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2024新传博士招生考情分析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2023/8/2 17:01:43  阅读:51 发布者:

考情分析系列来啦,接下来的日子里,小编会整理国内各大院校的新传博士招生情况,包括招生人数、申请考核条件、博导介绍等内容,同时心传考博也会持续关注2024的博士招生简章,及时为大家更新招生信息。

现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专场哦!

阅读索引

招生人数

报考条件

材料提交

材料审查

综合考核

录取

博导信息

招生人数

2021年:9

2022年:10

2023年:12

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考生学历、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3)获得学士学位满6年的人员,可按照同等学力身份报考。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者,须在全国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2篇,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与报考学科相关的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3名),特殊行业、特殊岗位具有相当学术研究成果的可向学校招生办提交申请。

4)非学历教育(单证,即只有学位证书无毕业证书)的专业学位硕士考生或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报考我校博士生,必须在报名前已获硕士学位。

5)在境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其学历(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我校的规定。

4.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5.本院只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且不招收定向就业考生。

6.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的要求及办法,按部队有关规定办理。

材料提交

(一)基础材料

1.《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信息登记表》(此表为网上报名后下载打印并填写,申请人须在相应栏目签字确认);

2.《报考博士学位研究生专家推荐书》两份,须由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提供推荐意见(见附件1);

3.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学习成绩单(由申请人学校培养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或复印件(由申请人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

4.最高学历、学位证明:提供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所在培养单位研究生院(部、处)的证明信,录取后在入学前须补交学历和学位证书,审核通过后方可报到注册;持国(境)外学位证书者,提交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

5.英语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

请提供能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一项证明材料:(1)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成绩425()以上;(2)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成绩550()以上;(3GRE 成绩310()以上;(4TOEFLIBT)成绩90()以上;(5)雅思(A 类)成绩6.0()以上;(6GMAT成绩640()以上;(7)英语专业考试(TEM)四级或八级合格;(8)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5合格。

(二)学术类材料

6.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可提供初稿或论文摘要和目录等,字数不少于3000字);

7.科研经历:填写科研情况一览表(并提供证明材料),参见附件2

8.代表作:提供1-3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代表个人最高研究水平的学术成果(非硕士毕业论文,包括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出版物、会议论文等原创性研究成果);

9.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设想和研究计划(见附件36000-8000字为宜)。

(三)其他材料

10.承诺书。承诺所提交的申请材料真实、准确。(见附件4

11.以同等学力人员报考的考生,还必须提交报名条件中规定的相关材料。

(四)提交方式

请考生按照要求将上述11类报名材料以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制作成一个完整的PDF文件,作为附件上传至报名系统中。

材料审查

1.材料审查先安排形式审查环节,学院在系统报名结束后20日内,安排专人负责审查申请人提交的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对于材料不全的申请人,学院会通过申请人报名时在系统中登记的联系电话通知到本人补充提交报名材料。请申请人保持通讯畅通。

2.学院根据学科专业成立“材料审查专家小组”,依据评分细则,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集体评议,根据申请人的学业成绩、硕士学位论文、外语水平、研究设想与研究计划、专家推荐意见,以及参与科研、发表、出版情况等,做出综合评定,给出百分制成绩,择优确定进入综合考核的申请人名单。

3.按拟录取人数的300%确定进入综合考核的名单。综合考核入围名单由招生办公室对外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

综合考核

1.综合考核的内容和方式包含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综合素质三方面。采取面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视疫情防控要求如有调整另行通知)。

1)专业笔试,学院安排一门专业科目笔试(考试科目名称: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总分100分,60分合格,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2)外语面试,考核申请人外语听力和口语能力。总分50分,30分合格,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3)综合素质面试,全面考查申请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对本学科前沿知识及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等,参考申请人申请材料,测评其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质。总分150分,90分合格,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4)同等学力加试(同等学力申请人必选),同等学力申请人须加试政治理论(由学校统一组织)和两门本专业硕士阶段主干课程。加试科目成绩采取百分制,60分为合格,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加试成绩不计入综合考核总成绩。

2.综合考核总成绩为综合考核各项成绩之和,总分300分,各分项全部合格并且总分达到180分及以上者综合考核合格。综合考核成绩(包括分项成绩和总成绩)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

3.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主要包括申请人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学习(工作)态度、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等方面。申请人提交《报考博士学位研究生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须加盖人事档案所在单位人事或政工部门印章),以供学院全面审查其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录取

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按照申请人的综合考核成绩排序,考虑申请人材料审查结果、政审和体检等情况做出综合判断,确定推荐拟录取名单,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

学院将推荐拟录取名单及申请人的申请、考核材料报招生办公室进行录取检查。招生办公室检查通过后汇总报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在教育部下达招生计划内,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确定拟录取名单,并由学校统一公示不少于10个工作日。确定录取的非定向就业博士生必须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无法按期转入档案者,取消录取资格。

博导信息

(一)新闻学

季为民 教授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传播伦理、青少年研究

联系方式:jiwm@cassorg.cn

科研项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科研规划项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2019ZDGH014

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青少年网络舆情的大数据预警体系与引导机制研究”(20&ZD013

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新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研究三大体系”(19BXW002)

近期论文:

1. 强化社会责任 发挥好新时代新闻媒体建设性作用

2. 网络流行语背后的青年心态探析

3. 数字时代的新闻传播法研究新趋势

4. 《新莱茵报》编译研究的创新价值和时代意义——兼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运用

5. 新时代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指路航标

殷乐  教授  

研究方向:社交媒体;视听传播;建设性新闻;媒体融合;媒介、技术与社会

联系方式:yinle@cass.org.cn

科研项目:

1. 中国非洲研究院2021年中非合作研究课题“新冠疫情期间的信息疫情、媒体视角与民众

2. 知——中国和南非的比较研究”(CAI-J2021-03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科研规划项目“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2019ZDGH014

近期论文:

1. 数字生态下的新闻选择——建设性视域下新闻回避的内涵逻辑与应对路径

2. 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播电视发展道路

3. 重视专业 顺应趋势——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守正与创新

4. 新时代中国地域文化国际传播:生态、逻辑与路径

5. 建设性新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唐绪军  教授

研究方向:新闻业务、传媒经济、报业经营管理

联系方式:tangxj@cassorg.cn

近期论文:

1. 建设性:新时代新阶段中国媒体的新追求

2. 即便像卡珊德拉那样,我们也要说——在平台、技术与传播国际研讨会上的致辞

3. 时代选择了我们 我们必须有所作为

4. 媒体深度融合:中国新媒体发展的新格局——2020-2021年中国新媒体发展现状及展望

5. 明确角色定位 努力增强“四力”

黄楚新  教授

研究方向:新媒体、品牌传播、媒体经营管理

联系方式:huangchuxin@163.com

近期论文:

1. 主流媒体助力调查研究工作的创新策略

2. 重大主题报道中主流媒体可视化传播的创新策略

3. 中国科幻IP影视作品的发展现状、困境及对策探析

4. 多位一体与多元融合:中国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进路

5. 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舆论战中的效能

漆亚林  教授

研究方向:新闻实务、媒体融合、广告学

联系方式:20180139@ucass.edu.cn

科研项目: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一体化战略视阈下媒体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19BXW030)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重大项目“国家网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问题与实现路径研究”(02011903820134)

近期论文:

1. 中国智能媒体发展的现实图景与战略路向

2. 社交机器人:数字用户的建构逻辑与智能陷阱的治理路向

3. 新型主流媒体在环境传播中的话语建构——基于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话语分析

4. “在场”可供性:外籍视频博主对中国形象的具身传播

5. 视觉文化时代主导性话语对青年亚文化的询唤进路——以《我不想做这样的人》为例

(二)传播学

卜卫  教授

研究方向:女性问题研究、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

近期论文:

1. 新技术 老问题——传播、性别与权力

2. 培养有包容性的数字素养

3. 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理论旅行”与地方知识生产

4. 音乐与“共同创造生活”——新工人乐团19

5. 儿童数字权利需要的不仅仅是“保护”——从儿童四项基本权利看平台企业的儿童权利议题

朱鸿军  教授

研究方向:媒介融合、媒体版权、媒介经营管理、新媒体经济、学术论文知识生产

联系方式:suzhoudajun@163.com

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媒体融合中版权理论与运营研究”(19ZDA331)

近期论文:

1. 主流媒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传播分析

2. 数字时代算法对国际传播的格局重构

3. 链接与降格:知识的永久在线与教育管辖权的重塑

4. 时间即刻、空间萎缩:6G传播新样态与加速去同步化的社会风险

5. 学术期刊数据库的深层困境与商业模式革新——由知网诉讼案看“双重浸入”问题

杜智涛  教授

研究方向:网络传播与新媒体

联系方式:duzhitao@ucass.edu.cn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专项“重大突发事件中知识传播对社会共识的作用机制研究”(20VYJ014

近期论文:

1. 全球视域下的本土经验:中国版权贸易研究的知识生产实践

2. 知识动员:促进社会共识及社会协作的新路径

3. 社会期待下的集体行动:媒介接触对公众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的认知建构研究

4. 因信而行:信息接触与信任对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

5. 从围观到失序 “吃瓜”舆论场的“次生舆情”形成与演化

何晶  教授

研究方向:媒介与社会变迁、政治传播、健康传播、危机传播

联系方式:hj-hejing@hotmail.com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弱势群体表达的特点、机制与趋势研究”(20BXW106

近期论文:

1. 数字分层情境下的政治沟通:核心问题与关键进路

2. 算法、公众表达与政治传播的未来格局

3. “底层表达”视角下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路径创新

罗自文  教授

研究方向:传播与社会治理、视听传播和新闻教育

联系方式:luoziwen2008@sina.com

科研项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级教学改革创新重点项目“新闻学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机制与创新路径研究”(JGCX2021004

2.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时期下社区传播的治理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06XCB013)

近期论文:

1. 广电媒体守正创新再出发 推动国际传播跃上新高度

2. 论新媒体条件下社区传播参与社会治理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3. 讲好中国故事的四大支柱:对象、内容、主体和策略——基于对美文化交流的分析

4. 眼见为虚:健康类短视频谣言的叙事特征与社会心理——基于今日头条谣言数据库的实证研究

5.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探索与未来走向

孟威  教授

研究方向:网络新媒体及其社会影响、媒介伦理与文化、理论、媒体融合、群体互联网使用

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产阶层对舆论场的影响研究”(17@ZH015

近期论文:

1.2022年新媒体研究的热点、新意与趋势

2.舆论场域、动力结构与政法新媒体的专业性再造

3.“技术—关系”视阈下的互联网青年圈层亚文化

4.国内外新媒体治理研究的热点与前沿

5.“新农人”短视频出圈与土味文化传播——“张同学”短视频现象级传播背后的理性思考

胡正荣  教授

研究方向:传播学理论、新媒介、国际传播、广播电视传播、媒介政策与制度、传播政治经济学、媒介发展战略与管理

联系方式:huzhr@hotmail.com

科研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传媒体制机制创新研究”(18JJD860002

近期论文:

1. 新闻传播学历史使命与自主知识体系特征

2. 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国际传播战略升维

3.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系统论思考

4. 学术性、思想性与开放性: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的三重关系

5. 以问题为锚,与实践共进——2022年中国国际传播研究考评

曾庆香  研究员

研究方向:新闻叙事、新闻话语、传播符号、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数据新闻

联系方式:zengqx@cass.org.cn

科研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未来国际传播策略研究:基于中国方案的媒介化协商历史考察(19782017)(18YJC860023)

近期论文:

1. 故事与话语: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构路径

2. 回到原点与重塑终点:微博评论对新闻收受环节的改写

3. 受众跨屏媒介行为:观看模式与心理补偿

4. 跨文化传播:内涵错层与价值冲突

5. 演进、争论与在地化:对新闻客观性原则的再认识

转自:“心传考博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