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人物】兰大苟小平:在做学问的好地方做好学问

2023/7/4 15:19:31  阅读:51 发布者:

“踔厉奋发在征程”

兰大党外知识分子风采展

苟小平

他严谨治学,持续取得突破性学术成果,为兰州大学植物学科赢得学术声誉;他潜心育人,培养出了一批堪当重任的学术新秀;他不避危难,在2022年三次疫情封校中主动请缨负责逸夫生物楼楼宇的疫情防控工作;他慧眼独具,着力开展基因编辑技术和玉米生物学研究,为学科发展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抢得了先机;他执着追求,立志要把兰州大学建成全国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他就是生命科学学院苟小平教授。

“兰州大学是一个做学问的

好地方

2009年,在美国开展博士后研究的苟小平接受了时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黎家教授的邀请,来到兰州大学工作。当被问及为何要来到西北时,他说道:“兰州大学是一个做学问的好地方”。这是一个简单而又不简单的回答,苟小平用他14年的出色成绩证明了当初的回答并不是一句漂亮话,而是出于对兰州大学的敬仰和对卓越学术的追求。

同样的问题在十年后又一次摆在了他的面前,在一次国家级人才答辩会上苟小平再被提问当初为何选择兰大?他回答道:“我在四川大学学习的时候有幸选修了梁厚果先生的《呼吸代谢》课程,他的学识和风度深深地吸引了我。梁先生之前一直在兰州大学工作,我从那个时候就对这所独具一格的学校产生了兴趣。和梁先生一样,植物学领域赫赫有名的郑国锠先生、吕忠恕先生和贾敬芬先生等前辈都在兰州大学工作了一辈子,而且创造出了那么多学术成果,我能够到这样的大学工作,应该是一种荣幸!”

2018年《The Plant Cell》以封面故事

发表苟小平教授课题组研究论文

在兰州大学,苟小平主要围绕受体激酶和植物生殖发育开展研究工作,获得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积累和发展后,他课题组的研究成果陆续在国际主流植物学期刊发表,包括Nature PlantsPlant CellMolecular PlantNew PhytologistPlant Physiology等,引起了学界的关注。苟小平也真正做到了在兰州大学这样一个“做学问的好地方”做出好学问。

他先后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先后主持科技部、教育部和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10余项。经过十多年的积淀,苟小平已经成长为国际植物受体激酶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才,他和他带领的团队也成为兰州大学植物学科的中坚力量。

“我们的目标是把每个志在科研

的学生培养成真正的科学家

不论是参天大树还是不起眼的小草,都需要分生组织持续不断地产生新的细胞、组织和器官,才能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这不仅是植物学的通理,作为高校教师,苟小平也将此作为育人养才的信条。他始终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不断为生命科学人才领域培养新细胞,赓续新血液。

苟小平和年轻同事交流研究生培养经验的时候常说:“一定要平等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工作自主性、创造性和劳动成果,坚持住这一点一定会赢得学生的尊重。”

多年来,他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这句话。在学生和苟小平的交流中,同事们往往能感受到学生们少了小心翼翼的拘谨,而多了自主探索的自信。苟小平课题组的研究生也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迅速成长为学术新秀,他们中先后有3人获评甘肃省优秀博士论文,1人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人获聘兰州大学青年研究员、3人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从早期的一两名学生,到如今发展成了20余人的研究团队。

在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同时,苟小平也始终保持对本科生培养的关注。他秉持“以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理念,邀请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启发他们的科研兴趣。“我们的目标是把每个志在科研的学生培养成真正的科学家。”苟小平说。多位参与科研训练的本科生已经成长为优秀的科研人才,其中生物技术基地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生林芳也已在北大获得博士学位,并于2019年获聘教授,回到兰州大学独立开展研究工作。  

当国家在2020年开始“强基计划”招生的时候,苟小平兴奋地说道“这太符合兰州大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了”,他主动提出要担任首届生物学强基班的班主任,成为了学校为数不多的教授班主任、“长江学者”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中,他经常前往榆中校区了解学生的课业情况,解答他们的疑惑,关心他们的生活,同时联系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院、基础医学院和兰大附属医院的一批优秀教师加入到强基班的科研训练活动中来,引导这些同学进入到生命科学研究领域。

“为生物育种插上腾飞的翅膀”

上个世纪,兰州大学细胞生物学科和植物学科在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成为国家重要的研究基地,获批了教育部直属的细胞生物学和植物生理学研究室,以中科院院士郑国锠先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者为兰大植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学科创出了国际学术声誉,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领军人才。近十多年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植物学科在不断积累中取得成绩,获批建设了“细胞活动与逆境适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持续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仅2022年就在植物学顶级期刊Plant Cell上发表了7篇研究论文,生物学在最新一轮学科评估中迈上了新的台阶。这样的喜人局面凝结着包括苟小平在内的兰大生科人重塑学科辉煌的学术抱负。

“生物技术近年来最大的突破就是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准地改造农作物性状,为生物育种插上腾飞的翅膀。”在兰州大学工作的前几年,苟小平敏锐地察觉到了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前景,很早就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科学研究中。同时,他响应国家的号召,科研工作不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也致力于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从2014年开始就把在模式植物中开展基础研究取得的成果应用到玉米生物学研究中。

近年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把“种子问题”列为工作重点之一,指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甘肃省作为我国主要的玉米制种基地,河西走廊玉米年产种5.5亿公斤,占中国玉米总产量的60%,生物技术在育种产业中的应用却还很不充分。2021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布了《振兴河西国家玉米繁育制种基地实施方案》。随着这一系列国家和地区政策的出台,苟小平认为是时候开展有组织的玉米生物育种研究工作了。

他协助侯岁稳院长组织论证,对接企业,带领相关学科教师针对甘肃省玉米产业的需求开展订单式科研。在多方奔走和精心谋划下,苟小平利用学院在植物组织培养、遗传转化、功能基因挖掘利用、玉米生物学研究等方面的长期积淀,成功获批依托兰州大学建设“甘肃省基因编辑育种重点实验室”和“甘肃省基因编辑育种产业研究院”,兰州大学也成为了甘肃省玉米种质资源创新与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创新联合体的共建单位。

有了研究基地,学科的种质创新工作很快就打开了局面。他们先后参与科技部部省联动重大研发计划,获批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兰州大学也划拨景泰兰大农场土地建设玉米生物育种基地,并通过“八新工程”和中长期贷款项目向玉米种质创新工作提供资金和条件上的支持。以“甘肃省基因编辑育种重点实验室”为基地,苟小平和同事们正围绕国家种业重大战略需求和甘肃省育种产业面临的实际挑战,聚焦基因编辑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通过精准育种,着力提高甘肃省育种产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实现甘肃省玉米育种产业的内涵式发展,助力甘肃省国家种子基地建设,为西北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回国的时候就是带着满腔热情,希望为国家的科研教育事业和兰大的发展做一点事情。”回首14年前来兰大的情形,苟小平记忆犹新。展望未来的为师为学前景,苟小平初心如故。

来源|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转自:iPlants”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