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浙大学报英文版:论文选集 | Food Science

2023/6/16 10:53:26  阅读:42 发布者:

本文来源:浙大学报英文版

本文仅限转载,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

01 微冻过程中温度波动对猪肉和三文鱼品质影响的评估

Assessment of quality deviation of pork and salmon due to temperature fluctuations during superchilling

作者:Haoxin CUI, Naymul KARIM, Feng JIANG, Haimei HU, Wei CHEN

摘要:

目的:本研究以猪里脊肉和三文鱼排为研究对象,就肉品在低温贮藏状态下,因温度变化导致品质劣变,但具体过程不清的问题,通过探究空气温度波动与冲击范围对肉品品质影响的规律,以及蛋白变性和降解与猪肉和三文鱼品质劣变间的联系,发掘可适用于猪肉和三文鱼的低温保鲜技术。

创新点:首次系统探究了冰箱的温度波动在微冻条件下对猪肉与三文鱼品质的影响规律,为冰箱通过控制空间内部温度波动范围提升性能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方法:以3.5 °C为目标温度,在不同温度波动条件下,对猪里脊肉和三文鱼片进行贮藏(08152330天),后续通过测定感官、理化与微生物指标,揭示温度波动幅度对肉品品质影响的规律。此外,从细胞组织结构和骨架蛋白等角度,研究温度波动与冲击对猪肉和三文鱼中蛋白质变性与降解的影响。

结论:微冻贮藏15天后,与恒温组相比,±2.0 °C波动组中猪里脊肉和三文鱼片中总挥发性碱性氮、菌落总数和脂质氧化发生显著变化(P<0.05)。而±1.0 °C波动组与恒温组在贮藏30天后各项参数均无显着差异。此外,普通冰箱不规则的温度波动加速了各项指标的变化(P<0.05)。综上所述,温度波动和不规则的温度变化会加速破坏肉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增加滴水损失,进而逐渐拓宽肉品失水通道,最终增快肉品腐败变质速度。

原文链接:https://jzusb.zjujournals.com/en/article/doi/10.1631/jzus.B2200030/

02 枸杞多糖诱导乳腺癌细胞铁死亡的研究

A novel anticancer property of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 in triggering ferroptosis of breast cancer cells

作者:Xing DU, Jingjing ZHANG, Ling LIU, Bo XU, Hang HAN, Wenjie DAI, Xiuying PEI, Xufeng FU, Shaozhang HOU

摘要:

目的:乳腺癌是女性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作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枸杞子的主要活性成分,因其高活性和低毒性逐渐成为抗癌药物的新选择。已有研究表明LBP对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但机制尚不明确。铁死亡是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主要依赖铁的脂质过氧化,引发细胞死亡,而LBP与铁死亡的关系尚未见明确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LBP是否通过诱导铁死亡发挥抗癌作用。

创新点:我们首次发现LBP通过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xCT/GPX4)途径介导乳腺癌细胞铁死亡,这对深入理解LBP治疗乳腺癌的中药药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乳腺癌的中药抗癌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方法:通过细胞活性检测,确定LBP可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的存活与增殖。为了探索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检测LBP处理前后对MCF-7细胞的影响,结果发现LBP处理后,差异基因富集到铁死亡信号通路。后续通过对LBP处理后铁死亡标志物(线粒体形态、线粒体膜电位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等)的检测进一步验证转录组结果。通过加入铁死亡抑制剂Fer-1,研究LBP对两种乳腺癌的细胞存活率、氧化应激水平和胞内自由二价铁的影响,探究LBP是否通过诱导铁死亡介导抗癌作用,最后,通过检测两种乳腺癌细胞中铁死亡调控蛋白xCT/GPX4的表达水平明确具体其作用机制。

结论:LBP通过xCT/GPX4信号通路诱导铁死亡,并降低乳腺癌细胞的存活与增殖。研究结果揭示LBP通过铁死亡途径展现出新的抗癌特性,可能成为乳腺癌的潜在治疗选择。

原文链接:https://jzusb.zjujournals.com/en/article/doi/10.1631/jzus.B2100748/

03 比较代谢组学为芹菜叶柄颜色差异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见解

Comparative metabolomics provides novel insights into the basis of petiole color differences in celery (Apium graveolens L.)

作者:Mengyao LI, Jie LI, Haohan TAN, Ya LUO, Yong ZHANG, Qing CHEN, Yan WANG, Yuanxiu LIN, Yunting ZHANG, Xiaorong WANG, Haoru TANG

摘要:

目的:对四种不同颜色芹菜的呈色物质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芹菜叶柄颜色形成的机理。

创新点:明确了芹菜叶柄颜色形成的主要差异代谢物的调控途径。

方法:以四个叶柄颜色差异明显的芹菜品种(白色、黄色、绿色和紫色)为材料,利用非靶代谢组学分析,探讨了叶柄的代谢物成分,对四个品种的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不同品种富含的代谢物进而探讨不同颜色形成的机理,进一步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进行代谢物验证,并结合基因表达揭示了芹菜叶柄颜色呈色的差异代谢物调控途径。

结论:不同颜色芹菜叶柄中叶绿素、花青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显著,花青素和叶绿素分别在紫色和绿色品种中大量积累,表明花青素与叶绿素可能在芹菜叶柄颜色中起关键作用。利用非靶代谢组学在四个品种中检测到647种差异代谢物,不同颜色芹菜代谢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绿色芹菜富含与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相关的代谢物,紫色芹菜富含与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的代谢物。进一步采用HPLC验证显示矢车菊素是紫芹的主要色素。为探究代谢物和基因表达的相关性,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进行表达量分析,结果与代谢物积累趋势一致。此外,不同颜色的芹菜富含不同的营养物质,例如,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物如芹菜素和儿茶素被发现在绿芹中显著富集。本研究鉴定出丰富的代谢产物不仅为研究芹菜的生物活性物质提供了信息,也为挖掘不同颜色植物的代谢产物提供参考。

原文链接:https://jzusb.zjujournals.com/en/article/doi/10.1631/jzus.B2100806/

04 灯盏花乙素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脑损伤的改善作用

Ameliorative effect of scutellarin on acute alcohol brain injury in mice

作者:Tianmeng ZHANG, Kun WANG, Hui FAN, Qiankun YANG, Xiao ZHANG, Feixue LIU, Xin FENG, Yi CHEN, Daoyang TENG, Panpan ZHAO, Jingquan DONG

摘要:

随着酗酒导致的死亡比例逐年增加,酒精对机体造成的伤害越来越受到重视。氧化应激和炎症是酗酒引起的最常见的病理现象。灯盏花乙素是从灯盏花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它具有抗炎症和抗氧化活性,常被用于高血压、糖尿病、神经炎等多种疾病。但是灯盏花乙素对酒精性脑损伤的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基于灯盏花乙素抗炎和抗氧化这两大靶点,建立了小鼠急性酒精性脑损伤模型,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生化指标检测和炎性因子表达测定。结果表明,灯盏花乙素可改善脑组织损伤,并显著降低由于酒精暴露引起的IL-1β、IL-6TNF-α炎症因子的异常升高,同时也显著增强SOD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因此,灯盏花乙素对酒精引起的急性脑损伤具有缓解作用。

原文链接:https://jzusb.zjujournals.com/en/article/doi/10.1631/jzus.B2100763/

05 脆江蓠硫酸化多糖的化学表征及其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sulfated polysaccharide from Gracilaria chouae and its activation effects on RAW264.7 macrophages

作者:Feifei LI, Kehai LIU, Kewu LIU

摘要:

目的:脆江蓠是中国沿海广泛分布的重要经济红藻,多糖是其主要生物成分,通过对其多糖分离纯化、化学表征及活性评价,为脆江蓠的开发奠定实验基础。

创新点:首次从脆江蓠中得到均一硫酸化多糖GCP-3A,并发现其多糖对巨噬细胞RAW264.7具有显著激活作用。

方法:以脆江蓠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柱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到脆江蓠硫酸化多糖GCP-3A;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气相色谱-质谱(GC-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NMR)探究其化学特征;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刚果红研究其表面形态;通过噻唑蓝(MTT)和一氧化氮(NO)试验分析其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活化作用。

结论:GCP-3A是一种硫酸化酸性多糖,分子量为11.87 kDa,由木糖、半乳糖、葡萄糖和甘露糖组成,四者的摩尔比为3.00:29.28:0.63:0.45,且含有α,β-糖苷键。GCP-3A是一种由不规则片状和棒状交织而成的异质多糖,无三螺旋构象。此外,GCP-3A显著性地促进了RAW264.7巨噬细胞的增殖和NO分泌,具有应用于医药及功能性食品的潜力。

原文链接:https://jzusb.zjujournals.com/en/article/doi/10.1631/jzus.B2100508/

06 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GCG)对二甲双胍抗黑素瘤细胞的潜在影响

Potential effect of EGCG on the anti-tumor efficacy of metformin in melanoma cells

作者:Anan XU, Jeehyun LEE, Yueling ZHAO, Yuefei WANG, Xiaoli LI, Ping XU

摘要:

目的:探明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GCG)联合二甲双胍对高转移性小鼠黑素瘤细胞系B16F10活力、迁移和增殖等生长状态以及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核因子κBSTAT3/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并利用拉曼光谱等分析EGCG和二甲双胍联合作用的潜在机制。

创新点:(1EGCG联合二甲双胍对B16F10细胞活力、增殖以及STAT3/NF-κB信号通路等具有协同抑制作用;(2EGCG联合二甲双胍在B16F10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方面具有拮抗作用;(3)利用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发现EGCG与二甲双胍联用对B16F10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存在差异化影响。

方法:利用CCK8测定细胞增殖,用细胞划痕实验测定细胞运动特性,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和细胞周期,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细胞切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炎症细胞因子和抗氧化酶的蛋白水平含量,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其基因水平含量,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探究其可能影响的细胞通路,用拉曼光谱技术从亚细胞水平探究作用机制。

结论:本研究表明EGCG与二甲双胍联合作用在抑制B16F10细胞生长、炎症水平和STAT3/NF-κB通路方面发挥部分协同效应。然而,这两种化合物对B16F10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具有拮抗作用。为了进一步证实EGCG和二甲双胍对黑色素瘤潜在的联合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EGCG和二甲双胍的药效学相互作用。

原文链接:https://jzusb.zjujournals.com/en/article/doi/10.1631/jzus.B2000455/

07 茶叶多肽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抑制机理

Inhibitory mechanism of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y peptides from black tea

作者:Yating LU, Yu WANG, Danyi HUANG, Zhuang BIAN, Peng LU, Dongmei FAN, Xiaochang WANG

摘要:

目的:探究红茶中分离的茶叶多肽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结合关系以及结合稳定性,从而发现红茶多肽对ACE的抑制机理。

创新点:ACE是哺乳动物调节血压的关键酶,越来越多的研究着力于从食物蛋白中发现天然无副作用的ACE抑制剂。计算机模拟技术具有高效、低成本、高通量等优点,本研究从体外实验和计算机模拟两个维度来分析多肽与ACE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使用了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两种计算机模拟方法,使结果更加可靠。

方法:用体外酶抑制实验获取茶叶多肽(红茶中分离)对ACE的半抑制浓度(IC50);用酶动力学实验探究红茶多肽对ACE的抑制类型;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茶叶多肽在ACE蛋白中的结合位置;通过100 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评价各多肽对ACE蛋白自由度和展开度的影响以及多肽-蛋白结合物的稳定性。

结论:四条茶叶多肽都表现出较高的体外ACE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210.03±18.29)(178.91±5.18)(196.31±2.87)(121.11±3.38)µmol/L),酶动力学实验表明多肽IIIIVACE的抑制类型为反竞争性抑制(即需要底物先与酶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多肽III为非竞争性抑制(即不管底物是否与酶结合都能发挥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四条多肽都对接在远离ACE活性口袋的空腔中,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揭示多肽的ACE抑制能力与其对ACE蛋白残基自由度和蛋白展开度的影响存在相关性,多肽IV体外抑制能力最强同时对ACE蛋白的影响最大。本研究说明四条茶叶多肽是通过改变ACE蛋白结构来达到抑制作用,符合变构抑制剂的作用原理。

原文链接:https://jzusb.zjujournals.com/en/article/doi/10.1631/jzus.B2000520/

08 红枣生物活性成分及其保健作用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advances in bioactive components and health benefits of jujube (Ziziphus jujuba Mill.) fruit

作者:Yang LU, Tao BAO, Jianling MO, Jingdan NI, Wei CHEN

摘要:

红枣作为一种膳食补充剂,是公认的健康食品。它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多糖、多酚、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和维生素等。这些活性物质具有抗癌、抗氧化、抗炎、降血脂、降血糖、免疫调节、神经保护、镇静和抗病毒等生理功能。除此之外,本文还归纳了红枣果实中的生物碱和膳食纤维及其生理功能。同时,对影响枣树果实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未来红枣营养功能的研究方向。本文将为红枣产品的开发及红枣营养成分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原文链接:https://jzusb.zjujournals.com/en/article/doi/10.1631/jzus.B2000594/

09 肠道菌群酵解对红枣多酚及其保护氨基甲酸乙酯所致氧化损伤的影响

Phenolic profile of jujube fruit subjected to gut microbiota fermentation and its antioxidant potential against ethyl carbamate-induced oxidative damage

作者:Tao BAO, Ming ZHANG, Yuanqing ZHOU, Wei CHEN

摘要:

目的:研究红枣在肠道菌群酵解作用下的生物活性物质组成和抗氧化功效,以及其对氨基甲酸乙酯诱导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为红枣在肠道菌群酵解后发挥抗氧化作用提供新思路。

创新点:首次研究了肠道菌群酵解对红枣中生物活性物质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及其对氨基甲酸乙酯诱导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

方法:红枣模拟肠道菌群酵解(0~48 h)后,采用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黄酮、多酚、总糖和还原糖在发酵过程中的含量变化;采用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研究红枣发酵代谢产物抗氧化活性;采用MTT法和Hoechst 33258荧光探针研究不同浓度(0.250.501.002.00 mg/mL)红枣发酵48 h代谢产物对氨基甲酸乙酯诱导Caco-2细胞的细胞活力和DNA损伤的影响;分别采用6-羧基-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和萘-2,3-二甲醛(NDA)荧光探针检测不同浓度(0.250.501.00 mg/mL)红枣发酵48 h代谢产物对氨基甲酸乙酯诱导Caco-2细胞内活性氧(ROS)和谷胱甘肽(GSH)水平;采用RH123荧光探针检测不同浓度(0.250.501.00 mg/mL)红枣发酵48h代谢产物对氨基甲酸乙酯诱导Caco-2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结论:红枣经肠道菌群酵解后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红枣发酵代谢物可抑制氨基甲酸乙酯诱导的Caco-2细胞活力下降和DNA损伤,减少细胞内ROS生成,恢复GSH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抑制氨基甲酸乙酯诱导的细胞氧化损伤。

原文链接:https://jzusb.zjujournals.com/en/article/doi/10.1631/jzus.B2000754/

10 从花椒叶中提取的羟基胡椒酚可以诱导耐TP53HT-29结肠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

Hydroxychavicol, a polyphenol from Piper betle leaf extract, induces cell cycle arrest and apoptosis in TP53-resistant HT-29 colon cancer cells

作者:Aiysvariyah RAJEDADRAM, Kar Yong PIN, Sui Kiong LING, See Wan YAN, Mee Lee LOOI

摘要:

目的:阐明羟基胡椒酚(HC)的抗恶性细胞增生的机制。并研究HCHT-29结肠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凋亡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表达的影响。

方法:从蒌叶(PBL)中分离出HC,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核磁共振(NMR)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检测。在处理244872 h后,检测标准药物5-氟尿嘧啶(5-FU)、PBL水提物和HCHT-29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检测30 h5-FUHC处理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调控作用。同时检测18 h内磷酸化JNKpJNK)和磷酸化P38pP38MAPK的表达变化。

结果:HC30μg/ mL)和PBL水提物(380μg/ mL)的半数最大抑制浓度(IC50)值在24 h时达到,而5-FU50μmol/ L)的IC50值在72 h时达到。从12h开始HC处理的细胞停滞在细胞周期的G0/G1期。与5-FU处理的细胞相比,HC处理的细胞凋亡率更高(P<0.05)。在HC处理的细胞中,pJNKpP38 MAPK12 h时出现高表达,而在5-FU处理的HT-29细胞中则没有(P<0.05)。

结论:由此可见,HC可诱导HT-29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这些作用可能由JNKP38 MAPK介导。

原文链接:https://jzusb.zjujournals.com/en/article/doi/10.1631/jzus.B2000446/

11 红茶提取物茶黄素酸和尼莫地平通过线粒体途径凋亡介导的协同神经保护作用模型的研究

Modeling the neuro-protection of theaflavic acid from black tea and its synergy with nimodipine via mitochondria apoptotic pathway

作者:Dan MU, Huaguang QIN, Mengjie JIAO, Shaogui HUA, Tingzhe SUN

摘要:

目的:利用数学建模方法来研究茶黄素酸和尼莫地平在线粒体凋亡途径中的协同神经保护作用。

创新点:茶黄素酸诱导的Bcl-2表达在理论上可以引起系统性的双稳态。此双稳态对模型参数变化具有很强的鲁棒性,但同时又对生存状态阈值的变化具有相当的敏感性。通过随机模拟,我们可以很好地拟合实验中测定的茶黄素酸剂量反应。此外,我们确定了茶黄素酸和尼莫地平(一种临床应用的神经保护药物)之间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协同作用,这种协同效应通过双稳态得到增强。

方法:采用微分方程描述分子间相互作用;运用局部敏感性分析探讨系统参数敏感性;运用BlissLoewe联合指数计算茶黄素酸和尼莫地平的协同性;使用MATCONT工具箱揭示系统的分岔性质。

结论:与持续的茶黄素酸处理相比,对细胞给予脉冲样茶黄素酸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细胞生存率。这些数据表明,茶黄素酸可以诱导系统产生双稳态,同时茶黄素酸与尼莫地平的协同作用可能为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

原文链接:https://jzusb.zjujournals.com/en/article/doi/10.1631/jzus.B2000540/

12 槟榔叶水提液对癌细胞的抗迁移作用及其微管靶向性的研究

Anti-migratory effects of Piper betle leaf aqueous extract on cancer cells and its microtubule targeting properties

作者:Mee Lee Looi, Alwyn Khai Howe Wong, Shelly Anne Gnapragasan, Anis Zafirah Japri, Aiysvariyah Rajedadram, Kar Yong Pin

摘要:

本文研究了槟榔(Piper betle,PB)水提取物对癌细胞转移能力的调节作用及其对微管蛋白结构和网络的影响。采用亚毒剂量对PB5-氟尿嘧啶(5-FU)处理的癌细胞进行抗迁移研究,观察细胞迁移20小时。在所有处理组中,100 µg/mL PB处理的癌细胞均显示出最大的抗迁移作用(P=0.016)。总体上,PB对癌细胞的抗迁移作用高于5-FU。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发现,PB处理的细胞表现出与标准微管抑制剂(紫杉醇)相似的细胞特征,并在PB和紫杉醇处理的癌细胞中发现M期细胞群.通过对微管结构和网络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PB和紫杉醇处理的癌细胞表现出长期破坏的纺锤体。因此,我们认为PB具有对癌细胞的抗迁移作用,并可能改变蛋白结构和网络。

原文链接:https://jzusb.zjujournals.com/en/article/doi/10.1631/jzus.B2000278/

13 山茶油对大鼠脂肪肝作用的新观察

New observations on the effect of camellia oil on fatty liver disease in rats

作者:Chun-xue Li, Li-rong Shen

摘要:

目的:评价山茶油、大豆油和橄榄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AFLD)病的影响.

创新点:通过不同食用油的脂肪酸成分及对大鼠血糖、血脂、肝脏组织细胞特性和超微结构影响的比较分析,揭示了山茶油对NAFLD的影响与n-6/n-3比率不完全相关,可能还涉及其它因子.

方法:分析了山茶油、大豆油和橄榄油的脂肪酸成分;测定和分析了三种油对大鼠的体重、肝脏系数、血脂的影响;采用细胞学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大鼠肝进行细胞学和亚细胞结构的观察.

结论:山茶油、橄榄油和大豆油的多不饱和脂肪酸n-6/n-3比率分别为7.69%12.50%33.33%,但三种油对大鼠血糖、血脂、NAFLD肝细胞特性和亚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比较表明,山茶油对诱导大鼠NAFLD的风险性高于大豆油,但低于橄榄油.这为油脂饮食对NAFLD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见解.

原文链接:https://jzusb.zjujournals.com/en/article/doi/10.1631/jzus.B2000101/

转自:“解说科研项目”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