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基于集成描述符的二维W2N3载体上三金属团簇催化剂电催化氮还原性能预测

2023/12/21 8:57:55  阅读:33 发布者:

文献信息

题目:Prediction of Three-Metal Cluster Catalysts on Two-Dimensional W2N3 Support with Integrated Descriptors for Electrocatalytic Nitrogen Reduction

期刊来源:ACS NANO 2023

影响因子:17.1

摘要

在电催化氮气还原反应(NRR)中,氮(N2)是化学惰性的,很难打破三重键,后续的质子化步骤也非常具有挑战性。需要合适的高选择性、高活性的催化剂来促进电催化NRR的发展。筛选了由三个金属原子嵌入到具有N空位的二维金属氮化物W2N3中的大量团簇,并计算了反应能。在目前研究的所有催化剂中,VNiCu团簇的催化活性最a好。Fe3Fe2Co团簇也是很好的催化剂。在所有情况下,都需要自旋极化来观察催化效果。建立了优的NRR路径,并确认它在溶剂存在的情况下保持不变。找到了三组描述符,可以很好地预测材料的性质,并与NRR极限势呈线性关系。

结果与讨论

根据表面能计算公式:E_surf = E_slab - N*E_bulk/2A,得(001)面是最稳定的表面结构。

为了探索不同金属原子团簇修饰W2N3后催化NRR的可能性,在W2N3的氮空位(W2N3-NV)中引入了由不同金属原子组成的均相和非均相团簇。金属簇合物由过渡金属以各种组合组成。将团簇分为同质(相同原子的团簇)和异质(具有不同金属原子的团簇)。有AAA(三个相同的金属原子),AAB(两个相同和一个不同的金属原子)和ABC(三个不同的原子)簇类型。

01

体系稳定性

根据金属簇的形成能计算公式:Ef=E(cluster/NV-W2N3 ) -E(NV-W2N3 )-(E(M1)+ E(M2) +E(M3)/3,得102个稳定体系。

01

吸附选择性

对热稳定结构进行了氮吸附和H吸附测试,G(N2-ads) = G( *N2)-G(*)-G(N2)G(H-ads) G(*H)-G(*)- 1/2 G(H2),得56个对氮具有良好吸附的体系。

03

吸附构型

金属簇吸附在基体上有三种可能的构型,单金属吸附、双金属吸附、三金属吸附;对可能的构型计算了吸附能,得氮吸附在三个金属原子中心是最稳定的构型,如Fe2Co的构型如图所示;

并计算了56个体系的NRR反应自由能图,得Fe3@NV-W2N3Fe2Co@NV-W2N3VNiCu@NV-W2N3体系有更好NRR催化性能。

04

COHP

对金属-金属和金属-NICOHP进行比较,得ICOHP(金属-金属)> ICOHP(金属-N),即基质中 金属-N的相互作用 > 金属-金属相互作用,表明金属团簇可以稳定的嵌入基体中。

05

VNiCuFe2CoFe3系统中不同金属间d轨道的COHP

对于VNiCu体系,由于没有自旋极化发生,自旋α和自旋β的贡献是重叠的,α和β对成键和反键的贡献是一致的,成键主要由费米能级以下−2.5 eV的α和β轨道贡献,反键主要由费米能级以下−1 eV的轨道和费米能级以上的轨道贡献;对于Fe 3体系,掺杂金属的相互作用是完全一致的,由费米能级以下的两个α键峰和两个α反键峰贡献,由于自旋极化,β轨道不与α轨道重叠;β轨道位于费米能级以下的两个成键峰和费米能级以上的两个反键峰。对于Fe2Co体系,由于自旋极化,也看到类似的键合。

06

TDOS

计算了VNiCu@ NV-W2N3Fe2Co @ NV-W2N3Fe3 @ NV-W2N3的总态密度(TDOS, DOS图显示了α和β轨道的分布,其中α轨道在y = 0以上,β轨道在y = 0以下。FeCo的α和β轨道由于它们的自旋极化而表现出不对称性。但这种自旋极化在VNiCu系统中并不明显。图(c)中Fe 2Co @ NV-W2 N3FeCo峰并不完全相同,仅部分重叠。图(d)中Fe 3 @ NV-W2 N3的三个Fe原子的α和β峰完全重合,表明相互作用最强。氮吸附后,团簇中每个原子的态密度也发生了变化。

a-c显示了氮的两个π* 轨道和金属的β轨道,由于自旋极化,它们已经移动到2.5 eV,形成了另一个d-π* 轨道。其余的氮轨道是σ和π键轨道。它们与费米能级以下的金属轨道分散在一起,形成d-σ和d-π键占据轨道。金属d轨道的β电子转移到d-π* 轨道(氮分子和金属的组合),导致氮接收太多的β电子。氮的α轨道本身与金属的α轨道没有明显的能量匹配关系,因此没有相互作用,也不会接受金属的α电子。因此,氮吸附在团簇上后,β电子的数量多于α电子,迫切需要电子将它们配对,使得后续的质子化步骤过程成为可能。NRR的自旋α和自旋β态d带中心的差异影响其催化性能。换句话说,金属的自旋极化最终激活了氮。

07

氮吸附后电荷密度差异

为了验证和进一步分析氮吸附后的电子转移趋势,分析了吸附后结构上的电荷密度差异,结果与DOS分析一致。下图显示电子从富电子金属簇中心转移到氮分子(黄色为电子增益区,蓝色为电子损失区)。

08

氮吸附后自旋密度差异

为了验证和进一步分析氮吸附后的电子转移趋势,分析了吸附后结构上的自旋密度差异,与DOS图提供的信息一致。N2分子上的β态电子较多,金属上的α态电子较多,这说明金属的部分β电子转移到了金属与N形成的d-π* 轨道上。然而,对于VNiCu@ NV-W2N3体系,在VNiCu原子附近,自旋密度有很小的变化,因此,N上的β电子密度小于其他两个体系。

09

描述符

简洁的描述符可以帮助我们轻松找到高性能催化剂。从上述路径筛选系统中选择了7个系统来寻找描述符。然后,收集电子结构信息,通过LASSO分析各参数与UL的关系,并对权重较高的参数进行组合。最后找到了可以很好地描述材料的NRR特性的描述符。如下图所示,ULN2吸附后金属-NICOHP之和密切相关。ICOHP_α和ICOHP_β之间的差值越大,UL值越小,NRR性能越好,R2 = 0.90。α态和β态之间的差异反映了金属自旋矩的影响。因此还研究了自旋矩和UL之间的关系。如下图b所示,金属的自旋力矩之和越大,UL值越小,R2 = 0.88。因此可以发现,基底金属的高自旋矩可以更好地激活N2,以促进NRR,并降低电位决定步骤(PDS)的势垒。同时,正如推导的那样,自旋矩与ICOHP的α和β状态之间的差异密切相关,其R2达到0.97(图c)。还发现在两种不同状态下的d带中心的差(d带中心间隙)与UL之间存在更好的线性关系,其拟合R2 = 0.93(图6d)。差距越大,UL值越低,这也证明了材料的自旋极化有利于促进NRR

10

可能途径

为了更好地匹配实验环境,筛选出性能优异的体系,进一步计算了溶剂环境对催化的影响,并考虑了各种可能的路径。从ABCAABABC中选择了三个最低的势垒,分别是VNiCuFe2CoFe3,并计算了溶剂化修饰的各种可能的途径。在酶促途径中,三种系统的UL值分别为−0.05 V、−0.49 V和−0.10 V。它与目前提出的NRR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竞争力。

结论

VNiCu@NV-W2N3的最低UL仅为−0.05 V。在迄今为止提出的催化剂中,具有最好的性能;

研究了DOSCOHP,发现自旋极化在氮吸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削弱NN,有利于后续的加氢反应;

提出了可以预测NRR UL的描述符,大大降低了计算成本。

方法

本研究采用VASP进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PAW用于计算离子和电子之间的交换能; PBE-GGA算法用于电子之间的交换和校正相互作用。能量收敛阈值设定为10-5 eV,力收敛阈值设定为0.05 eV/A; 450 eV平面波截止能量用于结构优化和频率计算, 4*4*1 K点用于结构优化、单点能量计算、初级原子和分子动力学,以及随后的电子态密度和晶体轨道哈密顿布居计算。此外,DFT-D3方法用于描述结构中可能的范德华力。

转自:“科研一席话”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