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基于大单元学习任务的《少年闰土》解读与设计

2022/12/30 17:38:00  阅读:104 发布者:

文本教学解读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少年闰土》的题目是教材编者后期所加。想要深度解读这篇文章,我们是需要阅读原文的。

课文开篇的场景描写——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胯下逃走了。

这段描写在原文中出现的契机是,鲁迅时隔二十余年后重返故乡,这次他返乡的目的是,带着母亲搬家到外间的寓所去,临行前,母亲告诉鲁迅,闰土要来看他,这时候,鲁迅的脑里忽然闪出这一幅神异的图画来。也就是说,这幅神异的图画,并非鲁迅亲眼所见,而是他想象的童年画面,与如今身处的“昏沉的夜”相比,童年的色彩是缤纷的:“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与如今身边麻木愚昧的人相比,童年的生命体是鲜活的:“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幅神异的图画,是留在鲁迅脑海中的美好的印证,是鲁迅对理想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向往。

课文的体裁是小说,按照故事情节划分,分为“相识”、“相谈”、“相别”三个情节,在“相谈”情节中,闰土给“我”讲了四件新鲜事,其中“看瓜刺猹”这件事描述得最具体,最详细,不仅如此,还观照了第一自然段的场景描写,这足以说明这件事对“我”而言印象尤为深刻。

在描写“看瓜刺猹”这件新鲜事时,具体写了“我”和闰土之间的对话,值得注意的是,鲁迅对闰土说得话进行了强调,如,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这里在划分段落时,将闰土说的话单独成段,以示强调,不仅如此,虽说是写人物对话,但“我”说的话只有两句——“管贼么”和“他不咬人么”,其余的地方都在描写我的心理活动,这两处不太自然的语言现象,恰好说明,小时候的闰土比“我”聪明伶俐得多,见多识广得多,他比“我”更富有表达欲和表达力。

此外,还可以从“雪地捕鸟”这件新鲜事中发现闰土的聪明伶俐——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短短70多字,捕鸟的时间、地点、方法,鸟的种类,各种信息,一览无余。而且,你会感觉到捕鸟很容易,你只需“扫”“支”“撒”三个动作便可完成装弶工作,而接下来,你同样“只一拉”,“............”,而且“什么都有......”,三言两语,道破天机,同样一个聪明伶俐、干练洒脱的少年闰土形象呼之欲出。

根据上述文本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学词,会写“郑、拜”等12个生字,会写“一望无际、家景”等14个词语。

2.通过抓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通过抓人物对话,发现人物对话中的蹊跷之处,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4.通过参照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认识少年鲁迅。

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一 联结经验,整体感知

1.自主阅读,疏通课文。

①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

②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③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他是能装弶捉小鸟雀的。

④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⑤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

2.朗读课文,梳理情节。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场景描写,营造心理氛围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相识

第三部分(第6-18自然段):相谈

第四部分(第19自然段):相别

3.借助策略,感知人物形象。

借助第四单元的“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的小说阅读策略,自主阅读《少年闰土》,说说自己心中的闰土形象。

【设计意图:鲁迅是中国白话文学创作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作品中用语有很多“不规范”或者“不通顺”之处,读起来比较生涩、拗口,造成了学生阅读时的阻塞。硬拗,让鲁迅变得有些疏远,因此,教学时,基于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师可以抓文中用词、语序与现今用法不一样的句段,指导理解,如,“家景”是指家境,也就是家中经济状况(贫富)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梳理课文情节,并借助已有经验,借助小说阅读策略,整体感知闰土这一人物形象。】

板块二 细读课文,感受闰土形象。

1.细读场景描写,体会其机智勇敢的形象。

1)批注阅读,感受人物形象。

借助“深蓝、金黄、碧绿”等表示色彩的词语,体会夜晚海边瓜田的静谧,借助“捏、刺”等凝练的动作描写,感受闰土机智勇敢、身手敏捷的形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借助语言文字以及插图,想象画面内容,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闰土的美好形象。

2.细读“相识”情节,体会其单纯质朴的形象。

1)聚焦外貌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佛像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抓住“紫色的”“小毡帽”“银项圈”等体现人物与众不同之处的关键词,以及“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这句话,联系生活以及上下文推想、理解,体会这个农村少年的纯朴形象。

2)有感情地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段,读出人物形象。

3.品读“相谈”情节,体会其见多识广的形象。

1)列小标题,梳理新鲜事。

新鲜事包括: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2)深入探究,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

学习活动:

与同伴交流讨论,这四件新鲜事中的哪一件,随着岁月酝酿慢慢发酵,最后在“我”心里转化成一幅美妙的画面?

①组织交流,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

发现作者在描述这四件新鲜事时是有详有略的,“看瓜刺猹”这件事讲得比较详细。联系上文第1自然段中的场景描写,正因为这件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想到闰土,“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所以第1自然段写记忆中的闰土时就选择了这一场景。

②分角色朗读“我”和闰土的对话,感受闰土聪明能干的形象。按顺序练习朗读讲四件事时的对话,朗读“雪地捕鸟”一段时,读“只一拉”要读出动作的轻巧敏捷,“什么都有”要读出内心的满足;朗读“海边拾贝”一段时,要读出贝壳种类的繁多;朗读“看瓜刺猹”一段时,要抓住拟声词和动词,读出画面感。再组织同伴合作,整体朗读文中对话,感受闰土的见多识广。

③有感情地第1自然段的场景描写,再次体会在“我”心里,闰土是一位怎样的少年。

【设计意图:《少年闰土》是小说,联结学生已有经验,借助第四单元阅读小说的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篇课文中,讲述“我”和闰土相谈的情节是重点,其中,闰土讲得四件“新鲜事”中,“看瓜刺猹”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我”一想到闰土,就想象到他在“看瓜刺猹”的那一幅画面,因此,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联结课文前后内容,通过“我”和闰土之间的人物对话,联系第一自然段中的场景描写,深入体会少年闰土的人物形象。】

板块三 聚焦对话,体会内心世界。

1.细读“我”和闰土对话的语段,发现问题。

1)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交流自己的发现。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么?”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么?”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笨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汐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2)聚焦描写“我”内心世界的语句,体会“我”的内心想法。

²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

²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²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感受“我”的孤陋寡闻与闰土的见多识广,体会“我”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抓住文中“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一句,理解这句话其实是说“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空间的有限,体会“我”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不满。

2.借助资料,深入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1)拓展阅读《故乡》(节选),了解长大后的闰土的模样。

2)结合《故乡》对成年闰土的描写, 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鲁迅在描写他和闰土的对话时,有两处蹊跷之处:一是通过单独成段的方式,对闰土说得话进行了强调;二是闰土说得话非常多,而鲁迅只说了两句话——“管贼么”“他不咬人么”,其余的都是对鲁迅内心想法的描述。品读这两处蹊跷之处发现,鲁迅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对于闰土所描述的“新鲜事”,他既没听过,也没见过,这些事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所以他插不上话,只能听闰土说,因此,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发现蹊跷,找到体会鲁迅内心世界的路径,不仅如此,借助资料,拓展阅读《故乡》,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成年后的闰土的模样,与少年闰土形象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对比阅读,更能让学生感受鲁迅的内心世界,初探他文学造诣的高深。】

板块四 拓展阅读,认识少年鲁迅。

1.拓展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对童年的鲁迅有一定的认识。

2.写一写少年鲁迅的有趣生活场景,并设计鲁迅展览的相关板块。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旨在落实单元核心学习任务,通过参照阅读描写鲁迅小时候的有关作品,引导学生对少年鲁迅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了解他的成长环境,知晓他的成长趣事。通过“撰写少年鲁迅的有趣生活场景”这一写作任务,形成相关的学习成果,为落实单元核心学习任务作准备。】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