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易福金等|高温与认知能力:基于中老年群体的实证研究

2023/7/20 8:58:27  阅读:38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经济学季刊 ,作者易福金等

本文载于《经济学》(季刊)2023年第23卷第1期,作者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易福金、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余露芸、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硕士周天昊、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严斌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王艳君。获取全文请点击文末“阅读全文”。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18年发布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全球变暖趋势将进一步增强。在此背景下,诸如极端高温等天气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也明显增加。就中国而言,最近50年间平均地表气温增加了1.1℃,高于北半球同期平均温度上升速度。《2013年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13年夏天是中国东部地区有记录以来最炎热的夏天。但是,即使在较低排放的模拟情景下,已有研究预计仍有约50%的中国夏季将比2013年更热,这也进一步凸显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高温频发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另外,高温会显著影响人体健康,增加某些疾病发病率,甚至导致死亡率上升,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心理健康也会受到高温的威胁。医学证据表明,环境温度升高会对认知能力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降低个体注意力、记忆力、复杂信息处理能力等。因此,依托实际观测数据检验高温造成的实际健康伤害不仅可为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有针对性地完善公共健康政策也具有参考意义。

认知能力是心理健康评判的重要维度,包括感知觉、注意力、学习记忆、思维、语言等各种能力。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抽样数据,2019年我国40岁以上中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已达49%。这部分群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往往扮演着决策者的角色,认知能力对其判断准确性与决策效率有着决定性作用。

此外,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与其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然而,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每年约有13%发生认知能力障碍,且该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准确把握和有效应对高温对中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影响不仅对保障社会人力资本有一定作用,还有益于提升该群体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2013年和2015年调研数据,在面板数据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高温对中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影响。对高温的准确测度是本研究的关键所在,本文构造高温积温指数以探究高温对中老年整体认知能力的影响和滞后效应。

研究发现当平均温度超过一定阈值时(25℃),每增加1℃,中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将下降样本平均得分的1%。同时,高温还具有显著的6天滞后影响,预示着当前的研究可能低估了负面影响。确定高温指标是衡量高温影响的重要前提,但目前学界对产生健康影响的高温临界值尚无统一标准,并且不同的健康指标可能存在不同的高温威胁范围。

鉴于此,为了考察基础结果的可靠性,本文针对高温的度量指标选择进行了稳健性检验。首先,本文选择了20ºC22ºC28ºC30ºC作为阈值温度并构建高温积温指数对核心解释变量进行调整。其次,本研究进一步采用体感温度、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检验基本结论的稳健性。稳健性检验和安慰剂检验结果表明,潜在的遗漏变量或测量误差并未对基础结果构成影响。为进一步探寻不同特征的样本之间的差异性,本文对样本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发现北方中温带地区的农村中年(年龄在4060)女性个体认知能力更易受到高温的负面影响。

有别于医学上的小样本研究,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从更大空间、时间尺度上证明了高温对中老年人认知能力具有负向影响。研究结论将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对中老年群体健康的影响,并实施必要的干预减缓外部环境带来的负面作用,避免对他们的社会经济决策产生影响。

本文研究结论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面,本文是对现有相关研究的有益补充。当前相关研究主要关注高温对青年群体认知表现的风险,并未考虑中老年人这一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决策者。此外,已有文献更多关注极端温度对国家或区域死亡率的宏观影响,对个体微观领域包括认知能力、慢性病等具体健康风险的研究较少。另一方面,本研究估计了高温对中老年人认知能力的负面效应,为政府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提升中老年人健康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考虑到全球变暖和极端高温频发的现状,降低气候变化导致的不良影响变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作者简介

易福金,浙江大学教授、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长期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在资源环境变化对农业生产力的影响和农业自然风险管理两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已在《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中国农村经济》,以及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Food Policy, Energy Economics, China Economic Review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近60篇。以第一作者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成果(人文社科类)二等奖。

余露芸,浙江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健康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周天昊,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研究成果发表于《经济学》(季刊)等学术期刊。

严斌剑,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涉农农业经济与政策,城乡融合发展下的收入、教育、健康经济与政策研究。在《经济学》(季刊)、《教育研究》、《统计研究》、《财经研究》、《农业经济问题》,以及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Journal of the Economics of AgeingAgricultural EconomicsLand Use Policy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2部。

王艳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主要从事气候灾害风险评估和社会经济情景预估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论文70多篇,论文他引近1000次;获2017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18年度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2021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转自:“三农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