辨逻辑链条是怎样“焊接”起来的?——以高考优秀作文为例(二)

2023/5/24 15:08:44  阅读:52 发布者:

高考考场优秀作文的优点很多,其中对阅卷老师最有思维冲击力的一个优点就是“严密逻辑链”。一篇作文之所以能在紧张的快速阅卷中从“芸芸众生”里脱颖而,关键要引领读者顺着顺着严密的逻辑往下推导。

那么,这样的作文是怎样建立严密的思辨逻辑链条的?下面以一篇考场优秀作文来谈。

【佳作展示】

化解“文明的冲突”

1)同是空谷,有人想到悬崖峭壁,有人却是想到栈道桥梁。产生差异的原因有许多,但两种不同的思维想法却并无高低优劣之分。思想存在差异,却更需尊重。

2)胡适在《论自由主义》一文中说道:“容忍反对党,是近代自由主义里最可爱而又最可敬的一个方面。”在极力呼唤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今天,能够兼容“异己”之思想,相与淬沥精进,这样的时代,实为思想昂进之时代也。

3)谈起空谷,有人想到悬崖,有人想到栈道。也正如西谚所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而所思所想自然也就不同了,虽是不同,却并无高低之分。

4)然而,就如同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一般,我们对于“异己”之思想似乎并不总是那么宽容。时下国人一边高举着言论自由的旗帜,却又一边化身“键盘超人”讥讽着相异的观点,殊不知这般凌虚高蹈的行为,便是一种思想界不够多元并包的表现。

5)不可否认的是,人们的思想有共同的成份,例如,谈到西施,大多人会想到病态美,谈到凤姐,大多人只能想到丑。但是,除了共性之外,人们的思想还有诸多个性存在。有人喜欢辛稼轩而讨厌温飞卿,有人却正好相反。谈及空谷有人想到悬崖,有人却是想到栈道。究竟谁是谁非呢?

6)我们应当理解差异的存在,并且尊重差异。

7)如若我们排斥相异的思想,并将这种狭隘的排他主义上升至国家高度,那么将酿造的是“圣巴托巴缪之夜”,数万胡格诺的丧生,是十年文革四部样板戏循环播放的文化单一,是将乔治奥威尔笔下那个文化荒漠的年代“一九八四”变为现实。

8)我们的历史,曾经有过屈原浩渺无际的想象力,有过竹林七贤的真潇洒,有过李白的真浪漫。而这些文化因子却逐渐消逝,消逝在一次次的文字狱与打压异端之中,而这些用排除异己导致的文化单一也有可能引发信仰危机。被束缚在《朱子解注》中的明清仕人沉迷于世俗追求。当孔家店真正被打倒之后,邪教之流趁机而入之时,国人这才惊醒孔儒之道之于华夏民族的净胜涵义。

9)所以在理性主义与自然科学齐头并进的时代,才会有西欧启蒙思想家们的呼喊:上帝并不存在,但人们需要上帝。而其背后正昭示着一种对于异己之思想的理解与尊重。

10)正如享延顿所言:新时代的冲突,更多是“文明的冲突”。我们需要能想起悬崖峭壁的人,也同样需要能够想起栈道桥梁的人。如八十年代所奉行的“三宽论”,才有国人思想的井喷,才有思潮的激荡。

11)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方可有如费孝通所说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评析】

如何实现对读者思维上的牵引?可以分为外在策略和内在策略两种。

先说外在策略

正如上文所示,各段的段首和各段的论证分析部分都出现了引领读者思维的关联词。如第4段段首的“然而”,第5段段首的“不可否认的是”,又如第9段在论证推导中出现了“才……但……而”这样的关联词,将整个论证过程“粘”在一起。由此可见,在论述文写作中熟练灵活地运用这类词语可以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看到文章严密的逻辑链条。

对这类词语我们来做个分类整理:

论述文中体现严密逻辑链的关联词有:

1、概念(性质)分析:

所谓……;指的是……而不是……;这里所说的……是……不是……

2、原因(及追问原因):

究其原因……;何以……;原因便在于……;或许……;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实……;难道仅仅因为……,还在于……;是什么导致……,其根源在于……;

3、条件分析:

诚然……但……;然而仅凭……是不能……;不可否认的是……,但是……;虽然……但无论如何(但还应认识到、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固然……但不能仅仅……

4、做法分析:

那么……该如何……;首要的是……;首先……,其次……,再次……,除此之外……;首先……另外……

5、结论:

既然……那么……;正如(接名言或生活的现象)……所以……;或许……但我们……

接着再说内在策略

如果我们把上面这篇作文的分论点提炼出来,会有意外的发现:

总论点:思想存在差异,却更需尊重。

分论点:

1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而所思所想自然也就不同了,虽是不同,却并无高低之分。

(质疑1:为什么现实中就存在着高低之分?)

2

然而,就如同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一般,我们对于“异己”之思想似乎并不总是那么宽容。

(质疑2:那么,人的思想最大的亮点就是差异吗?)

3

不可否认,人们的思想有共同的成份

(质疑3:共同成份自然会相互尊重,可是怎么对待差异?)

4

我们应当理解差异的存在,并且尊重差异。

5

所以在理性主义与自然科学齐头并进的时代,才会有西欧启蒙思想家们的呼喊

6

正如享延顿所言:新时代的冲突,更多是“文明的冲突”。

(质疑4:说了这么多,对于差异和共性最终要怎么尊重?)

7

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我们可以看到,下一个分论点的产生都是基于对上一个分论点中心词的质疑追问,在追问中生成答案形成新的分论点中心词。就这样一层层追问推动文章不断发展下去。整篇文章的思想认识呈现“阶梯”式抬升,对问题的理解在“不断质疑—不断释疑”中步步逼近本质。

所以,运用追问法,针对前一个分论中心词提问,然后寻找更抽象,更接近本质的答案可以推动文章的认识走向深刻。

转自:“余航老师谈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