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新书速递 | 算法社会:技术、权力和知识

2023/8/29 16:03:45  阅读:32 发布者:

《算法社会》

算法社会:技术、权力和知识

(法律与科技译丛)

〔荷〕马克·舒伦伯格 里克·彼得斯 编

王延川 栗鹏飞

ISBN  978-7-100-22035-4

编者简介

马克·舒伦伯格(Marc Schuilenburg),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刑法和犯罪学系助理教授。研究侧重于政治和犯罪控制、安全治理、社会秩序、理论犯罪学和法国哲学。著有《社会安全化:犯罪、风险和社会秩序》(纽约大学出版社,2015年)和《歇斯底里:犯罪、媒体和政治》(卢德里奇出版社,2021年)。

里克·彼得斯(Rik Peeters),墨西哥城经济学研究与教学中心(CIDE)研究教授。他通过对官僚制、数字政府和行政负担的研究,分析了国家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发展了功能失调官僚制的社会成本理论,曾发表有关“数字牢笼”和“低信任官僚制”等方面的研究。

译者简介

王延川,法学博士,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法学会互联网法律与治理研究会会长、陕西省法学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陕西省公民科学素质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西北工业大学智能科技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和首席专家、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重点舆情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工信部智能科技风险法律防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研究会青年人才、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和数字法治。

栗鹏飞,法学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讲师。陕西省法学会互联网法律与治理研究会秘书长。研究方向为商法、公司法。

内容简介

算法不但在塑造当前的社会,更在塑造我们的未来。算法不仅是一项将数学原理应用于海量数据的最新技术创新,它还是一种新型权力,并在影响我们社会的重要领域,如行政、卫生、教育、工作、刑事司法和城市建设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它既促进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大发展,又塑造我们的主观意识,让我们变得越来越不自由。而这一切都是借知识之名而生,算法以“非意识形态”形式出现,带有客观性和合理性“气质”,其对人类的治理看似合情合理,却又让人细思极恐。如果说算法社会已经有“疾”,那么,提升人类代理在算法社会的地位,以人的福祉为名对算法决策进行适时和恰当干预或许是一剂良药。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推荐语

人类发明了算法,算法反过来支配人类。掌握算法的人就可以控制算法权力。现有人类社会,法律与价值都正在遇到算法权力的重新支配。如何实现“算法至善”的发展方向,是这本书所揭示的重要内容。

——吴志攀  北京大学教授、原常务副校长

本书专业分析算法的运行逻辑,深刻批判技术背后的“权力关系”,同时试图构建有利于算法治理与民主、法律和社会价值相兼容的制度框架,是研究算法社会的佳作。

——付子堂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校长

算法已经成为新的社会治理工具,政府利用算法从事决策并分配资源,这些决策和分配影响民众的行为、利益和福祉,本书反思当代算法社会带来的这些政治和伦理挑战,并探讨该挑战的形成和现状、正当性以及应对策略,内容丰富,值得一读。

——王轶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副校长

作为支撑数字社会运行的底层技术,算法不断重塑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这种重塑在许多情况下是绕开法律而实施的,如何破除算法权力对人类的这一“主宰”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严肃话题。本书针对该话题展开多层次和多角度讨论,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相信会带给读者很多宝贵的启示。

——马长山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数字法治研究院院长

我们迫切需要尖锐的问题、更好的概念、大胆的想法和明智的建议,以便在公共政策关键领域兴起算法使用这一根本性矛盾问题上取得进展:算法可以使政府变得更智慧、更高效,同时也会产生一堆令人不愉快的意想不到的后果。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工具和仔细的推理,以便与我们当今社会最普遍的变革推动者达成共识。

——保罗特·哈特(Paul't Hart) 乌得勒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算法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关键媒介。然而,我们仍在努力了解它们的运行和效果。本书适时地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有洞察力和丰富的算法力量图解分析,对于那些试图理解算法治理在实践中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它为什么重要的人来说,本书是必不可少的读物。

——罗布·基钦(Rob Kitchin) 诺思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我们无疑已经步入算法社会。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受到算法的重大和深刻影响。不仅如此,算法更是成为社会权力运行的主要媒介。各国政务机关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算法来预测犯罪行为和累犯率、提供公共服务、分配公共资源、识别税务和证券异常行为等。通过对人们日常行为中累积起来的数量惊人的数据进行分析,再用这些分析结果推动对人们日常社会行为的管理和控制,是算法社会的主要表现形式。《算法社会:技术、权力和知识》一书正是对该现象的反思之作。

在新形式的社会治理中,算法充当了“双面”角色。一方面,算法具有正面的社会治理效应。首先,算法在政务决策中可以提高效率,因为它能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并找到人类理性无法创造的模式。其次,算法的使用被认为与公正呈正相关性,因为它减少了人类决策人员的偏见和主观性。第三,算法可用于提高安全性和安全感,因为它可以预测社会上可能出现的风险并给予预防或处理的建议。另一方面,算法也会带来负面效应。首先,政务算法决策的目的是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效益,而非正义、公平、赋权和关怀等社会利益追求。第二,政务算法决策是自上而下制定的,缺乏公众监督和基层参与。第三,算法程序由算法企业设计,政府工作人员和被应用于这些技术的社区通常不参与设计过程。第四,算法只能存在于标准化的代码和数据分类稳定的环境中,根据预先设计好的“方法”工作,无法针对突发状况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五,政务算法决策正在剥夺工作人员现场办公的权力,影响其自由裁量权。第六,算法一旦作出决策,将会影响决策相对方的利益,而且这种决策往往是终局性的,不容人们纠错,这就是算法权力的“任性”。正因如此,算法既是社会治理的工具,又是社会治理的对象。本书对上述观点都有涉及,且给出了精细的原因分析和相关问题的解决和应对建议。

本书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从技术、权力和知识三个维度解析算法社会以及算法在社会治理中的功能。就技术层面而言,算法是决策和预测方法,这个借助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来完成。就权力层面而言,最初政务部门只是将算法作为社会治理工具,但算法一旦进入决策系统,逐渐“反客为主”,从治理工具转变为治理主体。就知识层面而言,算法治理的手段并非强制性而是规劝性的,通过知识治理完成对行为的引导。这三个维度贯穿了本书的始终,使得内容具有强相关性。其二,将三个学术领域——公共管理、刑事司法和城市治理——融合到单一的算法治理的概念框架中,并提供了广泛的文化-政治分析,显示了算法这种技术和社会治理有机融合的现状,并试图解决算法使用中的关键性和伦理性问题。

算法问题目前已经得到国内外学界的普遍关注,围绕算法的性质、算法的功能、算法歧视和算法霸权、算法与法律、算法追责等问题已经有一些著作问世。本书与上述著作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主题广泛。本书除了算法与社会治理的基本知识点之外,主要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主题:算法治理术与政府的机械判断、算法与公民对政府信任、自动化决策的公平性、问责制和比例原则、数字管理善治、赋权和包容以及民主的预测性警务构建、预测性刑事司法的公平性、算法预测的解释和算法合理化、智慧城市的技术乌托邦愿景及其超越、智慧城市空间、智慧城市未来假设等问题。这些主题切中要害,深刻展示出算法在社会治理中的具体作用。

第二,涉及学科领域众多。本书将算法社会治理与哲学、法学、社会学、犯罪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文化理论甚至生理学等学科联系起来,不仅具体而微地呈现出算法在不同领域的功能,而且勾勒了一幅算法融入社会治理后的宏大图景,读来极富学术张力。

第三,兼具理论抽象与制度分析。本书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个算法技术、治理机制和社会影响的有机和广泛分析图景。从计算机科学研究的前沿出发,讨论算法技术与社会治理机制的实证关系,该讨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建设性制度改进建议,读来极具启发性。

王延川

(节选自《算法社会:技术、权力和知识》译者序)

转自:“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