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英语教学中大单元整体设计的思维思辨!

2022/12/8 13:41:42  阅读:130 发布者:

引言

《义务阶段课程标准(2011版)》对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提出了相应能力的等级要求,对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教师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同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进一步提出了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要求。其中思维品质能力的培养,是许多一线教师在教学思考上的难点。如何在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能力培养的同时,融合思维品质能力的提升?
思维思辨的能力是一种抽象的脑部活动,是从解码到重新编码的过程;是学生从理解到运用,从迁移到创新的过程,也体现了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因此,本文以人教版八下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为例,对第三单元的文本进行深度解读,深挖文本的主题意义,以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

指向主题意义深度学习的课例设计

1.单元文本分析与单元目标
以单元为整体主题意义的深度学习,是通过教师的引领,结合学生已知的知识和经验,以解决生活问题为目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进行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要任务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达到能力的提升。为了让学生隐形思维活动显性化,在单元主题意义深挖过程中,将辅以思维导图、学生写作及微视频制作等方法。在王蔷教授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建议首先整合单元教学内容,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因此,第三单元的主题语境是我与家务,被分为7个板块,循环递进式呈现(见表1)。

1  Unit3单元教学内容

语篇

语篇类型(技能)

语篇内容

语篇主题

Section A1a-1c

对话(听力)

母子对话,商量做家务,熟悉向对方发出要求的句型

父母与孩子共做家务

Section A2a-2d

对话(听力)

2a-2c父子对话,孩子对爸爸发出请求。在2d中,孩子间对话,巩固发出要求或请求的句型

2d孩子间的对话中,可以发现家长和孩子对完成家务的标准不一致,为亲子间的冲突埋下思考

Section A3a-3c

故事(阅读)

NancyMom之间关于做家务的冲突

作为家庭成员,即使在外劳累,在家仍应该主动分担家务

Section A4a-4c

对话(阅读)

巩固要求和请求句型

同伴间有礼貌的发出要求和请求

Section B1a-1e

对话(听力)

母女对话,商量举办聚会的分工安排

在共同举办一个家庭活动,需要成员有礼貌的商量分工

Section B2a-2e

杂志(阅读)

对青少年是否在家做家务的两种观点

有理有据的说明观点,再次肯定作为家庭成员应该主动分担家务,促进自我成长

Section B3a-3b

无语篇(写作)

语篇框架填词

鼓励学生有理有据发表观点

 

基于对单元内容的深入研读,以做家务为核心话题,对这个单元的语篇内容进行整合,发现语篇间的关联.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与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能力是不对等的,所以双方在生活中出现冲突,如NancyMom之间关于做家务,家长和孩子对完成家务的理解不一致,家庭环境整理因为外婆来还是举行聚会不一致,发生冲突是常见的家庭现象。因此,提炼出学生思考的问题:我作为家庭成员的一份子,应该承担或分担什么?为什么?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作为家庭一份子,应该共建共享美好家庭环境。围绕问题的情境展开,教师设计了单元整体的教学目标(见表2)。

2  Unit 3 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语篇及课时

能有礼貌的发出要求和请求

Section A 1a-2c (12课时)Section A4a-4c(第3课时)

能理解父母与自己对家务完成的要求不同

Section A 2d-4c (45课时)Section B 1a-1e(第6课时)

能理解自己作为家庭一份子,应该承担家务并有延伸思考

Section B2a-2e(第7课时)Section B3a-3b(第8课时)

 

2.文本深度解读设计
完成了单元文本内容整理和整体教学目标的设计后,本文以第8课时为例,对教材Section B 2a-2e的文本进行深度解读,深挖主题意义,达成了单元整体目标最后的闭环,即写作的输出和评价反馈。第8课时教学流程如下。
1)学习目标(图1 

 ▲ 1
2)学生学情(图2 

 ▲ 2
3)学习活动(表3

3

活动目标

小目标

内容

学生反馈与效果评价

设计意图

思维层级

目标1

复习Reading两个人的观点

1.Show Ss’ mind map of Ms. Miller’s and Mr. Smith’s opinions about kids doing chores?2.Try to retell their opinions.

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见图3);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较为流畅地完成文章两个人的观点复述

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快速唤醒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学习理解类活动:获取与梳理

根据文中两个人的观点,形成个人观点并提取可借鉴的字词和句式

Answer these questions:1. Who will say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2. Why did she/he say?3. Do you think kids should help out with chores at home? why

通过学生平板获取了学生对应不应该做和自己愿不愿意做的数据(见图4)。可以得出,较少的学生不认同和不愿意,大部分学生觉得不仅应该,更应该主动参与

换位思考,为什么对方会对自己说这句话?因为家里乱,有客人来或者是需要举办聚会?与第36课时形成关联。如果父母发出要求,作为孩子是欣然接受还是可以一口回绝?因此,引发学生思考,作为孩子,应不应该参与家务? 

应用实践类活动:分析与判断

目标2

多维度理解参与家务,丰富个人观点

Brainstorm:1. Do you want to help2. How do you think of this word “help” in last question?3.Do you think you really help out your parents or help yourself?4. Besides Ms. Miller’s and Mr. Smith’s opinions about chores, what is your opinion?

通过学生平板分享观点生成的云图(见图5),可以看出学生对为什么做家务形成了个人观点。其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体谅父母辛劳,调节自身压力等。面对真实生活情境的问题,学生做出了积极思考和反应

通过单元整体目标12 的完成,学生基本认同应该参与家务。在获得学生肯定答案后,接着询问他们对help的理解。超过半数的孩子觉得,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才能叫做帮助,所以在父母有需要的时候,我们应该帮助。在回答过程中,有3位学生立刻提出,帮助父母做家务似乎有些不妥。因此,紧接着问,作为家庭成员,做家务是不是帮忙?是帮父母还是帮自己?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体会?

迁移创新类活动:批判与评价

较为正确流畅地使用字词句完成个人观点的书面表达。

1.Write your opinions about chores with what you’ve learnt from Unit 3.2. Finish a self-assessment.

学生较为顺利完成写作(见图6)和自我学习评价(见表3和图7

写作的输出和学习效果的评价,形成了单元整体学习的闭环,为学生下一步的提升学习质量也提供了依据和条件


 学生思维导图 
 学生观点数据 学生观点云图
在问题链的引导和思考下,学生完成了第8课时的文本输出:课堂写作并现场生生互评和当堂分享欣赏。
  ▲ 学生作文分享
对学生深度学习能力是否达成,如何将隐性学习活动外显?可以使用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见表4),它也是整体单元学习的闭环。在大单元整体设计下,学生对主题意义有了深浅不一的理解(见图7)。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家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文本的字里行间有了思辨的新角度。
大单元学习后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表

评价内容

AExcellent

BGood

CAverage

DNeeds improvement

1)我能做到有礼貌的发出请求。





2)我能做到有礼貌的回答别人发出的要求。





3)我能理解分担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义务。





4)我能理解做家务的意义。





5)我能做到主动承担家务。





 

学生自我评价反馈

总结

本篇教学思考,以单元整体文本解读为指导,深挖单元主题意义,改变了碎片化和零碎知识的传统教学。在深挖文本主题意义的过程中,师生都体会到了教材语篇字里行间的严谨和美好。在大单元学习活动中,也培养学生思维思辨的能力。

教材的文本,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家务的内在涵义,不仅是家庭成员的义务,也让学生明白了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不断理解自己的责任,承担自己的义务。学生在师生一问一答的教学活动中,对于家务做不做?是不是帮家长的忙?有了自己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认同,家务是所有家庭成员都应该承担,help用在这个语境不太妥帖。

在最后自我学习评价中,对于有礼貌地发出请求和回答要求,学生能做到的人数占比为80%;有96%的学生认同作为家庭一份子,在能力范围内应该主动承担家务。93%的学生能理解参与家务的意义,但是从形态意识落实到具体行动时,表示力不从心的学生人数占比升到了20%

在课堂情境创设中,教师们尽可能模拟真实生活情境,还原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希望学生经过环环相扣的学习活动,获得个人体验,形成个人学习能力。但是课堂结束后,当学生回归到真实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中时,就会考验他们是否有更灵活的学习能力和更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而不是课上热热闹闹,课下依然如故的尴尬。

通过本次大单元整体主题意义的探究与思考,积累了学生在课堂上思维外显的经验,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课后任务如何弥补或加强课上的学习目标?如何让课后成为课堂的延伸?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期待?这些都值得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认真地探索与思考。

作者

肖铮:中小学一级教师,长沙市卓越教师。曾获全国阅读优课初中组二等奖,湖南省在线集体备课大赛特等奖,长沙市星城杯教学比赛一等奖;省级课题论文若干;乐于积极分享教育教学成果,多次受邀参加国培项目讲座和优课展示等。

转自:“同步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