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考博专业课复习的记忆技巧

2023/12/28 15:25:17  阅读:53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几深教育李老师 ,作者几深教育李老师

对考博来讲,记忆是基本功。

考博不同于考研,考研的记忆总量有限,通常局限于几本参考书,但是考博理论上需要掌握所有的知识,实际中看的参考书也至少是考研的两倍,相应的记忆内容也是成倍增加。

有些同学可能觉得对于众多的知识只要理解就可以,这绝对不可取,因为在你真正答题的时候,你会发现理解的内容根本写不出来,只有在深刻记忆的基础上,才能够游刃有余地答题。

所以说放弃幻想,认真记忆。

大家一定不要小瞧了大脑的记忆能力,人的记忆能力是无限的。你能想象新西兰毛利族的首领卡马塔那能背诵全族长达1000年包括45代人的历史吗?

你能想象苏东坡能把80万字的《汉书》一次不差的背下来吗?

你能想象“现代计算机和博弈论之父”冯·诺依曼为了学英语就背下来狄更斯的《双城记》为了学德语就背下来翁肯的《世界史》吗?

要相信大脑,要提高认知,你的记忆潜能没有上限。

关于记忆的方法其实有很多很多。

第一、串联法。

采用联想的能力,把相关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比如你可以把佛教的四大圣地“九华山、五台山、普陀山、峨嵋山”,串联成“九五至尊,普照峨眉”。

第二、谐音法。

这个很好理解,比如你把历史知识“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改为“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618)”。

第三、

法。

这个方法我觉得很有挑战性,要求你像拍照一样将内容记忆下来,也可以称为“镜像记忆”。要求你就像一个照相机一样,看过的东西就能记住。需要你平时有意识地训练,比如走在街上突然闭眼,然后回忆视野中有哪些人,然后不断的丰富细节,能够说出的细节越多越好。

第四、记忆树法。

实际上就是做一个知识树和框架图,通过关键词去记忆。有一个软件叫做Xmind可以用来辅助画框架图,很好用。

第五、罗马房间记忆法

此法是罗马人在希腊人的研究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记忆术,实际上就是让你想记忆的知识和熟悉的事务相关联。

比如说,罗马人建造了一个他想象中的房间:前门两边有两根巨大的柱子,大门上有一个雕成狮头型的门把手;紧靠门的右边有一个精美的希腊雕像。雕像旁有一个大沙发,上面盖着罗马人所猎获的动物皮毛;—束开花的植物靠着沙发,在沙发的前面有一个大大的大理石桌子,桌子上放着酒杯、一个盛酒的容器、一个盆及一些水果等。

罗马人的目标是记住下面的事情:买一双鞋、磨剑、买一个新的仆人、照料他的葡萄藤、擦亮头盔、给小孩买礼物。

他会想象:有一个房间,其入口处的第一根柱子上装饰着成千上万双凉鞋,鞋上皮革铮光瓦亮,甚至有些刺眼;他在右边的柱子上磨剑,并能听到磨剑时刮擦声,感觉到刀刃变得越来越锋利;他的仆人骑在一只正在咆哮的狮子背上,精美的雕像上缠满了葡萄藤,藤上结满了甜美的葡萄,馋得他直流口水;他的头盔中种着开花的植物;他坐在沙发上,手里抱着一个他要给他买—件礼物的孩子。细节借由你的想象力,越生动越好。

罗马房间记忆法只需任意一间房间即可,房间内的格局可以任意修改。还有一种改进的方法叫做“记忆宫殿”,区别就是记忆宫殿追求长期记忆,以熟悉的环境为背景。

第六、腹式呼吸记忆法。

保加利亚的罗扎诺夫写过一本《超级学习法》,他在学习了中国气功、印度瑜珈和日本禅道之后有所感悟,认为在学习的时候要缓慢均匀、深沉绵长的腹式呼吸,接受过他训练的学生可以每天学习1000-1200个单词,而且记住率高达96.1%

对此,美国快速学习创新者查尔斯.西米德也说:“我们现在知道,大多数人可以轻易而快速地进入那种理想的学习状态。深呼吸就是关键之一。”

第七、不同时间段记忆法。

这个方法主张充分利用大脑不同时间段的活跃度,在最活跃的时候用来记忆。

一天当中的黄金记忆时间有四个:

第一个是早上起床之后的时间,大脑经过了一晚上的休息,这时候输入信息大脑会运转很快;

第二个是上午8点到10点,此时人一天的精力不断攀升,非常适合记忆;

第三个是晚上6点到8点,人又一次处于亢奋期;

第四个是睡觉前1小时,因为你记了知识之后就停止了新知识的输入,大脑就可以在你睡觉时继续处理这些最近的信息。

根据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大脑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由细胞核和突触组成的神经元,而突触受到信息的刺激之后会不断生长,然后就会和神经元产生新的链接,最终形成一个新的神经回路,这个回路的作用就是记忆信息。

神经回路不是一次刺激就能形成的,一般至少需要三次刺激,还要在短时间内反复的刺激,否则新诞生的突触和神经链可能会分解。

1885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其著作《论记忆》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论证了短时重复刺激对于记忆的重要性。

陈敏在《判断学》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很有名的观点:识记20%,回忆80%,效果最好。意思是你当时背下的知识仅仅占最终长时记忆的20%,剩下的80%靠的是紧随其后的回忆,而且最好保持识记和回忆1:4的比例关系。

比如你需要背诵一个概念,当你用心背下来后,新的记忆神经回路还不稳固,你需要在脑海中紧接着默背4遍,这样就能有效地稳固记忆回路。其实不必纠结于是否是4遍,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默背的遍数。

英国的Sussex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有一项研究很有意思,他们找了两组人同时看一个视频,第一组的人需要在看完视频后,用40秒钟努力回忆视频的内容,然后向工作人员讲述,而另一组的人看完视频后就可以离开。

两周之后,工作人员对两组人分别进行了回访,结果第一组的人都能够复述视频的内容,而第二组的人基本都对视频的内容没有印象。

由此得出了一个结论,每当你学习了新内容之后,立马进行40秒钟的回忆就能够形成长久深刻的记忆。

这个结论和《判断学》中的结论还不太一样,“识记20%,回忆80%”强调的是要不断地回忆,但是没有强调立马回忆,而“40秒钟回顾”强调了即时性。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也就是学到了新知识赶紧趁热打铁,至少回忆4遍,记忆效果肯定不错。

这么多记忆的方法,大家可以都尝试一下,采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的刺激自己。

我还是推崇最简单的记忆方法“重复”,正所谓“重复是记忆之母”。

在你背专业课内容时,一次记不住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三次还不行就四次,直到记住为止,而且要及时的重复。当然,这个过程中可以加入其它方法的刺激。

作者简介 PROFILE

李老师  北大博士

本科二本,后考研进入北大,博士继续留在北大。亲自辅导过32个北大硕士,21个博士

转自:“考博早知道”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