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课题研究】胡远明:课题申报不宜凸显问题的解决途径

2023/2/13 11:43:46  阅读:101 发布者:

课题申报不宜凸显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

我们先看三个课题案例(说明:本文所选课题案例仅作为学术交流使用,如给课题本人带来不良影响敬请谅解):

案例1

课题名称:幼小衔接中绘本阅读培养中班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研究背景:

(一)国家对幼小衔接中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日益重视

教育部在20213月发布文件《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突出强调幼儿园与小学要做好科学衔接,帮助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和适应。同年7月,河南省教育厅在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精神的基础上发布了《河南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幼儿园要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入学做好基本素质准备,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附属文件《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提出,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准备为目标,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四个方面的准备内容,其中身心准备排在了首位,并明确指出幼儿应能经常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而积极心理品质恰恰是比较持久的、积极的情绪和体验。

(二)绘本阅读在培养幼儿积极心理品质上有独特价值

首先,绘本阅读充满童趣,符合幼儿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特点。绘本所展现出的内容、表现、设计都以孩子为主体。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具有较强的游戏性,有助于幼儿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内容认知;其次,绘本人物形象,有助于幼儿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观察和模仿。绘本中的图画被生动形象地演绎出来,同时也把绘本中的人物的优秀品质直观地展现在幼儿面前,幼儿能够容易地接受并且习得绘本中展现出的优秀力量;最后,绘本可视化,帮助孩子创建一种坚定的信念,激活幼儿的积极心理品质。另外绘本阅读活动实施途径也比较丰富,可创设阅读环境,开展自主阅读,表演活动,亲子活动,角色体验等。

(三)中班为幼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关键期

幼小衔接教育应贯穿整个幼儿园教育,小班为幼小衔接教育奠定扎实基础,大班为幼小衔接教育打好稳固底板,中班则为幼小衔接教育提供平稳过渡。中班年龄阶段是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人格八阶段”中第三阶段,他提出了人生各阶段的发展任务和相应的积极品质培养的关键期,在积极心理学核心理念指导下把握好每个关键期,将对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非同凡响的效果。

随着国家对幼小衔接中幼儿心理品质的重视,教师已逐步开展有关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活动和课程,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并不了解中班幼儿在“智慧、勇气、仁爱、公正、克制”五个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现状。

2.在幼小衔接视角下,寻找适合的绘本以及充分挖掘绘本积极心理品质元素的方式方法尚不明确。

综上所述,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不仅是幼小衔接中身心准备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幼小衔接活动的基础。以绘本阅读为载体,关注幼儿心理变化,有助于培养幼儿积极心理品质为幼小衔接奠定基础。因此,选择绘本阅读培养中班幼儿积极心理品质对幼小衔接工作开展具有重要价值。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对幼儿进行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情况的测评,初步掌握幼儿在五个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

2.站在幼小衔接的视角下,为幼儿选择优秀的积极心理品质的绘本,充分挖掘绘本中的积极心理品质元素。

3.通过创设绘本阅读环境,探索多种开展绘本阅读活动的形式和策略。

(二)主要内容

1.通过学龄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进行中班幼儿在五个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调查研究。

2.通过站在幼小衔接的视角下,教师探索选择以及充分挖掘绘本中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研究。

3.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绘本阅读活动,教师探索提升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案例2

课题名称:瑜伽练习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践研究

研究背景:

1.宏观背景

身体素质一般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身体素质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

身体素质经常潜在地表现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劳动中,自然也表现在体育锻炼方面。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

国家学生体质标准五年级的及格标准是50米男生10.8秒,女生是11.1秒;坐位体前屈男生是-2.6厘米,女生是2厘米;一分钟跳绳男生是56个,女生是58个;肺活量男生是1300,女生是1050;一分钟仰卧起坐男、女生均是18个;508往返跑男生是218秒,女生223秒。六年级的及格标准只是比五年级的标准高一点点,在此不多赘述。

2.现实问题

通过对本校五六年级的学生连续三年的身体素质数据进行分析,能够体现小学生高年级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变化,其中包括学生的50米跑、一分钟跳绳、仰卧起坐、508往返跑。根据近三年的数据分析,身体素质状况如下,一是部分学生体能指标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跑步速度逐年下降,反映学生心肺功能减弱,爆发力和耐力不足;二是坐位体前屈数值呈下降趋势,说明学生的韧带越来越紧,柔韧性变差;三是学生的一分钟仰卧起坐数据下降说明核心素质即腹部核心肌群力量非常弱。

五六年级学生上体育课不积极,一星期两节课,每节课都有好多人见习,女生居多,不是这疼就是哪儿不舒服,反正就是不想动;正常上课的学生敷衍了事,不认真学习新知识和体育技能。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瑜伽体式的习练,增强学生的锻炼效果,提高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

2.通过瑜伽和体育课堂的融合,提高学生运动锻炼的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

3.通过瑜伽呼吸法和冥想,调节学生青春期心理,增强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研究内容

1.瑜伽体式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锻炼效果和身体素质的研究。

2.瑜伽与小学高年级体育课堂融合的研究。

3.瑜伽呼吸法和冥想调节小学高年级学生青春期心理的研究。

案例3

课题名称:优秀传统文化对七年级学生习惯养成作用的研究

研究背景:优秀传统文化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和培养很重要。现下,被各种媒体所展现的种种不文明现象,看似是道德素质的下降,实质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文化交流广泛,外来文化不断涌入我国,许多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离自己的传统文化却渐行渐远,许多优秀传统文化逐渐消失,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缺失,传统文化断层出现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大。重视文化传承,通过优秀文化传承,减少不文明行为,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使文明成为一种习惯很有必要。

学校作为一所农村初中学校,学生大多是农民子女,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孩子的成长环境,使孩子的养成教育被淡化,甚至被忽视。外加不良文化的影响,从而导致孩子们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不文明用语增多、学习成绩下滑、道德意志薄弱、学习积极性降低、心理问题不时出现,而这些问题的出现看似是孩子道德意志薄弱,其实质是孩子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的反映。缺少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孩子自身就失去了言行的方向和标尺。

中学是学生人格形成、人格建设的重要阶段,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传承优秀文化就显得尤为迫切。七年级作为初中三年生活的起始阶段,也是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重要阶段,更需要重点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健康人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对于引导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符合党的教育要求。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研究目标

1)研究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形式、规律和方法。

2)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优良学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七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模式,提升校园文化品质,营造出良好的习惯养成氛围。

2.研究内容

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从思想根源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思想意识,进一步外显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将进行七年级学生在礼仪、节俭、生活和学习四大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将礼仪、节俭、生活和学习具体化为一系列习惯,并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

结合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等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结合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结合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习惯”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方法、规律,掌握学习之道,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结合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主要措施:

1)选择合适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2)进行高品质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内一切宣传媒介如板报、墙报、校园网的作用,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家长及社会的舆论监督作用。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诸如仁、义、礼、智、信等。

4)充分利用与课题相关的地方省情资料。结合我省的自然人文和历史资料,以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情感熏陶等为目标,提升其核心素养。

5)开展学习传统优秀文化实践活动,例如开展经典诵读、竞赛活动、传统特殊节日活动等。

6)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指导学生欣赏优秀传统文化,例如豫剧名曲、中国功夫、茶文化、中国山水名画等。

7)深度结合学科教学,充分利用好教育主阵地——课堂。

(二)

上述三个课题案例均选自于部分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课题申报书,类似的课题案例也不在少数。为节省篇幅和方便大家理解,我们仅选取了该项课题的课题名称、研究背景、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等部分重点内容进行分析。

不难看出,我们选取的这三项课题都有这样一些共同特征:

一是课题名称中都包含着问题和问题的解决途径,如案例1《幼小衔接中绘本阅读培养中班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绘本阅读是问题的解决途径,而中班幼儿心理品质是课题组成员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如案例2《瑜伽练习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践研究》,瑜伽练习是问题的解决途径,而小学高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是课题组成员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如案例3《优秀传统文化对七年级学生习惯养成作用的研究》,优秀传统文化是问题的解决途径,而七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是课题组成员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是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都基本上是聚焦问题的解决途径或方法,而淡化了课题组成员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三是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都偏离了问题(即研究背景),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与研究背景中的问题不太一致性,因此研究思路也发生了偏移。

从这三个课题案例的共同特征来看,显然该教师的课题研究活动思路不够清晰。事实上,就中小学一线教师来说,我们认为其课题研究活动的起点是问题,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是其开展研究工作的起点和原点,而且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应与问题保持相对的一致性。显然,课题立项申报书的材料中,也应体现这一基本理念,即研究背景部分需要重点交代清楚自己的具体问题,而且最好能够分解为若干个小的问题。上述的三项课题中,第一项课题中的问题相对还比较清晰,而第二项课题和第三项课题的问题则相对比较模糊,可以再增强其条理性和具体化一点。

(三)

不言而喻,课题立项申报书中,包括课题名称、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等,我们教师要重点突出问题、聚焦问题。然而,这三项课题的立项申报书中,则更多突出问题的解决途径或方法,这显然偏离了课题立项申报的初衷。我们认为,课题研究活动当然应该体现问题的解决途径或方法,但不应该在立项申报的时候提出来。

在立项申报书中提出问题的解决途径,其弊端主要有:一是问题解决途径的提出时机不合时宜,因为问题的解决途径往往是在研究过程中才提出来的。二是立项申报书中提出问题的解决途径,显然是窄化了课题的问题解决途径或方法。如案例3中,学生的习惯养成途径除了优秀传统文化外,还可以有更多的途径。三是立项申报提出问题的解决途径,影响了教师整体的课题研究思路,冲淡了课题的研究主题,偏离了课题的研究方向。四是造成了“先入为主”的嫌疑,即教师选题时,在还没有搞清楚、弄明白自己的具体问题之前,就已经有了问题的“答案”了(即问题的解决途径或方法),这还需要我们做课题研究工作吗?

由此可见,我们不建议一线教师在立项申报书中,首先或重点突出课题的问题解决途径,更不是有意或无意淡化自己的具体问题。

那么,针对上述的类似课题该如何进行完善呢?我们建议如下:一是要明确课题的具体问题,即教师应分条阐述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是要淡化或去掉问题的解决途径相关内容,也就是说在立项申报书中最好不要涉及问题的解决途径;三是申报书中的相关内容,如课题名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等也相应进行调整。这样,立项申报书就相对比较完善,重点突出,思路清晰了。

结束语

我们需要强调的是,立项申报书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重点回答“为什么”,即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当然还要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至于问题的解决途径或方法,我们不宜在课题申报时提出来,而是研究活动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事实上,对于一项课题的研究过程来说,一般需要经过选题、研究、中期和结项等多个课题研究活动的环节。显然,在不同的课题研究阶段,其研究活动的重点是不太一样的。因此,一线教师对课题研究活动的过程需要有一个清晰认识,否则会顾此失彼,思路紊乱,以至于课题研究活动不了了之。

最后,我们以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

“从平常的、司空见惯的事务中看到新的方面、新的特点、新的细节,这是养成创造性劳动态度的重要条件,这也是兴趣和灵感的源泉……教育经验的实质就在于每年都有某种新的事物展现在教师的面前,而就在这种新事物的探索中教师施展着创造力。”

(胡远明,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转自:“科研课题”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