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如何对分数进行分类?可以把分数分成三类还是两类?| 教材上册答疑(11)

2022/12/30 17:00:07  阅读:107 发布者:

同样的“配方”,不同的“味道”!~( ̄▽ ̄)

每周五小编将陆续为大家带来关于“新世纪小学数学常见问题答疑系列”的相关内容,该内容主要记录并解答了老师们在使用新世纪小学数学上册教材过程中所提出的一些常见问题。

不论您是老师,还是家长,希望它都可以让你对教材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习哟~

01

一上︱教材第 4142页 的两道题是否应该分别给出两道算式题,而不是总括为一道呢?

       

一年级上册教材第 41 页“说一说”和第 42 页第 2 题是同构的题目。教材都提供了两个情境,目的是结合算式找一找生活中的减法原型,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逐步积累、丰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图意,结合图说算式表示的意义。学生列出 9-3=6 9-5=4 都是可以的。重点是让学生说一说,你这个算式讲的是哪幅图的故事。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举出例子尝试说一说 9减几可以解决的问题。

之所以给出两个情境,只给了一个算式的形式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有“故事”的,同样一个算式,即可以解决小鸡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小鸭的问题,当然还可以解决其他的问题,我们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根据算式,寻找生活中的原型,创编自己的数学故事,所以在这个题目中,学生不仅可以用给定的情境解释 9 减几的算式,还可以自己再说出其他的“故事”,而这个“故事”也可以用 9 减几来解决,这样让学生在充分的交流与表达中,丰富减法的现实背景,理解减法的意义,并逐渐学会完整的表述自己的想法,会提出问题,而不仅仅是看图填算式,这也是提供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机会。

02

三上︱教材第 60 页“0×5=?”一课出现“两类问题”:一个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和中间有 0 的乘法。教学中是否可以用两课时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基于自己的学生情况作教学安排,可以安排 2 个课时,比如,可以先集中探索再巩固,也可以“末尾有 0”和“中间有 0”的乘法分别一课时。不过,我们还是鼓励先集中探索再通过练习巩固,因为采用“小碎步”教学法容易造成学生机械地、孤立地看待问题的习惯。“末尾有 0的乘法”和“中间有 0的乘法”有内在的联系,本质上都是“用 0占位”的乘法算理。教材在学生理解“0 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 0”的规律的基础上,用系统的思想方法编排了中间与末尾有 0 的乘法,是为了突出对算理的探究。

03

四上︱“滴水实验”活动设计的意图是什么?如何在“综合与实践”领域引导学生“从头至尾”思考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滴水实验”是“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以“滴水实验”为背景题材,主要基于两点考虑。第一,我国是淡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但生活中有很多浪费淡水的现象,让学生通过收集现实数据,激发环保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第二,“滴水实验”活动能够在课堂中完成,学生喜欢动手操作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按照本套教材第二学段“综合与实践”领域总体的编写思路,更重视解决问题方案的设计和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任务—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交流反思—自我评价,这 5 个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经历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探究的全过程,积累“从头至尾”思考问题的思维和实践的活动经验。

重视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对解决问题方案的设计。“滴水实验”的活动一是观察滴水现象、提出数学问题、明确活动任务,即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设计滴水试验,推算出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年大约会浪费多少水。”活动二是讨论实验思路、确定实验步骤、形成实验方案,此环节是本套教科书在第二学段“综合与实践”的突出特点。由于“一年大约浪费多少水”这个问题比较开放,很有挑战性,内容设计上意在提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积极主动思考,想出多种可行的办法,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如笑笑的办法是先实验收集 1分钟的滴水量,再推算出 1 小时、1 天、1 年的,这种从简单问题入手,把大化小的策略,蕴含着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而用乘法进行以小见大的推算,又体现了数学的度量思想,学生经历此活动能帮助积累思维的活动经验。

重视在学生想明白、写清楚再做出来并反思的过程设计。小组分工合作、经历实验过程、得出实验数据,这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较强的学习活动,虽然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在先,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会生成一些新的问题。如实验方式不同,数据会差距很大;第一次没有成功,经过调整第二次成功了,等等。学生为了使实验过程更严谨,得到的数据更真实,实践中会有许多发现、调整或反复,目的是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最后经历交流反思与自我评价的活动,在分享的同时提升经验,促进学生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04

五上︱如何对分数进行分类?可以把分数分成三类还是两类?

       

关于分数分类的问题,分类是要有一定标准的。如果按照值进行分类,就是真分数和假分数两类,不要将带分数与真分数和假分数并列为第三类。带分数本身是符号相同的一个整数与一个分数的和,可以把整数和分数连写在一起成了带分数,它只是可以转化为假分数。在教学中希望教师们更多地关注分数的意义,关注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不要在分级分类上给学生造成困扰。

05

六上︱在“比的应用”一课中,带领学生动手分橘子有什么样的教育价值?

       

在六年级上册第 74 页 “比的应用”一课中,教材创设了一个给两个班的小朋友分橘子的情境。首先引入一个讨论“怎么分合理”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按大班和小班的人数的比去分比较合理。 教材鼓励学生实际动手分配,由于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橘子数,所以学生只能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定的实物(可以用小棒等代替橘子),鼓励他们进行实际分配,并记录下分配的过程。实际操作的好处还在于,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将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大班和小班的人数的比是什么意思),为正比例的学习奠定基础。另外,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将根据筐里剩下的橘子数,不断调整一次分配的数量,这实际上是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同时,在分的过程中,学生将体会到大班占了 3 份,小班占了 2 份,这为下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奠定了基础。

同时,操作也给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问题的空间,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启发他们的思路,让他们对问题有一个抓手。

转自:“新世纪小学数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