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学“三学”真本领,做“双减”真文章——启秀中学联合体2022年度“三学”课堂推进活动(一)|语文学科教学竞赛

2022/12/20 9:21:58  阅读:2539 发布者:

为深入推进“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青年教师群体中的实践研究,为促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锐意革新,1213日,南通市启秀中学语文学科六位青年教师于微格教室进行“三学课堂”同课异构教学竞赛。启秀中学联合体部分青年教师来我校听课、学习,联合体其他学校语文教师通过腾讯会议收看现场直播,各校学科组长、备课组长、资深教师担任评委。

来自初一语文组的肖瑞老师和洪宇凡老师的课题是《杞人忧天》。

肖瑞老师以一段切合课文主旨的情景导入,激活学生思维。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由图辨人 感受形象”环节旨在使学生由图像品味人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组合作 演绎对话”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把教学的主阵地留给学生讨论、表达、总结;“质疑探究 挖掘内涵”环节将哲学与文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杞人的忧天行为是否有必要?”,使学生既能看到“有用之辩”,也能看到“无用之辩”,让生活的真理越辩越明。整节课既充满哲思,也饱含文学色彩,既使学生掌握文言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

洪宇凡老师从解题入手。首先围绕“杞人所忧为何?杞人所喜为何?晓之者所喜为何?”这三个问题梳理文章内容,在过程中适时点拨文言注解;接着在“思辨阅读 对比探究”一环节中引经据典,以孟子和列子的对话引导学生思考“杞人的忧虑是否有必要?”;最后以学生畅所欲言的形式理解主旨。

来自初二语文组的赵青老师和邓琼老师的课题是《昆明的雨》。

赵青老师的教学过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阅读提示学习自读课文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赏析语言时进行圈点批注,并通过朗读加以品味。最后以链接课外文本为结尾,以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体悟作者情思。

邓琼老师以已学的与“雨”有关的诗文导入,引导学生走进雨的情境。邓老师以“学习任务单”的形式引导学生概括不同的景、物、人、事的特点,条理清晰,旨在训练学生寻找、概括关键信息的能力点。邓老师带领学生领悟昆明的雨的美学意蕴,将智育与美育相结合,以小组自学、议论的形式领悟景色美、滋味美、氛围美、人情美,这也使语文教学富有了美学色彩。

来自初三语文组的马婷婷老师和王瑞老师的课题是《溜索》。

马婷婷老师的教学过程清晰,基于初三学生的学情进行教学设计。首先,在“对比感知辨题目”这一环节中,马老师比较了小说《孔乙己》、《变色龙》和《溜索》这三个标题的不同之处;其次在“对比旁批析手法”中,再次巩固了学生对比文本、圈点批注的能力;在“从旁批探艺术特色”环节中,生生合作,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理解阿城“笔记小说”的语言特色;最后,在“主旨探究”一环节中,引导学生体会作家在文化特质上的民族情怀,了解“寻根文学”。

王瑞老师以“自由读课文,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入手训练学生概括主要情节的能力点;引导学生围绕“默读课文,圈画批注,分析首领形象”这一主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基于学情,适时结合中考例题,使学生扎实地理解、掌握“环境描写”这一手法的运用。

根深才可叶茂,本固方可荣枝。赛后评课是巩固赛课成果的有效途径。启秀中学语文学科组长赵晓燕老师主持评课活动,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卫峰、教务处顾荣华副主任及联合体内语文教师参与评课。

我校三个年级的备课组长分别总结听课感悟。初一年级的龚秋老师肯定了青年老师的付出和进步,呼吁青年老师践行“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把课堂留给学生,让教学更加充实。初二年级的曹丽老师鼓励青年教师活用文本,突破以本为本,致力于通过学科教学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青少年。初三年级的曹秀芳老师激励青年教师持续提升专业素养,以扎实的知识储备赋能学科教学。

来自各个学校的青年教师代表分享了听课感悟。

来自越江中学的钱老师高度肯定了我校两位教师的《杞人忧天》一课,赞扬了我校青年教师辩证的教学思维,认为所设计的教学活动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钱老师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建议补充具体的事例,如马斯克的火星移民计划,帮助学生思考“杞人忧天有用还是无用?”。

来自跃龙中学的杜老师被我校青年教师自如的教姿教态感染,大大激发了她爱学生、助学生的教育情怀。

天生港中学的王老师认为两位老师在教授《溜索》一课时教学过程清晰,教学结构有层次,能够由表及里地从语言艺术挖掘至人物形象及主旨,能够适时结合中考题型和能力点培养学生赏析文本的能力。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卫峰肯定了《溜索》一课的教学过程符合问题情境下题型的研究。卫校带领语文学科教师细读文本《昆明的雨》,指出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点为“淡而有味”,鼓励青年教师在文本细读上下足功夫,带领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无痕地体会汪曾祺笔下的人文情怀、风俗情怀和家国情怀,并推荐了《昆明的雨》优课视频供青年教师学习。

卫校评价六位老师的教学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有学 ”,即有自学,有互学,有共同学习,有助学,教学内容的选择皆指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二是“有问”,每位老师都精心设计了一个主问题,能够在问题情境里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卫校对六位教师提出以下两点建议:一是有光,用散光关注全体学生,用追光关注学困生,用聚光关注目标人群;二是有让,让学生主动展示,让学生主动提出疑惑。卫校强调一节好课应有三个层级:让全体学生展开学习、让全体学生发生学习、让部分学生深度学习。这就要求青年教师要做到为学生上课,不为教案上课,充分预设学生的情况,从容地上好每一节课。最后,卫校建议六位青年教师于赛后再次揣摩自己的课,并于备课组内群策群力,二次打磨。

顾荣华主任认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课堂教学亦然,一堂高品质的课重在训练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顾主任鼓励青年教师突破“唯书而教”,要立足学生思维认识的提高,紧抓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如可将“杞人的忧”、“范仲淹的忧”和“科学家的忧”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师及时追问、点拨,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和思辨水平,打造“思想深,构建活,内容实”的优质课。

最后,赵晓燕科长对评课活动进行总结,建议青年教师在把握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着力于“语感”和“语用”,以旁批为抓手,以学生为本,重言语实践,帮助学生自主构建阅读方案,迁移阅读技能,培养阅读能力。如在教授《溜索》时,引导学生用“细读”的方式分析、揣摩重点语段,以“说得少,说得淡,说得轻”带动学生主动“溜索”,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

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为目的,以“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为抓手的“三学”课堂教学竞赛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长期以来,我校关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为青年教师创设发展平台,“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我校青年教师教学风格的鲜明底色,大批青年教师从校级竞赛脱颖而出,走向市直、大市甚至省级等更高的竞赛平台,因此涌现了大量的教坛新秀和骨干教师。期待本年度的“三学”课堂教学竞赛活动能够激励两校青年教师抓住时代机遇,打造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品牌,坚持立德树人,实现教育理想。

转自:“南通市启秀中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