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共研单元·深耕课堂】拱墅区音乐学科 “基于课堂变革的音乐教师素养提升”短时培训

2022/12/30 11:26:07  阅读:110 发布者:

『共研单元 深耕课堂』---拱墅区音乐学科

“基于课堂变革的音乐教师素养提升”

单元整体教学研讨

冬日暖阳,拱墅区中小学音乐“基于课堂变革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素养提升培训”在武林府校部如期举行。此次教研活动以线下线上结合的形式进行。活动主题为“单元整体教学”专题研讨。

本次活动分研讨课展示和专家引领两个环节。在拱墅区音乐教研员、省特级教师徐惠琴老师近一年的蹲点跟踪式深入指导下,我校音乐组吴嘉卉、张珂沁、陈迎莹三位老师围绕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摇篮曲》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渐趋成熟。在此次活动中,三位教师作研讨课展示,以音乐情境、情绪、情感为脉络;以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为切口;以感知、学唱、聆听、创编为主线,展开综合课、歌唱课、欣赏课三个课时的单元整体教学。

研讨课展示

单元课《摇篮曲》以舒伯特、杨存德、勃拉姆斯、贺绿汀四位作曲家的同名《摇篮曲》为学习素材;以深入感知摇篮曲表现要素、风格特点、作品情感为学习目标;在综合课中激发新知初体验;在歌唱课中形成关联与思考;在欣赏课中达成共情与创造。

第一课时由吴嘉卉老师执教《摇篮曲》综合课。这一课时,是学生对《摇篮曲》的初步体验,是整个单元的准备阶段。吴老师从学生的“听觉、动觉、触觉、视觉”入手,营造了柔美、温情的音乐意境,激发学生对音乐主动思考和探究的动力。学生在活动中感知音乐要素、感受音乐意境,体会音乐情感。

第二课时由张珂沁老师执教《摇篮曲》歌唱课。本课时,是学生对《摇篮曲》这一知识体系的建构阶段。张老师从律动感知节拍、旋律图谱深入学唱歌曲入手,在初步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和学唱中对《摇篮曲》的音乐特点进一步内化、吸收。

第三课时由陈迎莹老师执教《摇篮曲》欣赏课。陈老师从两首欣赏作品入手,与学生一起深入体验作品的音色、力度、情感,最后通过“创编摇篮曲”使学生将前两课时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在真实情境中得以提升和运用,达成知识的迁移。

课后,三位老师就单元整体教学的课例构思和实践交流了自己的收获与感触。在三位老师精彩的交流中,也让与会的老师们深刻的感受到单元整体教学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教学课堂:具有梯度设计的课型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音乐活动感受不同音乐要素;深入领略不同风格的作品之美,并在听、唱、创等多维的音乐表现中丰富学生的体验、感受、理解并表达作品的情感。

专家引领

单元整体教学如何有效实施以促进学生持续而有意义的学习呢?拱墅区教育研究院音乐教研员徐惠琴老师结合《摇篮曲》课例,为老师们深度解析“单元整体教学”的学习过程。

徐老师提出,单元整体教学的学习过程具有进阶性、迁移性、真实性的特征。进阶性体现为学习内容的进阶,概念的层级建构、认知思维和素养目标逐层递进。徐老师以摇篮曲节拍韵律的感知和创编摇篮曲为例,向老师们解读学习过程如何实现“低通路迁移”和“高通路迁移”,并强调“学习只有在学生达到迁移水平时才算完成。”真实性的学习要让学生真正经历基于情境的可迁移的知识建构的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实践和亲身体验。

徐老师指出,通过三个相互关联的段落的学习,学生对“摇篮曲”的概念由模糊到逐渐清晰,直至主动创造,实现化知识为素养,这样的教学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最后徐老师殷切希望老师们能植根课堂,扎实研究。教学要静,要慢,要真,只有沉浸其中才会有真切的感悟和收获。

转自:“杭州长江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