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荐语:
感谢儋州市第三中学李舜锋老师的参与和评价。我们需要这样的真实的、有思考的感受,督促我们每一个人反思自身的工作。再次感谢!
以下文章来源于瘦马驮诗神游天涯 ,作者李舜锋
2022年11月20日——24日,非常荣幸,参加了海南省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大赛观摩活动。两天的课堂竞赛环节,不同类型的课,汇集一堂,精彩纷呈。全省各市县高中信息技术群英荟萃,各显神通,让人目不暇接。下面就此次比赛所见所闻,谈谈个人心之所得:
首先我要谈的是选题问题
全省十二名选手,有人选择传统课、有人选择新课题,看得出在选题方面都是花了精力的。作为省级赛教课,不管怎样,我觉得在选题方面都应该慎之又慎:一、首先要选自己熟悉的课题。从课堂上可以看出,老师们选的课题的确是自己最擅长的、最熟悉的,对教材的熟悉、对知识点的熟悉,课题所涉及到的课标,核心素养等熟透于心,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才不会出现因为对课题不熟悉,而导致教学失误或者方向性错误。
二、要选深度适度的课。作为赛教课不是常态课,不是平常课,毕竟具有一定的竞技性。课题太难,如果对学情了解不够,在四十分钟一堂课内难以完成教学;课题太简单,达不到课堂效益最大化,难以得到评委和观摩老师的认可。从此次的课堂教学效果中也可以看出:位居前三的,有两节课是关于编程的课,一节关于人工智能的课,深度适度,认可度高。反观部分课,比如《探秘二维码》,内容太浅,上课虽然精彩,作品完成率也高,却难以喂饱高中的孩子,也难以得到大家的认可。(仅代表个人观点)
李燕老师在上课
三、信息技术课堂既要有有技术还要有素养体现。很高兴的看到每节课都有呈现,只是各有侧重而已,这也符合核心素养,比如《探索海洋的智慧保护——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既有社会素养又有技术,还有万宁中学李燕老师的《核酸检测巧“分治”——二分查找》等。
四、选择能够跟时事、当前社会热点有联系的课。此次不少选手选择了关于健康二维码、病毒检测、人工智能、海洋保护等与学生生活学习、社会相关的课题,这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非常有意义。
郑碧柔老师在指导学生
其次我要谈的是教学设计
一、关于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达到什么结果,起到指导、制约、控制、评价等作用。随着教育的改革,,从“双基”目标(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演变到到后来的“三维目标”。教学设计中关于“教学目标”的呈现问题,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总的来说,令人满意,三维中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一个维度进行呈现,并没有抛弃“双基”,现在上升到核心素养,海南省教育培训院的徐强主任阐述得非常清楚:双基——三维——核心素养是一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要求方面应该是越来越高的。
此阶段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呈现,也不应该抛弃三维,至于如何表达和呈现,很值得研究,目前没有固定答案、固定模式或模板,我也了解到其他学科一样,还处于探索阶段。
非常荣幸,从此次课堂大赛中看到:大家都在探索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设计、呈现出来。从我能拿到的几份教学设计中,学到了很多。
以上是一堂优秀课堂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来看,没有出现“三维目标”的字样,然而从具体目标来看,其实都有三维的影子,比如“通过……”,不就是过程与方法吗?新教师没有经历过“三维”阶段的特殊训练,就如我们没有经历“双基”一样。所以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有必要了解“双基”——“三维”——“核心素养”的演变历程,有必要读读“钟王之争”。至于如何准确确定教学目标,认真研究课标,研究相应知识点,应该不会太难。
二、关于项目式
项目式教学,从本次的的课堂大赛中可以看到,部分课堂围绕一个项目,设计几个任务,再通过设计活动来推动任务的完成,通过几个任务的完成,项目就完成,随着项目完成,重难点突破,就达到了教学目标,一气呵成。如《二分查找》一课中,使用“找出病毒感染者”这一项目,中间设计两个探究任务,分四个活动步骤,明显的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也有其他课堂也采用,不再一一列举。
当然项目有大有小,作为赛教课、展示课,选择项目一定不能太大,最好在一个课时完成。能够现场向评委、观摩教师展示,与学生一起完成一个完整项目的过程。在选择什么项目方面,比如学生熟悉的、实时的、积极向上的等等,值得研究。当然,选择项目时,并不是将课本上的项目排除在外,比如保亭中学的高老师,选择课本上的项目,一样得到评委的认可(在选择的项目方面),由此可见教材上的项目,特别是常态课,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三、关于创设情境(导入)
上图是徐强主任在儋州市学科带头人的培训会议上,展示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的一个截图,其中“创设与生活关联的、任务导向的真实情境”,非常重要,很多老师也学会并且掌握得很好。本次十二堂课中,创设情境的方式也很多:有实景,如白沙中学的韩滢老师采用实物水杯进行真实情境创设;最多的是采用视频导入创设;还有通过陈述创设等。但是不管哪种方式,不宜偏颇,看到有几节课在导入创设情境时,占用时间长达5分钟之多,又是视频,又是小品,占用课堂时间太长。还有一课堂,使用手机的亮度调节就可以完美导入,然而为了一个好听的、吸引人的名字,又在前面增加一段视频,整个情境创设(导入)就占到7分钟之久(这里没有批评的意思,如有得罪请海涵),大大压缩了后面环节的实施时间。故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短、平、快,不拖泥带水,快速切入,白沙中学韩老师在这方面就值得我学习。
四、关于课堂结构(从时间分配角度)
每次观课,首先看的是教学设计的结构,再细看各部分。在正式开始上课时,我会记录每个环节的大致时间分布,比如在前面提过的创设情境导入环节,花费7分钟,这样的课是不合理的;比如还有一位老师任务一,花费了21分钟,后面还有“探究任务二”,“拓展任务三”,哪里还有时间探究和拓展?从时间的分配来看,还可以记录一节课给教师主导的时间是多少?学生主体的时间又是多少?有教育专家提出了黄金分割法则,即学生主体活动时间不能少于40*0.618分钟。记录韩老师的课堂主导的时间为17分钟左右,基本符合黄金分割的0.382,课堂效率很高。还有其他课就不一一列举。
最后,我的建议
当前信息技术处于非常艰难的时期,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有倒退的迹象,信息技术教师有悲观情绪,各学校信息技术科组有分裂痕迹……。如何重振旗鼓,重塑信心,让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回到正常轨道上来?首先离不开省市县各级教研部门,准确把握学科方向,认清当前形势,集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助力本学科的发展,帮助本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大家找回自信。具体建议如下:
一、开展各学段(包含高、中、小学)的专业的培训学习。虽然,高中新教材培训,已经进行了几年(初中今年从课标开始),但是比如python的培训一次也没有(不知是我没参加还是……),从本次的专业技术编程能力中就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师最大的弱点在哪里?通过自学的效果如何?参赛教师是通过选拔出来相对比较优秀的都如此,其他普通教师可想而知。
二、展开各式各样的教育教研活动。关于信息技术方面的竞技竞赛不少,但是,关于提升全体教师的教育教研活动,不管是省级还是市级县级,比起其他学科,的确偏少(高考学科至少每年都有各级备考活动)。各级教研部门应该策划,覆盖面尽可能广的教育教研活动,而不是,只等“三年一次”的赛教聚会(甚至部分市县根本不举行活动、直接推荐)。
三、鼓励创新、研究型课程的实施。信息技术没有进入等级性考试,的确拂了很多老师的积极性,但没有考试指挥棒的压力,也为老师们提供了课堂实验的机会,不如趁此鼓励有实力的学校,有改革愿望、有能力的教师,开展各式各样的实验课,设计一批特色课程,助力教师成长,服务学校(包含课后服务)、服务学生,推动学科全面发展。
四、开展全员全覆盖的提升活动,而不是少数的大咖聚会。尽量线下活动,可以分区域进行、分市县进行,全覆盖,全员,因为学科整体的发展提升,靠的是全体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什么弱就补什么,不讲大道理,实事求是的进行。
由于取消会考,信息技术在学校的课程地位有所下降,部分学校压缩课时、很多学校设备老化也未及时补充、教师被安排到非教学岗位做杂工荒废专业……。总之,这几年信息技术是比较艰难的,就如逆水行舟,作为信息人,唯有不怨天尤人、从自身找原因、脚踏实地的实践、勤勤恳恳的学习、自律自强,才能练就这双“信息眼”,守得住这颗“技术心”!!
(以上仅为个人心得体会,如有冒犯,敬请谅解)
2022年11月25日晚于那大
转自:“海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