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北京化工大学严乙铭团队ACS Catalysis:破译二氧化碳电还原铜基氧化物催化剂的稳定因子

2024/1/18 14:21:14  阅读:55 发布者:

▲第一作者:孙彦飞

共同通讯作者:严乙铭;杨志宇;谢江舟

通讯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论文DOI10.1021/acscatal.3c04710

全文速览

在电催化CO2还原领域,铜基氧化物(CuOx)电催化剂因其对关键中间体具有适度的结合能,而被广泛应用。然而,CuOx在电催化条件下面临稳定性较差的关键问题。尽管已有许多研究者围绕CuOx的稳定性开展了研究,但CuOx中活性位的具体的稳定机制仍未被充分阐明。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反键占据态”作为破译催化剂活性中心稳定性的关键参数。通过在CuOx中引入阳离子铜空位,利用DFT理论预测反键占据态与活性位铜稳定性的相关性;结合sXAS实验,从理论预测和实验验证的角度出发,揭示CuOx的稳定机制。本研究旨在深入挖掘CuOx稳定性的微观机理,为设计高稳定性CuOx电催化剂提供理论指导。

背景介绍

在追求碳中和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双碳"目标背景下,电化学技术因其操作条件温和、成本效益高而在工业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在二氧化碳的转化过程中,该技术不仅有助于减少大气中的CO2浓度,还能将其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和能源产品,从而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在众多电催化剂中,铜基氧化物(CuOx)因其对多种中间体具有适度的吸附能力而备受瞩目,它能够有效促进多碳产物的形成,这些多碳产物在化工和能源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CuOx催化剂在实际电化学反应环境中面临一个显著的挑战:在苛刻的电化学条件下,催化剂容易失活,导致其在促进多碳产物形成方面的选择性显著降低。为提高CuOx催化剂的稳定性和选择性,需要对CuOx催化剂的结构和反应过程的精细调控,以及采用先进的表征技术和理论模拟,深入理解其失活机制,并探索新的策略,设计制备出更为稳定和高效的CuOx催化剂。

研究出发点

前人围绕CuOx的稳定性已经开展了众多工作,发展了各种催化剂的稳定策略。但是,CuOx稳定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影响其活性中心稳定的相关表征因子还十分缺乏。在本工作中,我们提出反键占据态作为活性中心稳定性的描述参数,通过引入阳离子Cu空位,利用DFT理论预测研究了反键占据态与活性位稳定性的关联性,结合sXAS手段深入证明了该参数影响催化剂稳定的机制。

图文解析

利用DFT将反键占据态作为关键参数,阐明其与Cu活性位的稳定性的相关性。可以看出,在引入阳离子Cu空位之后,费米能级处反键占据态明显减弱,这种反键占据态减弱能够显著增强Cu-O作用,进而提高Cu活性位的稳定性。

对材料基本形貌和化学态进行表征,发现在引入Cu空位以后形貌基本变化不大,并且在空位形成过程中伴随着少量Cu2+产生,间接证明空位的形成,表明材料成功合成。

为了准确表征Cu空位的产生和Cu空位对CuOx活性位Cu 的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EPRUV-VISsXASO2-TPD等测试。通过sXAS中的 O-K 边表征发现,在引入空位后低能区附近会多出一个峰,该峰的产生可以归因为Cu-O作用的反键能级变化进而导致在费米能级处反键占据态的变化。这与DFT理论预测一致。

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发现引入Cu空位后可以明显增加其Cu+的稳定性,增加C2产物的选择性。

为了准确的证明Cu+的稳定,先后进行了非原位XRDsXAS及原位Raman测试,发现在引入Cu空位之后,反键占据态减弱后催化剂稳定性明显增强。

在理解反键占据态和Cu+稳定性的相关性后,进一步探索Cu+稳定性与C2产物选择性的关系。发现Cu+稳定后,在抑制HER的同时,可以很好促进CO2活化,进而促进C-C耦合,提高C2产物选择性。

总结与展望

本工作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证明了反键占据态对CuOx的稳定性起到重要的作用。该参数并不受限于CuOx材料,深入理解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可以在未来用于指导筛选和评价其他类型的电催化剂。

转自:“研之成理”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