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浙中医团队揭示中药复方健脾通脉方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潜在机制

2023/12/20 11:15:05  阅读:49 发布者: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类疾病,从中医传统理论来看,属情志病范畴。根据WHO公布的数据,全球约有3.5亿人罹患抑郁症,目前已成为一个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常规的抗抑郁药疗效并不理想,其不良反应也限制了部分人群临床应用。中医有关情志病的记载滥觞于远古,奠基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开创了情志病辨证论治的先河,所创方剂都是经数千年临床反复实践证明的有效方。目前,经过历代医家的补充和论述,情志病相关理论日趋成熟。因此,在中医传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研究找到具有显著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的药物是解决临床问题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202210月,浙江中医药大学朱爱松教授团队在中科院1Top期刊Phyto medicine杂志发表题为“Integrated meta-analysis, data mining, and animal experiments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potential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 a TCM tonic prescription, Jianpi Tongmai formula, in depression”的研究论文。该文章整合多种方法,探讨了补虚中药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并揭示核心补虚方剂健脾通脉方(Jianpi Tongmai formulaJPTMF)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的疗效及潜在药理学机制。

01 论文摘要

气血是人体精神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中医认为:“气血充盈,百病不生。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中医认为,气血可以滋养精神,消除不良情绪。因此,具有补益作用的中药在中医临床情志病治疗中较为常用。早在汉代,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就记载了补虚方药“甘麦大枣汤”可以改善妇人悲伤、哭泣症状。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从虚论治”抑郁症越来越获得患者及同行认可,但其临床运用主要依靠个人经验,且遣方用药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的疗效。因此,筛选出较为有效的改善抑郁症状的补虚药物,形成高质量的中医补益方剂,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该研究通过荟萃分析,发现补虚方剂可以显著改善临床抑郁症治疗的有效率、降低HAM-D量表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第二,通过对荟萃分析中的有效补虚方剂进行数据挖掘发现,核心的补虚中药可分为健脾、补心、补肾三类,其中,黄芪、当归、茯苓、酸枣仁、党参、甘草和大枣等是较为常用的补虚中药。

第三,基于数据挖掘结合前期研究结果,构建德尔菲专家函询,通过德尔菲法汇集专家一致性意见,发现大多数专家认为补脾类中药是治疗抑郁症最有效的方药之一,其中,黄芪和党参等是专家们较为认可的治疗抑郁症的补虚药物。

德尔菲专家函询结果

第四,综合团队前期研究成果,构建了补虚法治疗抑郁症的核心方剂——健脾通脉方(JPTMF)。该方由黄芪、党参、茯苓等组成,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了JPTMF治疗抑郁症的靶点及潜在通路,并构建了慢性不可预知性压力应激模型(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JPTMF能够改善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其药理学机制可能与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减轻神经炎症反应和改善突触可塑性相关。

综上,本研究旨在评价补虚中药方剂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为临床“从虚论治”抑郁症提供了参考,研究过程中采用的综合方法为中医药研究的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了可借鉴范式。

02 作者简介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7087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174246)的支持。通讯作者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中医“治未病”智慧健康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瘀毒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朱爱松教授;博士研究生薛丹和硕士研究生张裕惠为共同第一作者。此外,博士研究生宋朱谨、贾瑞婷和硕士研究生揭晓在本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讯作者:

朱爱松:

朱爱松,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浙江省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浙江省卫生创新人才。

现任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浙江中医药大学活态传承经典书院院长,中医“治未病”智慧健康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治未病”智慧健康区域产业创新与发展基地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儒医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主任委员等。长期从事中医病因病机研究、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理论、实验及临床研究,近五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等6项,已验收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5项。研究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等11项,主编教材、专著12部,发表论文120余篇。

转自:“如沐风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