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马克思对“平均”概念的两种理解

2023/6/25 9:17:37  阅读:31 发布者: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5P23P24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原题《论马克思对“平均”概念的两种理解及其理论效应》,摘自《哲学研究》202212期,李潇潇摘

在固有的印象中,“平均”概念往往是与平均主义勾连在一起的,这使得它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坏名声”。在马克思主义领域,这种理解往往是与马克思对“粗陋的共产主义”的批判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实际上马克思对“平均”概念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此。通过对其基本文献的梳理和考察可以发现,他对“平均”概念的理解大致有两种,并呈现出不同的理论效应。

作为消解事物内部差异的“平均”概念

众所周知,马克思在《巴黎手稿》“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部分批判“粗陋的共产主义”时,直指其核心要义是忌妒心和平均主义。

“粗陋的共产主义”并不是要废除私有财产,而是要均分现有的财产。在此意义上,以外在的和强制的方式把私有财产的占有拉到均等水平的做法,并不能使整个社会真正进入共产主义,而是对整个文化和文明世界的抽象否定。这种做法不仅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水平,甚至没有达到私有财产的水平。因为它不是对私有财产的真正扬弃,而是向贫穷和那些仅有粗陋需求的人的非自然的简单状态的倒退。显然,这种简单的、直接的、粗暴的、“劫富济贫”的“平均”是马克思必定要摒弃的。

“平均”之于共产主义社会仅具有消极的意义?马克思并不这么认为。一方面,把历史发展和人类发展从高阶拉向低阶的“平均主义”确实是一种倒退;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历史发展和人类发展朝向更高阶进展的“平均”则是必须的和积极的。

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所关注的问题恰恰在于,生活资料分配的前提即生产条件的分配在社会生产意义上的一种平等或平均,因而这种“平均”便具有了一种积极的内涵。也就是说,如果仅仅从生活资料分配一端来强调一种平均化的结果,进而实现每个人的平等,是马克思所反对的,因为这种平等在根本上是以抽象的个人为前提的,即把每个个体当作同质性的对象来看待。在现实中,它则是以外在的强制力造就的,看似实现了平等,其实是一种根本性的不平等。而如果在生产条件归全社会所有的意义上,保证每个人对生产资料的平等权利即对其拥有平均所有权,那么由此造就的生活资料对个人的满足,即对人的多方面的需要和个性化需要的满足,则是以现实的个人为前提的,这种“平均”的概念才具有积极意义。

作为事物自我否定环节的“平均”概念

如果说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批判的是一种抽象同一性的“平均”概念,那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货币”章中他所把握到的“平均”概念则是一种作为事物自我否定环节的具体普遍性。在“货币”章中,马克思在批判达里蒙的社会改革方案时,在理论上遭遇了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差异问题,为了建立价格和价值的均衡模式,他触及了“平均”概念。

马克思认为第二种“平均”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意义,它构成了商业投机的基础。价格的平均数作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到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或者说是如何影响商业投机的。可以说,它既是主观思辨的制约因素,同时也是构成现实思辨的内在要素。

由此,一旦平均数成为市场价值或商品价格的内在要素,其结果就会转化为商品的实际价值。在马克思看来,商品的个别的实际价值经过否定形成商品的市场价值,商品的市场价值经过否定形成商品的社会的实际价值。这里所内含的否定过程,主要是它们自身的平均化过程,即第一次否定是经过商品个别价值的“平均化”而完成的,第二次否定是经过商品市场价值的“平均化”而完成的。这样,马克思就深刻地把握到了价值和价格之间的现实差别的发生过程,从实质上揭示了达里蒙的货币及其改革理论的症结。在这个意义上,“平均”概念是作为事物自我否定的环节而呈现出来的。

作为理论建构的中介

“平均”概念为价值转形、资本转化提供了方法论的钥匙。进言之,如果没有马克思对平均利润率的建构,那么对资本的理解也就不可能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即从抽象的剩余价值把握上升到资本各种具体形态的呈现。马克思通过“平均”概念作为理论建构的中介作用,把握住了个别资本保存自身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秘密,以及随着平均利润下降趋势的展开,整个资本随之否定自身的逻辑。就此而言,我们可以把作为理论建构中介的“平均”概念看作事物自我否定的环节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概念建构中的运用和深化。

首先,个别资本作为社会总资本的一部分,是通过平均利润这一中介来保存自身并获得增殖的。其次,个别资本以平均利润为中介展开运动,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最后,一般的、平均的剩余价值率必然表现为作为中介的平均利润率的不断下降,从而使整个资本实现对自身的绝对否定。

从这个意义上说,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是马克思根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而作出的一种必然性推理和证明,而非一种经验性预测。

由此可见,马克思正是借助于“平均”概念来把握资本的运动及其规律的,特别是平均利润率这一理论中介为理解资本的自我保存和自我否定,以及趋于否定之否定的自我解体过程提供了关键的思想通道。诚然,平均利润率不是外在于资本运动过程的概念,而是形成并存在于资本运动过程中。所以,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趋势也为我们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规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明。

转自:“中国学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